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图片入手 根据《玩游戏,学数学》一下教材中的课堂实录提供的图片,先给格格初步感知“币”字的由来。 2.分享故事 “物物交换”时代、“代币”时代、“纸币”时代、“刷卡、刷脸”时代。 3.交流收获 格格说:“还是我们现在方便,不用带钱也能买东西。” 反思:用于日常生活时,日常概念的清晰性显然得到了提升,特别是涉及数目不大的购物问题时,钱款的换算与结算,交易的公平与透明,物质价值与人民币数目之间的关系,购物时的讨价还价与决策等问题,儿童都将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 从后续学习的角度讲,儿童将来不会再专门学习“人民币”这个内容,他们需要积累的是更加丰富的购物经验,而随着大数观念和四则混合运算观念的发展与增强,人民币观念将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生存技能沉潜于儿童的无意识之中。 4.模拟购物 最近这几天格格两姐妹都在想着玩“当老板”的游戏。今日没有课后服务回来的早,和她们两个一起玩了好几把,发生了很多惊喜。 (1)分类整理漂亮 为了买卖物品的方便,也为了复习之前学的的分类,于是我一开始就让格格把卖的物品和零钱分类整理好,格格能摆放整齐有序是意料之中,但是妹妹也能按颜色分类实属意外。 (2)找零计算不精 手上有零钱支付时,格格付款没有障碍,但是涉及到找零的时候就迷糊了。 格格:“老板,我要西瓜,多少钱?” 妈妈:“西瓜7元8角。” 格格:“给你10元。” 妈妈:“那我应该找你多少钱呢?” 格格:“3元。” 妈妈:“不对,西瓜7元8角。你付了10元给我,你再想想。” 格格想了一会儿,还是算不出来。于是我一步一步引导她。“10元减去7元,还剩多少呢?”“3元。”“但是还有8角要给我,3元减去8角,还剩多少呢?”格格还不会。又解释到:“3元等于多少角呢?”格格想了一会念到:“1元等于10角,3元等于30角呀。”“那30角减去8角等于多少角呢?”这个时候她明白是22角,但是要换成几元几角,又不清楚了。 同理,而后格格自己当老板时,给我和妹妹找钱时,也出错了。 (3)趣味语言频出 今晚妹妹说了很多我意料之外的语言。比如“谢谢惠顾。”“没给钱,不能给她”“先收钱,再给东西。”我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学会的,此刻玩游戏用起来却也恰当。 越来越发现《玩游戏,学数学》的乐趣,格格两姐妹都很喜欢!以后更要努力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精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