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说唱,我喜欢(作者:曹振华)

 黄之中 2022-12-22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上海说唱,我喜欢

曹振华

上海说唱,是曲艺曲种,是在独角戏唱派基础上,吸收了苏州弹词的说表技巧逐步发展形成,流行于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起初称之为“什锦说唱”,或言“说唱”。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说唱演员黄永生赴京参加全国文艺汇报演出。相声大师侯宝林同黄永生说,来自上海的说唱表演曲种,就取名“上海说唱”吧。从此上海说唱正式定名。

我最先听到上海说唱,是在上世纪60年代,收音机里听到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袁一灵演唱的《金铃塔》。“桃花纽头红,杨柳条儿青。”接下来“苏州城内四秀才郭陆卜束”,“星鹰钉灯冰”“驼子螺蛳胡子骡子”等几段绕口令,吐字清楚,巧舌如簧,口若悬河,一气呵成。我当时听得入迷了。那年月里,只要知道电台预告有《金铃塔》,我就到时坐在收音机旁收听。有时我出门在外,赶不回家收听,但一路走过路边商店,店铺收音机里都在播放“金铃塔,塔金铃,金铃宝塔第三层……”人称“塔王”袁一灵的经典之作《金铃塔》在上海滩无人不知,谁个不晓,流传至今,长盛不衰。

袁一灵演唱的《金铃塔》

袁一灵的弟子,著名说唱表演艺术家黄永生将上海说唱发扬光大。“毯子身上盖一盖”成为当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精妙唱词。那个时期黄永生的上海说唱风靡一时。同时,龚伯康,蔡惠中,林锡彪,方艳华,顾竹君等也在舞台上展现了上海说唱的海派风采。他们演唱的作品中有《热心人》《吃老酒》《上海游》《石油塔》《人财两空》《高价姑娘》等非常红火。说唱中杂采南腔北调,地方戏曲,传承了“什锦说唱”的唱派风格。说唱中进入人物角色,说起了各地方言,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郁。黄永生又另辟蹊径,创作演唱了唱《山》《人》《灯》《门》等一字韵作品。有次我观看黄永生演唱《山》。唱段中列数祖国大好河山,唱了九十九座山。既让人感叹祖国山河风光美,唱词曲调又让人听了开怀大笑。唱段曲调丰富多彩,运用了越剧,锡剧,淮剧,甬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一曲唱好,另一曲又接着而上,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完美收官”。黄永生在观众热烈掌声喝彩声中劲头更足了,他又来了惊人一手,从《山》最后一句倒着唱到前面第一句,唱如排山倒海,节奏明快,快而不乱,倒着次序,一字不漏,一句不错,完整回到首句。观众大为惊叹,掌声喝彩声推向高潮。我不禁想起了滑稽大师周柏春在独角戏《学英语》中,倒背26个英文字母,倒至“DCBA”令人拍案叫绝!而黄永生的倒唱《山》,也是独树一帜。

图片

黄永生

周柏春在上海说唱上也有名作,如 《龙华塔》,用金铃塔曲调唱颂龙华塔的风光,也批评个别游人采摘桃花不文明行为。电影《三笑》中有个老船工划船送唐伯虎追秋香时,有几段江南山歌唱得很逗趣,“早穿棉袄午穿纱,腊月里抱了火炉吃西瓜。”“一年四季百花香,秋香桂子独成王。”虽则那船工是用普通话唱的,但那音调唱腔,那“沪普”吐词 ,我感到非常熟悉,像是出自周柏春配唱。后来在电视台戏剧节目里提到正是周柏春为老船工配唱。

还有一位滑稽泰斗杨华生说唱功底也非常了得,他演唱的《小菜场》唱起来也很闹猛,唱词中将白菜、冬瓜、芋艿、长豇豆、鸡毛菜等都拟人化,表现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风趣地将蔬菜和肉食品对阵比试,很有创意,贴近居民,生活气息很浓。

上海说唱,我喜欢(作者:曹振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