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哲理(165)

 铭记心间 2022-12-23 发布于广东

【趁父母还健在 】

    有这样一个感人且发人深省的故事……

    这事发生在葫芦岛市苏家屯的一户农民家庭。夫妻俩生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丈夫姓成,给三个孩子起名分别叫成长、成果、成茵。夫妻俩都是本分农民家庭出身,家境十分困难。

    孩子都大了,连小女儿成茵都到了读书的年龄,父母一直坚持让三个孩子都能上学,家里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父亲决定去城里打工,忙农活的时候再回来。就这样,生活还能勉强维持着。

    大儿子成长在读高三的时候,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和脑溢血。失去劳动能力,卧床不起。家里的生活雪上加霜。母亲卖掉了所有能卖钱的东西,给父亲看病。

    马上要高考了,成长有几个家庭条件同样差的同学,还有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都放弃了参加高考,高中一毕业就回家了。成长这个时候,也在考虑是不是放弃。因为父亲病重,加大了本来就拮据的经济压力,弟妹还小,干不了重活。母亲又要照顾父亲和孩子,又要忙农活。可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不敢说能考上名牌大学,考个省城大学,有十足的把握。

    他把自己的犹豫,告诉了母亲,母亲想了半晌没有表态。成长知道,母亲希望自己留下来,帮她一把。他和母亲说:“要不我就暂时不考了,就是觉得可惜,如果我能把大学念下来,在市里找个好工作,那咱家就不至于这么紧张了……”母亲咬咬牙,说:“儿子考吧,我想办法给你凑学费。你就安心好好考吧。”成长果然考上了省城的工学院。为此,母亲卖掉了家里的鸡和猪,只留下一只母鸡下蛋给父亲补身体。小妹因为年龄小还有机会再读,也暂时休学。

    就这样,成长向父母许下诺言,自己一定更加勤奋读书,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到那时好好报答父母的恩情。他到大学后,勤工俭学,每年都拿奖学金。之后的一些学费,都自己负担了,给母亲减轻了压力。可是,在成长大三的时候,父亲却去世了。噩耗传到学校,成长连夜赶回家里,跪在父亲的坟前大哭,哀嚎着父亲命苦,没有等到儿子毕业,就这么走了,儿子还没来得及报答。

    一年后,成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可看到有的同学继续读研究生,成绩还没有自己的好。他总有些不甘心,明明自己也可以再读更高的学位。在城里学历越高就越好找工作,越让人瞧得起。那些读博士的人才是他的偶像。他寻思着自己仍然可以半工半读。于是,他把坚持读研究生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你想读就读吧,原来还有比大学更高的学历呀。”

    当成长得知第一笔学费的数目时,他没有办法一个人支付,他只好请家里给一些援助。自从父亲得病以来,家里几乎花光了自私!你上学以后,就没管过家里……”二弟的声音有些哽咽“你知道这钱是怎么来的吗?”成长有些惊讶二弟的态度,结巴着问:“怎……怎么来的?”“那是咱妈卖血换来的……”二弟说完,转头进屋甩上房门。成长愣在那里,半天没说出话来。

    过了一会儿,小妹敲开了成果的房门,她走进来,手里拿着那包钱,说:“大哥走了,他说钱不要了,让你还给咱妈,他说他不读了,先找工作。”成果看看妹妹没有说话。这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院子……

    我们并不是不爱父母,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发展自己,希望自己在功成名就、达到顶峰时,给予父母最好的侍奉。可在现实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发展,要看到家庭实际的情况,量力而行。不要为了自己,向父母不停地索取,使他们疲惫不堪。我们还年轻,还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但是父母却恰恰相反,他们已经等待不起。

    那些总想等把钱挣得再多一点,职位再高一点,再让父母享清福的子女要意识到,我们能够回家和父母团圆的路是越走越短的,能够孝顺父母的机会是越来越少。等到父母离开我们才想起对不起他们,那只能给自己留下内疚的疼痛。为什么非要等到有了更多财富以后才孝敬父母呢?孝敬父母不必讲时机,物质对于他们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着子女过得幸福快乐,多和自己的孩子欢欢喜喜地团聚在一起。

    人生哲理 :

    现在,太多的年轻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虽然存有孝心,却很少陪伴父母。等到条件好些时想起孝敬父母,常常为时已晚。应该说:趁父母还健在,孝敬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