分享

清热利咽、通络止痛——二间

 昵称31570737 2022-12-21 发布于山西

【经穴含义】

二间穴,出自《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又名间谷。国际编号LI2。

二,第二的意思;间,住所、间隙的意思。本穴在食指第二掌指关节前的凹陷位置,是本经第二个穴位,所以命名为二间。

【经穴定位】

微握拳,当食指挠侧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精准取穴】

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简便取穴】

1、伸手微握拳,食指第2掌指关节前缘桡侧皮肤皱褶顶点,触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2、手呈握鸡蛋状,食指第二掌指关节赤白肉际,近指尖端前缘,即为此穴。

3、食指伸直,以另一手拇指沿食指赤白肉际从指尖向掌端推,遇高骨挡手,此高骨前缘处,即为此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背腱膜。

分布有指背神经(桡神经浅支的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动脉。

【功效作用】

二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荥穴,善于清热通络,具有解表祛风,清热利咽,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治热病、上呼吸道及穴位局部病症。

【主治病症】

1、上呼吸道病症:如扁桃体炎,咽喉炎,口干,咽喉肿痛。

2、五官科病症:如目黄,目痛,齿痛,鼻衄。

3、其他病症:如热病,肩背痛,肩周炎。

4、手部病症:如食指屈伸不利。

现代常用于治疗牙痛、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二间和三间部位相近,但二间长于治疗鼻出血,三间长于治疗本经的肠鸣音进、急性腹泻。

【古籍摘要】

《百症赋》:“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郊暗”。

《通玄指要赋》:“目昏不见,二间宜取”。

佚名·西汉《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yíng)。

窦汉卿·元《通玄指要赋》:目昏不见,二间宜取。

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七》:多卧善睡,肩髃(yú)痛寒,鼻鼽(qiú)赤多血,浸淫起面,身热,喉痹如梗,目眦伤,忽振寒,肩疼。

高武·明《针灸聚英·百症赋》: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xì)暗。

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六》:颔肿,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口㖞(wāi),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穴位配伍】

1、二间穴配迎香、风府穴,治鼻出血。

2、二间穴配合谷、鱼际、少商穴,治咽喉肿痛、牙痛。

3、二间穴配合谷、睛明穴,治目赤肿痛。

4、二间穴配合谷穴,可治牙疼。

5、二间穴配颊车穴,可治三叉神经痛。

6、二间穴配迎香穴、风府穴,可治鼻出血。

【操作方法】

1、艾灸法:

①艾条悬灸:5-10分钟。可治疗目昏、鼻出血、齿痛、咽喉肿痛等。

②麦粒灸:3-5壮。

2、按摩法:用一手食指或拇指指腹按揉另一手二间穴,每次按揉2~3分钟,每日1~2次。有助于缓解目痛、目黄、齿痛、口干、口眼㖞斜、肩背痛、食指屈伸不利等病症。

3、针刺法:直刺0.2-0.3寸,以局部酸胀为宜,可治食指屈伸不利、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等。

4、刮痧法:在二间穴位置刮痧3~5分钟,可治身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注意事项】

1、掐按或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损伤。

2、针刺疗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

3、刮痧治疗时动作宜轻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不必强求出痧。

4、艾灸时及时刮去艾灰,防止皮肤烫伤。

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 岗卫娟,李素云,黄幼民,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梁繁荣,王华. 针灸学[M]. 4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版权声明:此网页内容由【 一点资讯 】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