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端康成《睡美人》解析(全文)

 置身于宁静 2022-12-21 发布于浙江

摘要:《睡美人》是川端康成创作成熟期的作品。小说描写的是67岁的江口老人,经人介绍,连续五次来到名为“睡美人”之家的秘密会所,先后共与6名服用安眠药后熟睡不醒的少女共寝的奇异经历。它的荒诞内容使得评论界对其评价向来褒贬不一。纵观整部作品的构架,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出于作者的匠心独运。为此,欲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由作品的结构设置、人物出场次序等方面来进行解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川端康成:睡美人:解析

《睡美人》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年过花甲时发表的作品,最初连载于昭和35年(1960)1―6月和昭和36年(1961)1―11月的《新潮》杂志上,其间曾因出访美国和参加在巴西召开的第31届国际笔会而暂停半年。(1)小说描写的是67岁的江口老人,经人介绍,连续五次来到名为“睡美人”之家的秘密会所,先后共与6名服用安眠药后熟睡不醒的少女共寝的奇异经历。我国学者对这篇小说的评论不一,但大多评论说这本书有着浓重的颓废色彩,还有的说它格调不健康,讲一个老男人在妓院里抱着昏睡不醒的睡美人胡思乱想的故事。但笔者认为这种胡思乱想并非真的是胡思乱想,而是作者有意识的安排。前后五次的秘密光顾,遇见的六位不同少女,带给主人公江口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而作者似乎是有意识地根据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这六位不同少女的特性。并希图籍由这六位少女来为各个时期的主人公江口反思、忏悔、赎罪并达到最终的心态安宁。

当江口老人首次来到“睡美人”之家时,与他共寝的姑娘非常纯真,这令他回想起最初与自己从北海道私奔到京都的情人。江口早就猜测到姑娘必然会被带回家,但他依然不顾姑娘的清白,毅然决然地带着姑娘私奔了。而在江口“上了年纪之后,有时看到京都附近小山上一片优美的赤松树干,就会唤回对这个姑娘的记忆。”(P117)或许当时促使江口带姑娘私奔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年轻的激情和年少时狂烈而不顾一切的爱恋和冲动。因为那时的江口除了理智地猜测到并且接受私奔的结果,同时,他对婚姻和为人父也有着深深的恐惧。这在作者本人已作丈夫之后的文字里也坦率地说过对于结婚、生儿育女的恐惧,特别是害怕由于自己的赢弱也导致儿女的畸形。这就是川端孤儿感情的变形与延伸,称作“不妊”情结。在《睡美人》中,作者写在这一夜江口老人所做的两个噩梦,不难看出,都是“不妊”恐惧症的潜意识表现。这种恐惧心理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均有反映,如谷崎润一郎的《作了父亲之后》也有与川端相近的文字。在《睡美人》中江口与一个长四条腿的女人拥抱(结合)和江口的女儿生下畸形儿之后被剁碎。这种似乎突兀的情节如果联系川端的深层心理可以当作作家给读者留下的走出迷宫的钥匙。(2)他对与自己私奔的情人有着最初、最热情奔放的爱,但是对现实的体认、对婚姻的恐惧等,都让他没能把握住这份感情。而到了年老之际,失去了青春的冲动和活力,在深深的悲哀和无奈中,在身旁熟睡少女的青春诱惑下,也只能通过对自己激扬青春的回忆来虚妄地慰藉自己,也曾有过如这熟睡的姑娘一般美好的青春和过往,虽然那些过往早已经逝去在岁月的阴影里。

江口老人第二次造访睡美人之家,遇到的“俨然是熟睡中的一个年轻妖妇”。正是这个“妖妇”令江口想到了自己三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尤其是他最疼爱的小女儿。这时睡梦中的江口已经是一个女儿都已出嫁的父亲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他最疼爱的小女儿因为两男相争而不幸失去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却是很幸福的。造成小女儿不幸的原因,正如江口所想象的,“纵令男子燃烧起烈火般的爱情,这对于女儿的生理结构,也是无法抗拒的。作为父亲来说,难道这是一种超出常规的心理吗?”江口作为一个父亲,他为小女儿的遭遇而感到剧烈的屈辱和羞耻,但同时作为一个男人,他却又很能理解男性的这种欲求。这种矛盾的心理,与其说是从生理上客观地认同男性对于的态度,毋宁说是为自己造访睡美人之家,怀抱熟睡不醒、无能力反抗少女之行为进行潜在无意识的开脱。

“江口老人第三次造访,距第二次只隔了八天。第一次与第二次之间是隔了半个多月,这次差不多缩短了一半时间。”这次遇见的是一个实习的姑娘。这夜回旋在江口回忆中的是六十四岁那年与之私通的神户。作者写道:“怀孕虽然是江口的突然想象,但他却认定这是确实无疑的事实。”这证明了江口到底还算是个良心未泯的人,虽然已经事隔三年,但是依然对与有夫之妇私通这件事心怀愧疚,他想象着的怀孕,以及怀孕后孩子能够被社会所肯定,这种想法不但解脱了自己的罪恶感,同时也肯定了自身的性能力,通过对性能力的肯定进而更深层面地肯定了自己依然年轻,依然有能力使女人怀孕,并从中得到一种属于男性的自尊和满足感。同时江口也意识到他在两性的领域里能够自由地游弋,同时应该也是这样的,“彼此都不伤害对方,即使终生秘藏心底,两人彼此也不会忘却吧。”同时意识到对他的爱恋,“与其说这取决于女人的爱之深浅,不如说是由她们天生的肌体所决定的吧。”江口的回忆停留在六十四岁的自己,这时的他已经进入了老年,对于性,对于最后一个与之交欢的女人所有的记忆和想象都是平静而美好的,在这平静的回忆中,想象着三年前的自己依然有能力获得年轻女人的青睐,这种慰藉应该是很美好的吧,所以他才想在没有寂寞梦魇的打扰下,像熟睡的姑娘一样深深地沉睡一次。

第四次来到“睡美人”之家,是在一个阴沉沉的冬日,且下了一场冰凉的小雨之后。凄冷的环境让已经走入暮年的江口老人在一个温暖、甜蜜姑娘的陪伴下,籍由姑娘太过甜腻的气味联想到了婴儿的乳臭味,也在为自己是否要调查姑娘的处女身份而挣扎着,他困惑于耄耋之年者对处女的憧憬,但是自己却也被对方是处女这种身份而迷惑。处女象征着圣洁,不可侵犯,在小说中作者也籍由介绍江口来“睡美人”之家的木贺老人之口说出“活像与秘藏佛像共寝”的语句。睡美人无声地包容了老人们的一切――他们的悲伤、绝望、丑陋乃至罪恶,像佛祖一样拥有广大无边的慈悲和普度众生的胸怀。“对于悄悄地到这个'睡美人’之家来的老人们来说,恐怕不只是为了寂寞地追悔流逝了的青春年华,难道不是也有人是为了忘却一生中所做的恶而来的吗?”这有些类似于基督教中通过向主忏悔而寻求精神救赎的过程。江口也在这里忏悔以往人生中的罪恶,借此求得某种解脱。(3)

小说中最后一次到“睡美人”之家,是在江口明知福良专务董事惨死在此之后。江口认为福良老人的死“也许是接近幸福的极乐净土……不不,那老人准是坠入魔界了。”且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川端康成自己对“魔界”的理解。他认为:“对魔界的意思可作各种解释。如需进一步往深处探讨,那恐怕就无止境了。继'入佛界易’之后又添了一句'入魔界难’,这位属于禅宗的一休打动了我的心。归根到底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对'入魔界难’的心情是:既想进入而又害怕,只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这种心境有时表露出来,有时深藏在内心底里,这兴许是命运的必然吧。没有'魔界’,就没有'佛界’。然而要进入'魔界’就更加困难。意志薄弱的人是进不去的。”川端康成正是籍由江口将这种观点表达得非常清晰。

在这一夜,陪伴江口老人的是两个姑娘,一白一黑。在那位肤色发黑的姑娘身旁,“江口老人蓦地产生一闪念;据说福良老人因心绞痛发作而死,陪他的会不会是这个黝黑的姑娘呢?缘此,今夜才让两个姑娘来作陪的吧?”当江口探摩她那黝黑的肌体,仿佛感到有股“传给我生的魔力”的战栗,流遍全身。可是,当江口从睡梦中醒来时,她突然死去了。这一带有很强象征意义的情节是颇使人费解的。正如日本川端文学研究者鹤田欣也所说:“黑姑娘确实代表了过多的生命力。江口老人一见到黑姑娘时,就为她的野蛮的生命力所打动。为此,使他连福良的死都忘得一千二净了。他一边看着黑姑娘的胸,江口不由自主地喃喃道:'这就是生命吧!’。这与第一次见到那个姑娘时产生的'简直像是活的吗’成为很好的对照”。也许是由于黑姑娘力量过剩,不断把江口往床外挤。这一行为可以使人考虑到作为男人的人生在江口这里已所剩无几了。”

在这夜里,江口老人想到他最初的女人是母亲,这时,他开始回归生命的原初,在人生接近终点时从罪恶和混乱走向了心理的纯净和安宁,他的所有罪恶感都在睡美人这里得到了抚慰和净化,这些熟睡不醒的少女使江口彻底地得到了精神上的拯救和解脱。所以“他在姑娘青春的温馨与柔和的芳香中醒来,犹如幼儿般甜美。”这里的矛盾之处在于江口一方面将熟睡的少女看做拯救自己灵魂的“佛”,一方面又脱离不了诱惑的企图在亲近少女的过程中获得和青春的活力,在遥不可及的佛与唾手可得的年轻肉体之间,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纯真和贪婪是一对永远的共生体。

从第一夜到最后一夜,在六位不同少女的陪伴下,江口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回顾,也在这回顾中洗涤了自己的罪恶,虽然作品在黑姑娘死去时便戛然而止,但我想,在所剩不多的岁月中,想必江口老人可以走的很安然。

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作家,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成熟期创作的这部作品,其思想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此,这也许不是《睡美人》的惟一主题,但我们无法否认它是作者所想要展现的、蕴涵很深却又不容忽视的一个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