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后他长期休养,1955年评级,毛主席,周总理:享受副总理待遇

 君临天下100 2022-12-23 发布于湖北

郑位三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众多在军中的将领们都被授予不同等级的军衔,“十大”开国元帅也由此横空出世。

然而,在此次授衔仪式上却发生过很多不凑巧的事情,其中有一位叫做郑位三的红军将领令授衔人员感到为难,因为他早已经脱下军装,不能受封任何军衔。

可是,当毛主席看到最后的授衔名单上没有郑位三的名字时,却说:“虽然他无法被授予军衔,但在我看来,他应该被评为行政三级,享受副总理的待遇。”

毛主席与周总理

郑位三是谁?为什么会得到主席如此高的评价?又为何没在建国后继续担任职务呢?

才学出众,萌生革命思想

在大多数无产阶级革命志士的幼时经历中,遭受地主等旧时封建制度的压迫而选择反抗的同志比比皆是。但是,郑位三却不同,因为他就是出生在地主的家庭中。

虽然免去了缺衣少食的艰苦经历,但郑位三遭遇的挫折丝毫不少于别人。

郑位三

1902年10月,他在湖北省黄安县出生,原名是郑植槐。因为是家中长子,父亲对他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从小便请来专门的私塾先生进行教学。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清政府走向末路,郑家也遭受到时代更换的冲击。好在郑父识时务,从未因为手中的权力而仗势欺人,而后更是看清末的衰败之势,开始汲取先进思想,连带着家人也一同进步。

郑位三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郑家虽然落败,但起码的温饱问题不在话下,再加上之前的人脉,足够让郑位三继续接受新式学堂教育,还专门拜了一名以教习“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老师为师。

1912年,清末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中华儿女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社会。但是,在混乱的社会现状下,军阀在各地盘踞生事,外寇虎视眈眈,黎民百姓依旧难得太平的生活。

郑位三

此时,郑位三已经10岁,对当下的社会环境已经有所感悟。与此同时,他也清楚家中困境,向父亲立誓:“我定要学有所成,将来振兴家族基业。”

看着儿子的坚定眼神,郑父“望子成龙”的想法更加强烈。但是,他预料不到,郑位三在后来不仅实现承诺,甚至还作出能够载入族谱的伟大成就。

1918年,郑位三发奋图强,通过努力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甚至还取得总排名第三名的成绩。因此,他给自己取名为“郑位三”,以此作为鼓励,让自己能够再接再厉。

右一郑位三

要知道,湖北省立甲忠工业学校是由“洋务派”创始人之一、号称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一手创办,也是当时屈指可数的专业学堂,其考入的学生们称得上“天之骄子”,能力出众。

因此,郑位三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大好,连郑父都高兴地合不拢嘴:“我家大儿将来必成大器,家族振兴未来可期。”

然而,他的发展却并未按照原先预想的那般,反而开始了另一方向的新蜕变。

右一郑位三

原来,在当时战乱纷飞的岁月中,处在学校与老师庇护下的学生们并不甘心做“温室花朵”,而是迫切希望能加入到“救国救民”的道路中。

在同学们慷慨激昂的演讲中,郑位三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学生运动的队伍中。而在“反袁讨龙”的战争中,他更是作为孙中山思想的学生代表,组织多次抗议游行运动。

不过,当郑位三看到原先反抗封建统治的袁世凯却要自己“称帝”,心中不由得感到些许迷茫。此时,同校中有名叫做肖楚女的同学适时出现,向他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

肖楚女

值得一提的是,肖楚女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曾与恽代英一同创办《中国青年》等多个思想启蒙的报纸,与毛主席也有过接触。

因此,在肖楚女的影响下,郑位三深刻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才是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的唯一正确道路。很快,他坚定了革命信念,也加入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列中。

图源网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街头,为丧失山东青岛的主权而摇旗呐喊。而郑位三也不顾自身是否会陷入牢狱之灾的险境,毅然决然地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

自此以后,他已然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郑位三

1922年,郑位三加入中国共产党,拒绝了学校提供的前往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继续深造的安排,决定回家进行革命。然而,他的这项决定毫无疑问地遭到郑父的反对。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就是希望你能安定下来,为家族争光。如今你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走一些旁门左道,真是头昏!”

郑父希望儿子继续深造后,能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而郑位三也明白父亲所想,但是,天下若无宁日,哪里会安稳的生活。他说:“家乡的革命事业需要人才,我不能袖手旁观。”

图源网络

郑位三一如既往的强硬,郑父不再言语,只是叮嘱道:“万事莫冲在前头,保命要紧。

然而,他作为最早一批醒来的革命斗士,如果没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哪里能在那个强权横行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呢!

郑位三历尽磨难的革命道路就此拉开序幕……

艰难险阻,留下终身伤残

左二郑位三

1924年,大革命爆发,国共达成第一次合作,而郑位三作为曾经信仰过孙中山思想的人,革命热情顿时高涨,进入黄安麻城地区,宣传革命思想。

要知道,他选择的这些地方由于位置偏僻,深受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因此,想要开展宣传活动可谓是难上加难。但他却打定了主意,说:“为了革命胜利,再硬的骨头,也得拼了命咬下去。”

左一郑位三

果不其然,当地人非常排斥郑位三等外来人员,甚至联合起来想要将他们驱赶出去。但是,郑位三却并未放弃,而是挨家挨户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进行了相关措施。

最终,这些地区的地主恶霸纷纷投降,而青壮年们则在他们的号召下自发组织起农民自卫队,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俨然变成了农民运动最火热的地区。

更重要的是,当地村民们一改之前对郑位三的态度,不仅赞赏有加,而且还编出一句俗语:“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

图源网络

郑位三丝毫不在意这些虚名,但是,在看到当地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后,心中尤为欣慰。但是,他没有想到,随着孙中山的去世,蒋介石独揽国民党大权后,国共合作也走向破裂。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致使全国上下都沉浸在白色恐怖的氛围中。而黄安麻城等地区的革命活动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先后有5000名同志失踪。

图源网络

那时,郑位三与董必武被蒋介石列为“通缉人员”,但是,他们并未消沉,而是积极地组织、营救被困的我党人士,而后集中力量,发动“黄麻起义”

这是鄂豫皖地区打响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此后,郑位三作为当地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主要成员,先后担任过黄安县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以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的代理委员长等等。

图源网络

可以说,他既是“黄麻起义”的发动者之一,也鄂豫皖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其革命成就不容小觑。

1931年,江西瑞金召开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郑位三被任命为苏维埃政府委员,带领黄安与麻城地区的游击队进行斗争。

图源网络

1932年,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跟随主力部队一同长征

但是,郑位三为了保全根据地的完整,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指挥军民进行深山游击作战。期间,父亲生病而死,母亲被毒死,而前妻也因为逃脱敌人的追捕,最后惨死。

图源网络

当他得知家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去世的消息后,强忍着泪水,对自己说:“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哪怕将来有一天我也会走上这条路,也不会后撤半步。

正因为有越来越多的革命人士有郑位三有这副不怕牺牲的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才能安享如今的太平盛世。

图源网络

抗日战争期间,郑位三被任命为第四方面的政委,当时的师长是张云逸。在两人的协同作战下,取得多次对日作战的胜利。

而后的解放战争中,他又被分配到李先念的队伍中,指挥中原突围,带领我军6万余人,突破近30万国军部队,是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战役,称得上“大捷”。

李先念

然而,对于既有功劳,也有苦劳的郑位三而言,却鲜少被世人所知。除了因为他从不夸耀宣传自己的诸多英勇事迹外,还有他在艰苦岁月中留下的顽疾,备受疾病的折磨。

勤俭一生,安享晚年

图源网络

在之前的游击作战中,郑位三始终冲在最前线,与战士们更是同吃同住,不可避免地受伤。再加上家人接二连三去世的打击,他早已经是身心俱疲。

然而,郑位三一直不肯退下休息,坚持说:“只要抗争不断,我必须坚守在阵地,与中国共产党共进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放下心中的重担,真正地休息下来。

图源网络

那时,有人提出给郑位三一个闲职,但他却严厉地拒绝:“既然我不能再为国家做出贡献,就不要再担虚名。更何况,众多有志之士都等着实现抱负,我也该让位了。”

在党组织的慎重考虑下,决定让郑位三以养病为主。但是,以他过往的成就,毛主席才会给予特殊待遇,而旁人对此也表示非常赞同。

郑位三与家人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郑位三将每月的津贴和一些特殊照顾都分配给有需要的其他同志,而自己则继续着节俭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再朴素,也比原先上山打游击时的生活好。我有吃有喝,还能见证新中国的发展,已经足够心满意足了!”

郑位三与家人

郑位三不仅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还让儿女们也继承勤俭节约的精神,继续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1975年,他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郑位三

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用生命捍卫革命理念,也用坚守成就新中国来之不易的胜利,他值得被永远刻在历史丰碑上,应被世人永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