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戌春 加强语文思维方法训练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推荐人:胡阳新

 昵称15221501 2022-12-21 发布于湖北

 加强语文思维方法训练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高级中学     田戌春   邮编:445300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应对高考,它实际的意义在于训练学生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文字和人文明礼貌地交流。语言文字是人一种大脑思维的反应,也是一种能力的象征。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进而总结出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几点方法。文网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思维训练 ;能力培养

  人的思维能力是具有极大的潜能和挖掘空间的,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无可估量的。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来看,教师们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对高中语文的教学也完全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在整个课堂中,基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坐在下面听,没有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样极大阻碍了学生们思维发展和锻炼,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依赖老师的讲授,对语文的字词理解上也是参照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资料的解释。在语言理解上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模式,没有向更广的方面延伸。但是随着教育界在教学模式方面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有了质疑的声音。我国目前主要重视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最显著的转变就是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这一方面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开始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又一新目标。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思维方法与能力培养误区分析

  有的教师认为,语文教材入选课文的篇目多,课时又有限,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课时都很紧张,哪里有时间去进行思维训练呢?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并不是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另外添加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进行读写听说训练的时候,其中就融进和思维训练。这就是所谓的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通俗地说,思维训练并不是撇开课本另搞一套,而是在指导学生读写听说的时候,教给学生应该想些什么和怎么去想。这样,不仅进行了思维训练,而且也会把读写听说训练搞得更好。既如此,何乐而不为?

    尽管对思维训练的认识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自学或不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进行关思维训练。所不同的是,有的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是无意识进行的。这样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解人物的诸方面思想品质,领会事件的种种性质等,这就是把阅读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认识其本质属性,即思维过程中的分析。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总结段落大意,分析人物的形象,概括事件的发展过程等,这就是把阅读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分别的本质属性全盛一个整体,即思维过程中的综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课文叙写的人物、事件等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就是从具体事实中概括一般原理,即思维形式中的归纳。在课堂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去理解语言现象,这就是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的结论,即思维形式中的演绎。上述种种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极为普遍。由此看来,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几乎人人在做,天天在做,并不神秘。问题是,此类教学活动有意识去做和无意误解地进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具有进行思维训练的意识,在课堂上进行此类活动时,有意识地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传授一点儿思维方面的知识,传授一些思维的方法。那么,其教学效果比不这样做绝不相同。由此不难看出,做为语文教师,具有或增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心都在迅速地、茁壮地成长。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有别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他们所学课程不仅门类多,而且各门学科的内容也趋于专门化,并接近于科学的体系。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在学习方法上更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他们生活实践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经验进一步丰富,成人感、责任心、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他们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也提出了接近于成人的更高要求。中学时期出现的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急剧地发展、变化和成熟的新阶段。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在迅速地发展着。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意义

  就现在我国学生普遍思维能力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观点都具有一种既定的模式,在对待事物看法上没有自己主观的思考,创新意识薄弱,不能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源泉,导致在离开学校后,不能很好有效地运用在学校学到的专有知识面对实践操作。

  目前,高中学生在对待学习语文态度上缺乏积极的态度,完全只是机械地记忆课本中覆盖的知识点以应对即将面临的高考,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没有一点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要注意转变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方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的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思维的提高对学生整个高中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之一。

  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3.1 教师要有培养语文思维的意识,坚持主动积极的态度。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繁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对于语文思维的培养增加了难度。而且,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就要具备语文思维的能力,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还要具备精心设疑、巧妙分析、快速解答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地将语文思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以正确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其次,还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为人师表”,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进而将自身的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实现自身语文思维的提升。

 3.2 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语文知识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宽广地域中,我们无处不受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所以,形成语文思维,首先就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对于知识领域的延伸,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对课外作品的认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讲解《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的做好预习,巩固李白的生平简介,对李白的一些作品进一步了解,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白头吟》等等。由于好些高中生没有配备电脑,也没时间去查阅更多的书籍,所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读量,这样自然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再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顺畅,眼界也相应地变得高远,进而通过量的积累达到思维的质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3.3 挖掘学生语文思维之深度。肤浅只会让学生逞一时之快,过后便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达不到知识的积累,也无法拓宽知识的领域,进而就无法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通过表象的引导,使学生深层地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道士塔》一文时,学生会很明显地了解到,王道士的无知,外国人的贪婪。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环境来进一步探讨内在实质。这样学生就会得知,根源在于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腐朽。这样使学生从现象上升到了本质,进而进入到更深层的理解,开拓了视野,发散了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4 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知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在其中得到更多深层的东西。对于语文教学也一样,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例如: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地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就拿《林黛玉进贾府》来谈,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精心地设疑,为什么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就感觉已是熟人?为什么刻意地描写王熙凤放荡的笑声?这样让学生对红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极力地想知道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样,学生就会挤出时间进行《红楼梦》的品读。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的探索中进行思维的培养。

  总之,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思维特色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讲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的理解和看法,促使学生大脑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的剖析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不要太拘泥于某一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叶彬.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 凡芳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