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员分享丨 感悟 “格物致知” (张甦颖教授)

 寻医文化 2022-12-23 发布于辽宁
长桑君脉法
感悟 “格物致知”- 张甦颖教授


学习“格竹”有感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受的教育都是“实践出真知,苦学得才智”,不认为世界上有“弗学而能者”。

经过三年多的脉法学习,尤其是在老师的引领下,研读《易经》、《道德经》、《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开始认识到:通过学习、实践获取知识、启迪智慧,实乃人与动物共有的本能;而在“特定”的情境下,人是可以被激发出意想不到的“超能力”、“超智慧”的,这应该就是“知”与“不知”之外的“神明自得”吧?!

比如,在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女子滑雪大跳台的最后一跳中,面对美国运动员的反超,我国小将谷爱凌放手一搏,在世界顶级赛场上,“逆天”完成此前从未跳过的1620,技惊四座,一举夺冠。

这就是李树森老师说的“神之明”。

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或许很难企及“神之明”的境界,一如我们都做过梦,但唯有德国著名化学家凱库勒会因梦境中出现的首尾相咬的一条小蛇的启发而发现苯环结构。

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从上述事例中获得启迪,体悟老师引领我们通过格物以求“致良知”的苦心。

是啊,“神明自得”,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但“神之明”既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是空中楼阁,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就像上述例子,特定的“情境”,只是触发“神明自得”的“扳机”,如果没有脚踏实地、不舍昼夜的积累,即便特定的“情境”纷至沓来,也难以触发“神明自得”。

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比较用功的人,看了老师几十年前的读书随笔,脑海中浮现出老师授课、巡群、答疑解惑的一帧帧画面,顿觉汗颜。

   重温师言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金匮教研室张甦颖教授退休后一直坚持培养“格物”能力,写的文章很精彩,已经把“格物”融入于生活之中。特转发她近日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

“格物致知”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是认识天地人及一切的阶梯,是打开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大门的钥匙。是觉悟人生,觉悟社会,觉悟死生的关键。

学习及训练“格物致知”需要多学科的储备和专业知识沉淀,如同竹子在地下扎根通过竹鞭生成大片竹笋,一但时机成熟钻出地面就成为整片的竹林。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