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啃读记4

 艺之芳华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第四章第一节啃读问题:

1.书已经读过了一半,郝老师是把抽象的概念如何转化成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方法、经验、能力的?这样的读书思维给我们的啃读带来哪些思考?

答:理论联系实际情况,结合多本书理解。

2.什么是“教育气氛”?博尔诺夫的“教育气氛”与日常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我只是一般的称之为教育气氛,并把它理解为情感,情绪状态及教育抱有好感或厌恶等关系的总和。

我们一般把“气氛”理解为一种外在的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故常说“活跃气氛”“营造气氛”“调动气氛”等,而这里的“教育气氛”除了有这层含义,指的是一种内在的漫在空中的能够影响行为过程的心理因素的总和。如果课堂里的师生都有自由、豁亮的感受,那么课堂就会充满自由、豁亮的气氛。

3.“教育气氛”中的“安全感”会在构建、打破、构建的“教育节奏”中不断发展,对于义务教育而言,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作为教师该如何理解和把握这样的节奏?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年龄段,教师、家长如何创造和干预“安全感”的发展变化?

答:(1)在孩子的童年阶段,要注重给予安全感

在幼儿阶段,儿童、歌谣、童话、儿童诗是孩子最佳精神营养。因为儿歌、童谣、儿童时浅显易懂,有韵律感、形象。童话则用通俗的语言、拟人的方法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童话不论如何开始怎么样,最后的结局都是完美的,“从此以后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就给孩子心理上暗示一种安全感,有利于激发信心与希望。童年阶段是人一生的浪漫阶段,是否有安全感,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

(2)伴随成长,安全感被打破

有许多人正是在生活遭遇到意外的变故而无法重新找到新的安全感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或者停止的健康发展。

孩子一但面临家庭变故,出现异常行为既是如此。

(3)安全感的重建

人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保障,重新在世界上获得可靠的立足点。如果把开始的安全感比作浪漫阶段,安全感的打破就是精确阶段,逼迫你用自己的生命开始奋力拓展,当重新得到安全感时就抵达了综合阶段。这个综合阶段可能又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人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中螺旋式上升。

(4)过度的课堂纪律要求会破学生的心理安全防线,过度的批评教育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过度的教育竞争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安全感的缺失。

4.在教室里创设良好情绪的氛围,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这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根本的关系。

(1)良好的纪律有助于良好情绪的形成。

(2)良好的教室环境有助于良好情绪的形成。

(3)教师的情绪将影响学生的情绪。

(4)品尝知识的芬芳,创造成功的体验对学生良好情绪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根本上讲,只有成功的课堂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能决定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在这良好的情绪也可以称为学习的兴趣,动力,自信,自尊。

5.文中提到干国祥老师总结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这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有哪些启示意义?如何理解“教育学循环”与“高自尊”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学的循环指的是良好的情绪与学生健康发展的互动关系。

生命在劳动或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没有从精神生活和智力活动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就,就不可能拥有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对劳动或学习的渴望。没有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对劳动学习的渴望,就不可能从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就。

《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第四章第二节啃读问题:

1.博尔诺夫的信任与一般意义上的信任有哪些区别?

答:博尔诺夫说:“我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幼儿在其中成长的一般的信任气氛,而更多的是指尽管存在着某些困难和失望,但教育者对每一个儿童仍一如既往地表现出那种完全具体的信任。”“它是对世界信任的现世的观点,他超越了一切'忧虑’和'失败’,是我们生活的最后基石,它是一种已在预料之中的、只有有意义的计划和行为才能实现的境界。”

2.无限信任的教育意义是什么?无限信任是表现在日常的言语,心里的期待,还是一种行动?或者兼而有之?

答: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会弄懂,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我想把这种现象称为'思维的觉悟’)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在儿童的意识力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且我们作为教师是在用自己的信心帮助它的积累。任何时候都不要灰心失望。学生今天不会的,过三年才能会。那么我在这三年里始终坚信人的力量是不可穷尽的。”

3.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如何深入理解无限信任?

答:我们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详细分析,人的生命同时包含了存在与非存在,非存在不是不存在,而是存在的一部分,存在一种肯定的力量是乐观,延续,创造生命。非存在是否定的力量,是焦虑。停顿,毁灭死亡,所谓的生存就是在不断克服,非存在中肯定存在,但客服非存在,不是否定非存在,而恰恰是正式勇敢地面对非存在,把非存在纳入到存在中,信任希望的根基就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是对生命的肯定。只有深刻刻经历绝望,怀疑虚无时,才能获得深刻的信任与希望。

4.耐心和无限信任之间是什么关系?读了这一部分内容,你对信任、耐心有了哪些不一样的理解?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我们尽管知道信任、耐心等这些词语,却很难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耐心的前提是对学生生命无限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信任。

老师和家长缺乏耐心?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缺乏对孩子生命的“信”,不相信种子,不相信岁月,也不相信自己。

5.与无限信任相对的是有限信任,可以根据无限信任的概念,来理解一下自己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的信任属于那一种?为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无限信任?

答:培育自己对生命的根本信任。

6.你接触过哪些关于无限信任的故事、电影、文学作品?

答:《爱心与教育》、《银河补习班》、《射雕英雄传》。

《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第四章第三节啃读问题:

1.王晓春老师的技术性管理是一种怎样的管理?魏智渊老师和干国祥老师提倡的管理又是一种怎样的班级管理?这与电影《街头日记》或者类似的教育电影有什么关系?

答:王老师提出了“文化引领”的观点,知道通过共读建立师生交流密码。干老师说真实的教育生活、师生关系,并非由几个板块构成,而是由“遭遇”、“觉悟”、“驯养”、“怀想”构成。

魏老师说,无论是《街头日记》还是其他卓越的教育电影,都在反复地阐明一个真理:赋予班级以灵魂。无非是有人以写作的方式,有人以音乐的方式。但要赋予班级与灵魂,教师自身必须拥有灵魂,然才有生生不息的相互激荡,以及激荡中对生命意义的不断领悟。必须将一个班级视为一个有灵魂的作品,而不是一份要上级完成的作业。

2.郝老师分析袭击的班级无法和学生编织共同生活,原因是(1)专业素养不够,找不到路径,己不立无法立人。(2)没有真正的爱学生,没有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这两条反思经验中也能照见我们自己,由此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已经该如何行动?

答:加强自我学习,沉潜新网师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尝试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生活投入到班级中。

3.在家庭、团队、班级、学校,将对方纳入自身存在该是每一个人修行的功课。什么是纳入自身存在?纳入自身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顺从还是成长?

答:纳入自身存在的不仅是电影,也应该包括自己的家人。幸福的教育也要促进幸福的家庭和婚姻。纳入自身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成长。

4.在这一小节内容中,也隐约地呈现出郝老师专业发展的某个侧面。重要他人、重要事件、自己的领悟、踏实的修行,都是一个人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新网师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然而每个人的成长却千差万别,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自我成长目标不明确,自我期待不同,理想信念也不同。谁信念如磐石,整个世界将为他让路。

5.第四章的内容已经接近尾声了,需要回过头来温习一遍。思考一下,这些内容更新了你对教育的哪些认识?

答:(1)要信任孩子,不是对优秀学生如何,也不是学生成功时,如何,而是对后进生如何,当学生令自己一再失望时,是否依然能保持信任。

(2)良好的情绪对教育教学至关重要。如何在教室创设能引起良好情绪的氛围,这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根本关系。

(3)无论是《街头日记》还是其他卓越的教育电影,都在反复地阐明一个真理:赋予班级以灵魂。无非是有人以写作的方式,有人以音乐的方式。但要赋予班级与灵魂,教师自身必须拥有灵魂,然才有生生不息的相互激荡,以及激荡中对生命意义的不断领悟。必须将一个班级视为一个有灵魂的作品,而不是一份要上级完成的作业。

(4)以上种种均指向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重要。目前,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多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