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第一遍阅读,囫囵吞枣。第二遍《教学勇气》批注式阅读,似有所得。尤其是借助智库28天读书打卡计划(第一期)平台,让我明白了可以从简单的原文、感悟开始,今天是第22天,已完成全书阅读,计划用最后几天再次回顾《教学勇气》全书。现将这22天的打卡整理如下: 第1天:《教学勇气》P83-87 共同体形式的核心: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 优质教育总是重视过程多于成品,优质教育可能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令学生感到深深不满。 学生可能要过许多年才会感谢一位曾令他不满的教给他真相的教师。当教育共同体的市场模式假定顾客永远是对的时,无论它的问责伦理标准怎样恰当,它都不能达成优质教育的初衷。 第2天:《教学勇气》P88-92 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之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 真正的共同体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形象:既拥抱所有事物所依赖的生存巨网,深陷网中,又拥抱那些恰好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益无害的事实。它是一种有能力担负认知、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使命的共同体模式。 第3天:《教学勇气》P93-98 专家是一些被训练去认识这些课体的纯洁模式的人,他们不会让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玷污这些客体的纯洁。 外行是指未受教育而且充满偏见的人,他们完全信赖专家为他们提供有疑问的原始物体的客观而纯洁的知识。 障碍波是指在客体和专家之间以及在专家与外行之间传输点——让客观的知识向下游动,同时阻止主观性从下向上回流。 第4天:《教学勇气》P99-102 真正的共同体是承载着教育使命的概念,因为它拥抱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所归属的现实、我们渴望了解的现实,远远超越了人类彼此间的互动。 伟大事物是指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 第5天:《教学勇气》P103-108。 原文:在错综缭绕的神圣的景观里,惊喜是位长长久久的陪伴:它悄悄地等在转弯处,或隐藏在下一道山谷中;虽然它有时让我们吃一惊,但常常给我们喜悦。然而,在非神圣化世界的单调乏味的平地上,我们已经习惯了看到事物在远没到达之前已朝我们而来,所以既没指望惊喜也没迎接惊喜。 感悟: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才是最重要的。努力修行,让自己更加从容、淡定。 第6天:《教学勇气》P109-110。 原文: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的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优质教学的后盾是共同体或联系性原理。 反思:优质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及教学活动的三方的高度融合。第三事物多次读,甚是不解。 第7天:《教学勇气》P111—113。 原文:激活我们的主体、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心灵之间的关联,令我们一次比一次完整。把弗罗斯特所写的“秘密”放在那个圆圈中央,我们想起当初激励我们走进教师行列的那份激情——若只有我们和学生围着一个欠缺伟大事物的圆圈坐,我们就记不起那份激情了。 反思:已经读的很少了,可是能读懂的句子越来越少。上面这段话的中心,我觉得应该是师生生命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 第8天:《教学勇气》P114—117。 原文:如果课程的目标是去传递很多信息,最差劲的方法就是不停地演讲。人脑根本没法一面听滔滔不绝得演讲,一面把排成一路纵队行军而过的大量事实留住、记住。透过课本或电子版本传递事实更为有效,因为学生所做的事恰恰与大脑的功能相符:找简短但反复出现的部分,先看一遍,然后再看一遍,再检查一次,然后在推敲一次,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应用。 反思:这部分内容和学习金字塔的规律类似,终于找到了那种一通百通的读书感觉。也让我更加肯定了啃读书籍的意义。也许我现在读的比较慢,但反复一遍又一遍,相信对其内涵会理解更深。 第9天:《教学勇气》P118—121。 原文:把伟大事物置于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央不但对伦理道德有好处,对智力发展也有好处:这些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敏捷”。这至少有两个原因,而且都与真正的共同体中的教育力量有关。 感悟:真正的共同体到底指什么呢?该如何理解?书中多次提到的,应该也是一个比较核心的东西。 第10天:《教学勇气》P122-124 原文:因为种族的概念对社会和科学都关系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有没有合理据的分配信息的规则。观念形成只是由社会偏见所左右的随意行为呢?还是存在这种更忠实于数据的基因频率连续体的分解归结方式呢?——或更忠实于人类?——或其他什么? 反思:观念形成一词我觉得过于抽象化,甚是不解。这几页涉及到的种族观念通过表格、对话方式倒是能理解一二。 第11天:《教学勇气》P125-128 原文:我一定要把课程设计成这样: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中而非填鸭,克服总想把信息灌给学生的倾向,让他们直接面对主体、彼此和自己;我一定给学生阅读一些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要留出学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间,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这个优点,我一定熟读所教领域的文献;我一定要创设一些让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的练习,以及证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多少内容的作业;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有时间掌握计划中必须学会的事实的。 反思:终于找到读这本书的趣味了,初读似懂非懂的样子,然而再读确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第12天:《教学勇气》P129-134 原文:在探索了许多年后,对我来说,正确的方法似乎是与学生围坐成一个圈(或在演讲厅尝试把我们当成学生,和他们围坐在一起),并引导对其间伟大事物的探讨。但是还有别的方法去形成教室中的共同体,其中一些方法看起来并非像共同体这个名目下的互动接触。 感悟:共同体的形式多样,最容易改变方法就是和学生围坐成一个圈。带下一届学生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 第13天:《教学勇气》P135-138 原文:如果我想教得好,则一定要去探究我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彼此间找到帮助自己教得更好的资源——只要我们能找到互通的门路。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参与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 感悟:先提升自己,再来引领孩子,最后再回归共同成长。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学习,闭性循环。 第14天:《教学勇气》P139-143 原文:如果我们要帮助彼此成长,就要做一件教师一定要做的事:要像公开而真诚地讨论我们成功的经验一样,公开而真诚地讨论关于我们失败的经验。 感悟:开诚布公的教学研讨就是如此,大家围坐一起,对课不对人,一切都是为了更高效的课堂。 第15天:《教学勇气》P144-148 原文:共同体的成员只会问焦点人物诚实而开放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出于发问者本身的利益,而是全心全意去帮助焦点人物发现内在的智慧。 感悟:共同体的一切交流对话都是为了学习,都是为了共同进步! 第16天:《教学勇气》P149-154 原文:学习为何人世如此沧桑,学习什么令它变迁。只有学习能令你的思维永不枯竭,永不孤立,永不受折磨,永不恐惧或怀疑,以及永会起后悔的念头。学习这东西最适合你。” 如果我们这些领导者和身为教师的人能用心去领悟这句忠告,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痊愈和新生的机会。学习,共同学习,是最适合我们所有人的。 感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第17天:《教学勇气》P156-159 原文:第一阶段: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为自己在制度之外寻找生活的中心。 第二阶段:形成“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以提供相互支持和发展共享愿景的机会。 第三阶段:开始走向公众。 第四阶段:选择性激励系统开始出现。 感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慢慢来,加油! 第18天:《教学勇气》P160-164 原文:要选择不分离地生活,就要身体力行跳弹簧舞的原理:“我们遇到敌人,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决定不再作茧自缚的那一刻,我们便从制度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并获得对抗制度的力量。 感悟:不管当前环境如何,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总是好,完成应该做的任务是,再追求自己的梦想,加油! 第19天:《教学勇气》P165-167 原文: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希望能够为志同道合的共同体播下种子,使之生根发芽。当两三个这样的人走到一起,并且相互承诺时。一个共同体就出现了。 感悟:在我们的周围总想找到和自己想法大同小异的人,有这样的人的话,不管是遇到困惑还是喜悦都是可以第一时间分享的对象。我很幸运,我遇见了吴丹,如今一起加入新网师,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 第20天:《教学勇气》P168-172 原文:要最大限度地缩小阴影和最大限度地扩大光明,唯一的办法是使运动面对公众的批评——走向公众,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接受公众的批评。 感悟:应该就如李镇西老师鼓励我们要公开写作一样,写出来的文字面相公众,才会越写越好,应该会关注外界的声音。我们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接受公众的批评,这样才能更好发展共同体。 第21天:《教学勇气》P173-176 原文:当我们在变革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时,我们会发现,在热爱教学和为改革教育的工作之间没有本质的冲突。一场真正的变革运动不是争夺权力的游戏,而是显然扩大了的教与学。现在,世界成了我们的教室,教与学的潜力无所不在。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只需要开放心灵成为真正的自己。 感悟:何为真正的自己呢?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抱怨,不懒惰,看自己专业的书,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 第22天:《教学勇气》P179-194 原文: 1. 我们必须帮助我们的学生揭穿如下神话:机构拥有自主的甚至终极的权力控制我们的生活。 2.我们必须确认我们学生的情感与智力都重要。 3.我们必须教导学生学会如何挖掘他们适合探索知识的情感宝库。 4.为了有益于知与行,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培育学习共同体。 5.我们必须教导学生——并作出典范——走向“不分离的生活”之旅意味着什么。 感悟:专业人士需要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新网师正是这样一个平台,感恩遇见。努力走向教育专业人士之路,加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切不可小觑每日这半个小时的阅读打卡。以后的批注式的阅读也是如此发好友群打卡,更能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