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风止泪、清热明目—承泣穴

 岐黄天使A 2023-03-04 发布于浙江

【经穴含义】

承泣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胃经、阳跷脉、任脉三者的交会穴,又名目下、溪穴、鼷穴、面窌。国际编号:ST1。

承,承受的意思;泣,流泪、泪水的意思。本穴在瞳孔正下方,当人哭泣时,这个位置承受泪水,故名承泣。

【经穴定位】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精准取穴】

面部,瞳孔直下,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简便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眼睛直视前方。食指、中指并拢伸直,中指紧贴鼻翼两侧,此时食指与下眼眶上缘相交处,也就是瞳孔正下方即为此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内眼球下直肌和下斜肌。

浅层分布有眶下神经,深层分布有面神经颧支,动眼神经,眼动、静脉的分支与属支,眶下动脉。

【功效作用】

承泣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阳跷、任脉的交会穴,具有疏风止泪、清热明目、通经活络等功效。

【主治病症】

1、眼科病症:如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口眼㖞斜、眼睑瞤动、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2、面部病症: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现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眼肌痉挛、视物疲劳、近视、远视、青光眼、散光、斜视、白内障、视神经萎缩、迎风流泪、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等。

【穴位配伍】

1、承泣穴配风池、合谷、睛明穴,治目赤肿痛。

2、承泣穴配合谷、攒竹、足三里、颊车、地仓穴,治口眼㖞斜。

3、承泣穴配睛明、风池、太冲穴,治青光眼。

4、承泣穴配睛明、足三里、肝俞、肾俞穴,治视神经萎缩。

【古籍摘要】

1、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目不明,泪出,目眩瞀(mào),瞳子痒,远视䀮(huāng)䀮,昏夜无见,目瞤(shùn)动,与项口参相引,㖞(wāi)僻口不能言,承泣主之。”

2、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六》:“主眼赤痛,耳鸣耳聋。”

【操作方法】

1、针刺治疗

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刺时用另一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不宜行针,以防刺破血管,出针要稍加按压,以防引起眶内出血。可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病症。

2、按摩疗法

用双手食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承泣穴2~3分钟,可缓解视疲劳、预防黑眼圈。

3、刮痧疗法

用玉质或牛角类刮痧板,采用角刮法,刮板呈10~45度,由内而外轻轻刮拭承泣穴,可缓解眼睑痉挛,解除视疲劳,预防近视。

【注意事项】

1、穴位按摩时,按压力度不宜过重,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

2、针刺治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

3、刮痧切勿暴力操作,以患者耐受为度,不可强求出痧,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4、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参考文献】

[1] 孙国杰.针灸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主治(GB/T30233-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赵吉平,李瑛.针灸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黄龙祥,胡卫国,胡骁维,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潘文,针灸甲乙经语译及腧穴临证实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

[6]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7] 刘乃刚.精准取穴不出错.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