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江见证

 长庆wcqjs 2022-12-23 发布于上海

地处长江北岸、淮河下游、黄海之滨的姜堰,远古时代还是一片汪洋。滔滔东流的江水、南下的淮水携带着上游泥沙不断淤积,汹涌的海潮又不断涌托,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大片陆地。大约在六千多年前,江岸南移,大海东去,天目山等姜堰的土地升出了海面。先民们在天目山筑城而居,给我们留下了天目山西周古城遗址这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姜堰还在单塘河等多处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老通扬运河,系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年~前141年)吴王刘濞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西起扬州茱萸湾(即今湾头镇),经海陵仓(今泰州),东至如皋蟠溪,长159公里,后又逐步延伸至南通九圩港,全长191公里,是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距今两千多年了。隋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老通扬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

老通扬运河历史上曾用名称较多,因当初开挖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盐,所以又被称为运盐河、运盐官河。姜堰人简称为上河。

老通扬运河因是盐运和漕粮运输的主要通道,历代王朝官方一直视其为生命线之一,非常重视对该河的疏浚和治理,少则二三十年,多则百年,就对其整治一次,几未间断。

老通扬运河在姜堰城区有两个接近直角的弯子,河道形成一个Z字形,人称曲江。曲江位于姜堰的中心区,她见证了姜堰的历史发展和在姜堰发生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

这组名为“灵秀三水 源远流长”的石雕组图,就在曲江西岸。

历史上姜堰镇南部人家的饮用水主要靠老通扬运河。东街上有一条南北向的巷子,因为挑水工人多从这条巷子过,整天湿漉漉的,人称水巷子。老通扬运河是姜堰的母亲河。

曲江北岸和西岸,姜堰东大街和南大街依河而兴。现今曲江两岸是姜堰城区的中心区。

▽当年河边上有条路,名字就叫上河边。

此片摄自西板桥河南,此房现己拆迁。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搬进新居。

▽今日南大街

历史上江水、海水、淮水曾在此交汇。

这是姜堰王氏宗祠中的一幅明代万历年间制作,清光绪年间修订的姜堰地图,源自《三水王氏族谱》。

这份地图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份军用地图。

这张照片是我近年用无人机在500米高空拍摄的曲江照片

从四十年代的地图和照片看,七十多年来曲江的形状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两份地图中有一个共同点:在坝口这个地方都标注了龙王庙。据专家考证,龙王庙前的湾子口就是当年江淮海三水交汇之处。

因此姜堰曾用过三水镇的地名。

第一张地图上草河向南直到龙王庙,草河上还有一座刘家桥。后草河改道,从北街中部向西,再向南,与通扬运河相连。此河现名三水河。

民国六年(1917)出版的《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螺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清初,黄君眉房建龙王庙于坝上,而上下河始分。” 20世纪80年代在姜堰镇南大街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罗塘古镇”四个大字,立碑年代为清道光十六年(1836)。建于明末清初的坝口龙王庙院内原有一口“罗塘井”,龙王庙大殿脊上有“三水遗址”字样等,惜道路拓宽时拆庙闭井,埋于坝口广场之下。

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在坝囗等处筑堰抗洪,造福民众,功业永存。姜堰由此而得名,坝口因此而出名。姜氏父子成为姜堰地区最早的河长。后人建了望江楼、观潮楼和姜氏父子塑像,在通扬河畔用石雕、壁画和铜板画,纪念这段历史。今天的姜堰媒体,"堰”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字。

过去曲江上只有东板桥、西板桥,一些地方过河只能依靠渡船。现在有了振兴桥、曲江桥、古田大桥等,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沿老通扬河畔而建的滨河公园,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组成部分。

这个路标上的堰上墨香,即为姜堰中学。姜中隔河相对的小区,叫中天清华园,河边还仿建了一个清华大学的老校门,将桥取名步云桥,意即平步清云。

横跨曲江的曲江桥

曲江上的古田大桥,是姜堰的第一座立交桥。

▽桥下就是姜堰中学

姜堰地处里下河和通南地区之间,南北向有姜溱河等河流,东西向有老通扬运河,交通便捷,里下河地区的粮食经姜堰可向各地转运,所以姜堰历来为苏中地区重要粮食集散地,有“金姜堰”美称。

▽1914年无锡荣氏在姜堰建的麦庄

▽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父亲和伯父

▽当代民族工商业先驱張謇在姜堰也有产业。

每逢夏收秋收时节,各地粮商大量云集姜堰。粮食交易大都在茶馆中进行,因此姜堰的茶馆多,茶叶消耗量大,每年茶馆老板都要从外地高价购进优质茶叶。各地客商生意谈成了,往往还要再带上几斤茶叶回去。姜堰不产茶,这就吸引了精明的安徽茶商。洪、方、胡三家,纷纷从安徽来到姜堰,开办了茶叶店。人们在曲江边上建了“义茶亭”,纪念这段历史。当年胡源泰茶叶店就在义茶亭现址的对面。《姜堰日报》还开辟了"义茶亭"专栏。

▽这副对联上下联的最后两个字分别是锦和涛。

姜堰重要粮食集散地的战略地位也导致了黄桥决战中的姜堰战斗,陈毅同志曲江楼上堪称教科书式的苏中统战工作,直到十月红旗满天飞。

▽当年曲江楼照片。原片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张照片是当年新四军的一个连长拍的。图片源自网络。

东进!东进!

▽这两张照片源自网络

老通扬运河现在仍然是航道河。当年在坝口曾设有上坝搬运站,稍东一点有上坝轮船码头。河里有几处专门用来停放木排。

位于南大街的南当铺。解放后这里曾作为政法机关的办公场所。

百年巨匠高二适的纪念馆(原馆),就设在曲江河边。

▽这张照片上的无人机是央视拍摄《百年巨匠高二适》专题片时使用的。

姜堰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拓宽马路,在市中心坝口设了一个广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由此广场而向四方幅射。坝口广场是姜堰最早的广场。广场上有三大公司、曲江商场、曲江旅社和文化馆等。记得还有徐四房大炉烧饼店、乾德大酱园店、八鲜行等。坝口广场成为姜堰的商贸中心。当年四乡很多农民上姜揠直接说成"上坝口"。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成了大字报、大辩论的场所。广场用芦席、毛竹搭满了大字报栏,在北边用圆木搭有辩论台。坝口广场也改名为"文革场"。

坝口广场附近的王氏宗祠,因泰州学派而闻名。

坝口广场紧邻的北大街古民居,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胡家旧居

▽砖雕:龙腾三水

坝口广场向西的西大街,现在成为了姜堰的步行商业街。

1994年姜堰撤县建市,在坝口广场立一撤县建市纪念碑。

▽本片源自网络

人杰地灵的姜堰,响亮地提出了教育立区的发展战略。

姜堰中学是姜堰教育的一张名片,教育立区的排头兵。我在姜中工作时,外地人就有“不知有姜堰,但知有姜中”之说。

姜中当年四面环水,出南大门有两个池塘,人称 “龙眼睛”。今天,姜中仍在老通扬运河和三水河的怀抱之中。

姜堰中学新校区12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

▽这组奠基照片源自网络

▽长大我也要上姜中!

曲江,将会见证姜堰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文 钱启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