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唐淮源歌

 zqbxi 2022-12-21 发布于江西

       唐淮源, 1886 年( 光绪十二年) 生于云南江川 县立脚村。 自 幼与母相依为命, 聪慧好学。 1909 年 9 月 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二队, 和朱德、 金汉鼎等为同学, 并结拜。 曾参加云南“重九起义”、 护国、 护法运动。 1937 年抗日 战争爆发, 升任第三军军长。 1938 年夏率部转入晋南中条山作战, 隶属第五集团军, 负 责防守中条山中部的闻喜、 夏县以东地区,粉碎了 日 军的 20 多 次进攻。 1941 年 5 月 , 日 军向中条山发动全面进攻。 因战况不利, 唐淮源部受困于山西夏县, 中条山失守后, 唐淮源于 12 日 在县山山顶饮弹自 戕, 壮烈殉国。 1942年 2 月 2 日 , 国民政府发出《追赠陆军上将第三军军长唐淮源褒扬令》。 1947 年 3 月 , 国民政府在江川 县城所在地江城建立“唐公佛川 忠烈祠”。 1986 年, 唐淮源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989 年 10 月 17 日 , 江川 县派人赴山西夏县寻获唐淮源遗骸火化后, 将骨灰护送回江川 。 1990 年, 江川 县人民政府在江川 革命烈士陵园建成了“抗日 英烈陆军上将唐淮源之墓”。

江川北山有立脚①, 穷乡僻壤四苍苍。

一八八六风雨夜, 寒茅破屋好惊慌。

姚氏声嘶忍剧痛②, 雷雨交加男婴祥。

未岁父辞伶仃母③, 寄人篱下侍侯窗④。

含辛茹苦三更起, 满院清香豆腐娘。

蒙童私塾陪少爷, 过目即诵惊课堂。

先生惜才赐座位, 侯家垂爱喜洋洋。

望子成龙姚母苦, 三拜先生托心肠⑤。

淮源苦读不负母, 统考第一知县扬⑥。

一九 0 九别家去, 姚母叮嘱志四方。

夏末喜中讲武堂⑦, 英姿飒爽穿军装。

朱德汉鼎情深厚, 三姓弟昆金兰交⑧。

勤学苦练互帮进, 畅谈国事满腔豪。

重九起义枪声响⑨, 率兵听命卷浪潮。

滇南剿匪声威壮, 众匪闻风逃夭夭。

袁氏称帝滇独立⑩, 护国讨袁蜀战鏊。

战后功丰团县长, 属主宜宾政声高 11。

靖国联军响护法, 百战余生可撑天 12。

倒唐成功通海定 13, 顾军溃败唐复滇 14。

川南逃难辞重任 15, 三子赴沪晋中山 16。

受托南下招旧部, 誓讨陈反北伐颠 17。

剿共不力空枪放, 拮据红军粮衣弹。

国难当头委重任, 督率三军中条迁 18。

威震华夏战倭寇, 屡挫日军督战前。

巍峨中条山四载, 粮缺械劣挫敌残。

爱民如子唐菩萨, 官兵同等众人夸。

岳欧懿范芳风迈 19, 迢迢千里葬母家。

移孝作忠身许国, 淑德懿行斯世嘉 20。

尊师下跪行大礼 21, 痛斥贪官是人渣。

母葬身轻家事了, 匆匆回防赴场沙。

一九四一激战苦, 风陵渡口日军诈。

声东击西广调兵, 志在必得国军麻 22。

洛阳会议军事误, 将军灼见被否也 23。

虚取洛阳疲奔命, 中条失势重兵压 24。

五月初旬日军狂, 空中狂炸重炮加。

三军阵地成火海, 将士同仇敌众寡。

友军撤退三军守, 浴血奋战肉搏打。

身陷重围无退路, 前赴后继壮山河。

四面楚歌粮援绝, 化整为零无奈何。

巍巍中条百余里, 敌我尸横遍野坡。

且战且走县山屋 25, 以死殉国感慨颇。

身受国恩无颜愧, 中条失守遂寇倭。

五月十二阴风惨, 饮弹梦断卧藤萝 26。

将军贤婿委重托, 乡亲洒泪隐忠骨 27。

国土未复失壮士, 为国干城名将风 28。

铁血流芳激斗志, 滇军完人好英雄 29。

早列戎行迭战阵, 荐攫军长矢勤忠。

卅年身经百战梦, 忠孝两全世敬崇 30。

硝烟散尽半世哉, 将军遗骨拭尘封。

抗日英烈归故里, 功勋不朽柏翠同 31。

注释

1. 立脚, 位于江川 以北, 现属江川 县江城镇祁家营村委会。

2. 姚氏, 指唐淮源母亲。

3. 父辞, 据传唐淮源未满周岁, 父亲唐德贵便抛弃其母子, 另 两种传说是其父病故或离

家出走, 母子俩从此相依为命。

4. 侍侯窗, 姚氏带着儿子唐淮源到江川 龙街 张家头村侯增禄家 当佣人。

5. 三拜先生, 唐淮源少年时期, 大多 时间是在江川 的侯家祠堂、 白家营、 竹园一带读书,他的老师大致是三人: 一是侯家祠堂的启蒙老师陈先生, 二是茨通铺的胡歧山先生, 三是摆依寨的杨先生。

6. 知县扬, 1905 年( 光绪三十一年) , 江川 新学的倡导者、 知县杨尚懿, 创办江川 县中学堂, 捐银 1000 两作开办费。 唐淮源在新学县考中名列第一, 受到知县的赏识。

7. 讲武堂, 即指云南陆军讲武堂, 1909 年 9 月 28 日 在昆明承华圃成立开学。

8. 金兰交, 唐淮源与朱德、 同乡 金汉鼎同时为丙班二队同学, 相交甚厚, 结为“金兰之交” 。 后唐淮源之四叔去世, 朱德曾为之题写了 碑文, 落款为“世侄朱德拜题” 。

9. 重九起义, 1911 年 10 月 30 日 , 云南发动了 推翻满清王朝的辛亥起义, 因时值旧历九月 初九日 , 故称“重九” 。

10. 袁氏, 即袁世凯。

11. 唐淮源随蔡锷护国第一军入四川 作战, 战后, 晋升步兵第五团团长, 调任宜宾县县长, 颇有政绩。

12. 百战余生可撑天, 1917 年, 孙中山先生号召 护法, 唐淮源部编入靖国联军第二军第四混成旅( 旅长金汉鼎) , 与北洋军各路川 军作战。 1919 年, 靖国军驻守四川 省自 流井,一天, 朱德邀了 8 个同事和知己到他驻防的临时寓所吃过桥米线, 餐毕, 朱德邀请大家留影后, 即兴吟诗: “百战余生者, 群材可撑天……” , “百战余生可撑天” 即出此诗。

13. 捣唐, 1920 年秋, 滇军在川 失利, 官兵厌战, 撤回云南, 唐继尧不允。 是年底, 顾品珍发动“倒唐” 成功, 顾品珍取代唐继尧主滇。 滇军编为七个混成旅, 唐淮源为第二旅旅长。 当时, 云南匪势猖獗, 唐淮源旅被派往通海等地剿匪。

14. 顾, 指顾品珍。 唐复滇, 1922 年初, 被赶走的唐继尧返滇复辟, 顾品珍战死。

15. 辞重任, 1922 年 3 月 10 日 , 唐淮源随金汉鼎、 朱德等离昆西走, 退向川 南, 4 月 到达重庆。 5 月 , 在重庆小住期间, 四川 督军刘湘、 重庆警备司 令杨森热情款待, 许予重任,朱、 金、 唐婉辞不就。

16. 三子, 即指朱德、 唐淮源、 金汉鼎, 1922 年 6 月 , 三人离渝赴沪晋见孙先生。

17. 陈反, 指陈炯明叛变革命。 孙先生认为滇军很有战斗力, 希望朱、 金、 唐利用 在滇军中的影响, 招抚滇军, 讨伐陈炯明。

18. 督率三军中条迁, 1937 年抗日 战争爆发, 唐淮源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 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军军长。 次年夏, 唐淮源奉命率部由华北战场转入山西省中条山作战。

19. 岳欧懿范芳风迈, 1939 年 4 月 17 日 , 唐淮源之母病逝于故乡 江川 , 蒋介石知情后,为唐母题词: “岳欧懿范” , 何应钦题词“芳徽风迈” 。

20. 1939 年秋, 唐淮源获假后千里迢迢飞速赶回江川 为其母奔丧。 恩师李根源得知, 为唐淮源“以身许国, 移孝作忠” 的精神所感动, “又念知太夫人之淑德懿行, 足楷仪斯世”,欣然命笔写下了《江川 唐母姚太夫人墓表》 。 “移孝作忠身许国, 淑德懿行斯世嘉” 即出于此。

21. 尊师下跪, 唐淮源回乡 奔丧路过茨桐关, 见到恩师胡歧山, 跪于寺门前的石路上,感慨道: “老师, 请受学生唐淮源一拜! ”

22. 1941 年 3 月 , 日 军秘密从华北、 华东、 中原三个战场上调集了 八个师团、 九个旅团、一个骑兵团、 另 加飞机百余架和若干特种部队, 兵力达 25 万以上扑向中条山, 志在必取。日 军妄图乘我南临黄河背水之危, 将晋南我军歼灭于黄河北岸。 为了 攻占中条山, 日 军派出一支部队, 白天大张旗鼓地在风陵渡由中条山所在的黄河北岸渡到洛阳所处的南岸, 摆出一副要攻击洛阳的假象, 到了 夜间, 白天过河的日 军又悄悄从南岸渡回来, 第二天又如法炮制。我军战区长官司 令部和两个集团军总司 令部均处于麻痹状态, 不但没有发觉敌军声东击西的军事目 的, 反而因大军坚守数年, 日 军未克, 守军给养困难, 原先将中条山我军的后续军队他调, 使这一战役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 埋下了 祸根。

23. 洛阳会议, 1941 年 4 月 下旬, 国民党在洛阳召开战区军事会议, 会议由何应钦主持。会议对敌我军事态势做出了 错误判断, 会上认为, 日 军调动大部队是意在攻占中原古都洛阳,要将中条山守军的一个主力军调过黄河守洛阳。 唐淮源却认为, 日 军现在中条山前沿聚集重兵, 中条山的防务有隐患, 只有一线部队而无预备队, 没有纵深部队配合, 一旦被敌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部队不应它调, 反倒应该加强。 但唐的意见被否定了 。

24. 会后, 战区长官司 令部将我一个主力军由中条山一线调过黄河守洛阳。 5 月 初, 才发觉日 军虚张声势明攻洛阳城, 聚集重兵暗夺中条山, 我军将守卫中条山的部队调守洛阳是上了 日 军的当。 战区司 令部又要将此军调回去, 可是, 部队来回奔波, 疲于奔命, 在回军路上, 被日 军击溃。

25. 5 月 12 日 晨, 几经激战冲杀, 唐淮源率余部到达 22 县山山顶一间土屋内 。

26. 当时官兵伤亡惨重, 弹尽援绝, 因痛恨自 己无能守住中条山, 深感有负 国恩, 遂遣去左右, 饮弹自 戕于绿藤漫绕的土墙茅屋里。

27. 将军贤婿, 指大女婿、 辎重营营长杨继虞。 将军身亡后, 他率几个士兵出钱找了 几个乡 亲, 冒着枪林弹雨把将军的遗体连夜迁移到了 张永新家的菜地里掩埋。 为了 不使唐将军的遗体落入日 本人之手, 乡 亲们守口 如瓶。

28. 1942 年 1 月 4 日 ,《云南日 报》 为悼念唐淮源和中条山战役阵亡将士曾发表社论《哀痛悼忠魂》, 社论中说: “将军为国之干城, 抗战之支柱。 ” 国民党行政院长于右任为其题写了 “国土未复失壮士, 碧血千载染中条” 挽联, 国共两党要人称赞将军为“名将风范”。

29. 原第三军参谋长、 省政府秘书长朱景宣为将军题写了 匾额“滇军完人”。

30. 唐将军从军三十余年身经百战, 他忠于国孝于家, 受到世人的尊崇。

31. 1986 年, 在唐淮源将军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 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 。 1989 年 10 月 17 日 , 江川 县派员 与唐淮源之子女至山西省夏县寻取唐将军遗骸火化后护送回江川 。 1990 年清明节, 江川 县委、 县人民政府在县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唐将军烈士墓, 并举行了 “抗日 英烈陆军上将唐淮源烈士骨灰安葬仪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