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汉鼎[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Loading69 2023-05-21 发布于四川
金汉鼎
金汉鼎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金汉鼎(1891年—1967年),字铸九,云南江川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曾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协委员。
1967年,金汉鼎因病于北京逝世。[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金汉鼎
性别
出生日期
1891年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人物生平
投身革命
金汉鼎头像
1909年9月,金汉鼎怀揣着习武报国的心愿来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与一同考入讲武堂的朱德同编在丙班第二队,成为同窗。
金汉鼎与朱德有着相同的报国志愿,使得他们对时事政务的观点往往能保持一致,并对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有着更深层次的感受,都想为贫苦大众做点什么。于是,他们成了志趣相投的好友,常在一起探讨学问,评论时事。
在教官李根源李鸿祥罗佩金和同学朱德的影响下,革命的思潮渐渐占据了金汉鼎的内心,并与朱德一同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
出于立志报国的愿景,在讲武堂两年多的时间里,金汉鼎、朱德等人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得到李根源及一些教官的器重。
1911年10月30日,云南重九起义爆发,金汉鼎与朱德等人投身其中,经过激烈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其后,他们又一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1]
金汉鼎书信
护国护法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时局的变动再次将金汉鼎与朱德联系在一起。这次,他们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考验。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云南以一省之力,在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领导下,共举护国义旗出兵讨袁。护国军由3个军组成,金汉鼎、朱德随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入川。护国军中,军下为梯团,梯团下为支队,支队下为营,营下为连。随军入川的朱德,在第三梯团第六支队任队长。而金汉鼎则留在了第一梯团第二支队任连长,并与友邻部队转战四川叙府、纳溪、泸州之间,因骁勇善战,1916年升为营长。
1916年1月,在横江一战中,金汉鼎被流弹击中,流血不止,由于军中缺医少药,他只好从牺牲的士兵身上解下绑腿,草草包扎后继续指挥,直至战斗结束才被送进医院。2月下旬,金汉鼎从医院出来,率部乘船到总部驻地纳溪增援,蔡锷亲自到码头迎接,并让他代理第二支队长。
随着讨袁浪潮的持续,南方很多省份宣告独立,全国其他省份也积极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此时,金汉鼎部接到命令,撤退驻防大南山。1916年7月初,蔡锷离川赴日就医,护国军因内部矛盾滋生,川、滇军内争爆发,形势骤变,川军倾全力进攻眉山,滇军主力部队陷入重围。为突出重围,经商议后,朱德率部为前卫,扫清道路,而金汉鼎则率部为后卫,担任掩护,使部队安全撤退。金汉鼎部先撤到岷江,后又退到了三江镇,与朱德部会合,驻荣县休整。由于朱德、金汉鼎两部骁勇善战,以至于四川叙府一带流传着“黄柜盖,廖毛瑟,朱金支队惹不得”的民谣
时局的变化总是瞬息万变。1917年7月,北洋军阀废除《临时约法》,推翻国会。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宣布维护《临时约法》。云南省督军唐继尧于7月3日向全国发出通电,赞成护法。
在此背景下,朱德、金汉鼎两部被合编到了靖国军第二军下辖的两个旅,朱德为十三旅旅长,金汉鼎为十四旅旅长,他们再次并肩作战。
战争结束后,朱德曾在四川自流井寓所邀金汉鼎等人吃过桥米线,并题诗一首:“百战余生者,群才可撑天,从征凭两两,大将剩三三。”[1]
情谊深厚
1921年秋,顾品珍主滇准备率军北伐,并委任金汉鼎代理滇军总司令。金汉鼎于1922年1月16日举行就职仪式,2月28日代理云南省长。同年2月,唐继尧复辟返滇,顾品珍战死。当唐继尧掌控云南大权后,金汉鼎与朱德、唐淮源等离滇入川,后到上海。之后,朱德赴欧洲学习,寻求共产主义理想,并得到金汉鼎资助。而金汉鼎本人则受孙中山之托南下,准备整军讨伐叛变的陈炯明。但因有事耽搁,滇军大权旁落,金汉鼎辗转到香港闲居。
在香港的金汉鼎时刻关注着内陆的局势。1926年,国民政府出兵北伐,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热潮让金汉鼎看到了希望。他由香港赶到江西,筹款招兵2000余人后,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6师,金汉鼎任师长,并参与攻克南昌的战斗。1927年春,金汉鼎部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金汉鼎任军长兼警备司令,驻九江
也正是这年,金汉鼎与朱德再次重逢。在南昌,他与朱德忆起同学,以及重九起义、护国起义、“倒唐”等往事不胜感慨。而朱德则向金汉鼎讲述了留德学习期间的见闻、体会,并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革命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成功,想利用一个军阀去打倒另一个军阀,中国革命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在他们相逢的这段时间里,朱德还经常向金汉鼎细谈革命道理。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南昌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为让朱德等人脱险,金汉鼎亲自护送他们到庐山暂避,并派人到南昌将朱德夫人和女儿接到庐山,直到他们平安离开九江。同年8月,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撤离南昌时,路经第九军防地,金汉鼎未加阻拦。蒋介石对此极为不满,撤销了第九军番号,金汉鼎被降为师长。虽多次与朱德指挥的红军对峙,但金汉鼎明白,自己与朱德是金兰之交,因此对红军没有恶意,每到围剿红军时他都会“放水”。蒋介石不满他的作为,再次将他降为旅长。不久,他又被解除旅长职务,调任中央军事参议院高级参议员
1934年,金汉鼎为了改变家乡的教育面貌,创办了“铸民中学”(江川一中前身),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
报效国家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金汉鼎出任军事委员会军风纪巡察团主任委员,负责三、四战区军纪工作。在宁波、金华等地查处了多起军队违纪事件。
1928年4月,北伐战争进入第三阶段,北伐军分别从津浦路、京汉路、正太路进攻奉、鲁两系军阀的联军。而早在1928年3月初,江西右翼总指挥朱培德接到一个命令:组织一个军沿津浦线协同友军北伐。他与第三军军长王均商量后,决定从他统辖的两个军各抽出一部分部队,组成一个军,打第三军的番号,由金汉鼎任军长,唐淮源任副军长。4月,按照部署分工,第三军向北挺进。在距离济南约20里的白马寺,金汉鼎和唐淮源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不准进济南,转泰安待命。而不准进济南的直接原因,就是北伐军向北推进,日本害怕其在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的利益受到侵犯。所以,日本人插了一脚进来,企图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而接到命令的金汉鼎只得依令行事,渡齐河再北进,而当他们到党家庄时,却遭到了驻华日军的干涉,并向金汉鼎部发起了进攻。金汉鼎率部占据有利地形后,打击来犯之敌。金汉鼎拨通了蒋介石的电话,向他汇报战况,蒋介石却让第三军不准抵抗,后撤至崮山警戒。金汉鼎一听,怒火中带着云南人特有的牛劲,顶撞道:“要退也要打一仗再退,否则将蒙受重大损失。”蒋介石拗不过他,准许第三军到晚间八点再后撤。
激战中,日军动用了步兵、骑兵和炮兵攻击,密集的炮火向第三军的阵地打来,但始终没能突破防线。晚上八点,金汉鼎才遵从司令部的命令率部撤出阵地。这次战斗,击毙、击伤日军近百人,缴获步枪、刺刀、马刀、钢盔、日记本多件,第三军也付出了阵亡9人、伤70余人的代价。这是滇军与日军的第一次正式交手,也是十年后无数次重大战役的预演。
抗战胜利后,金汉鼎辞去了高参职务移居昆明。新中国成立前夕,金汉鼎认清了形势,在担任省参议会议员期间,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谴责蒋介石发动内战,支持进步舆论。
1949年9月,云南省主席卢汉迫于蒋介石的压力,搞“九九整肃”,金汉鼎避居江川。云南和平解放后,金汉鼎返回昆明,陈赓和宋任穷曾到家中看望他,后随北上参观团到北京参观。同年11月,金汉鼎受邀进京,受到了朱德接见。
1954年,金汉鼎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
金汉鼎故居
位于大街街道海浒社区下海浒庄村137附1号。始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80平方米。由主房1幢、附属房2幢组成。主房两层、土木结构,为“前三、后三、带耳房”的布局。主房大门为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石质为青石。“土改”时,故居被收归集体,1996年金汉鼎的曾孙女出资买回,并于1999年对主房进行了修缮。故居规模较大,保存完整,工艺考究,富丽堂煌。[2]
人物逝世
1967年,金汉鼎因病于北京逝世,骨灰存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孙子
金昊
参考资料
[1]
朱金支队惹不得——朱德与金汉鼎的友谊 · 国务院参事室[引用日期2022-12-09]
[2]
金汉鼎故居 · 江川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