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参数 大作用——一例冷凝集病例的思考

 文进玲玉 2022-12-22 发布于江苏
前言

血常规是患者入院检查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也是临床医师最先获得的患者检查资料。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作为血常规里重要的计算参数,主要用来协助判断贫血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例临床病例,共同学习这一参数不一样的临床价值。

病例资料
图片

青年男性患者,因咳嗽5天、发热3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现病史:5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无明显咳痰、感夜晚咳嗽剧烈,余无不适,患者未予以重视。2天后咳嗽加重,伴发热、全身乏力,自测体温38.5℃;在当地卫生所静滴某头孢类药物3d,咳嗽、发热无好转,遂转诊我院。既往史: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
图片

急查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显著降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异常增高,MCHC高达629g/L,仪器原始检测结果如下:

图片

MCHC是一个很敏感的指标,对于判断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有着很好的价值,由于MCHC是计算指标,当它增高或者降低超过上下限的20以上时,通常需确认标本或者仪器是否有异常。根据仪器报警提示“红细胞凝集”,立即查看标本状态,见标本管壁上附着有细沙状凝集,怀疑为冷凝集。

标本处理
图片

将标本置于 37℃水浴箱 30 min,取出观察试管,未发现管壁内侧有凝集颗粒,样本温浴前后如下:

图片

混匀后立即上机再次测定,MCHC降为正常,确认为冷凝集现象。因此在报告单备注标本有冷凝集现象,已温浴纠正,并与临床医生进行解释沟通。纠正后检验结果如下:

图片

追加检验
图片

冷凝集现象并不少见,但是一般发生在冬季和春季,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红细胞凝集最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凝集消失。而现在是烈日灼灼的夏季,却发生了如此严重的冷凝集,想必冷凝集素效价一定很高,再结合患者为青年,有肺炎症状,会不会是支原体肺炎?据之前看过的文献报道显示,支原体肺炎与冷凝集素效价有一定关联性,血冷凝集素可作为支原体肺炎诊断的辅助检查。于是追加检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IgGIgM均显示阳性,检验结果如下图。心里有了底,进一步与临床医生沟通,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图片

病例思考
图片

冷凝集现象的元凶终于水落石出,回顾整个过程,一切源于MCHC的仪器报警提示。MCHC不仅能协助判断贫血类型,而且对诸如冷凝集、脂浊、黄疸、输液污染等多种影响因素的敏感监测指标,值得引起临床及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

图片

撰稿:张连杰

排版:吴妍茜

审核:王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