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耳朵★ ![]() ![]() ![]() 耳朵的构造 ![]() 耳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是位于骨中的不规则含气腔和通道。中耳通过耳膜与外耳分开,并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狭窄通道与鼻子和喉咙的后部相连。中耳炎则是指发生于中耳部位的炎症,病变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患者可出现耳部疼痛、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临床上中耳炎多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好发于儿童。 ![]() ![]() 如何预防中耳炎?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 戒除掏耳朵的习惯: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黏膜及鼓膜,引起炎症波及中耳。 洗头、洗澡防止水流入耳内。 擤鼻时两侧鼻子交替擤,不可用力同时擤。 母亲给婴幼儿哺乳时要取坐位,尽量不要躺着喂,以免溢奶和吐奶引起中耳炎。 预防感冒,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疾病。 一旦出现耳部不适,及时于医院就诊,行耳部相关检查,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 ![]() ![]() 治疗中耳炎的常用药 ![]() 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常用药物及特色如下: #氯霉素滴耳液 1.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炎、急慢性中耳炎。 2.用法用量:滴于耳道内,一次2-3滴,一日3次。如耳内分泌物多时,应先清除,再滴入本品。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氧氟沙星滴耳液 1.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炎。 2.用法用量:滴耳。成人一次6-10滴,一日2-3次。滴耳后进行约10分钟耳浴。根据症状适当增减滴耳次数。对小儿滴数酌减。 3.本品一般适用于中耳炎局限在中耳粘膜部位的局部治疗。若炎症已漫及鼓室周围时,除局部治疗外,应同时服用口服制剂。使用本品时若药温过低,可能会引起眩晕。因此,使用温度应接近体温。 4.本品只用于点耳,偶有中耳痛及瘙痒感。 5..一般不用于婴幼儿,孕妇慎用。 #硼酸冰片滴耳液 1.耳内消炎止痛药。用于耳底、耳塞、耳内流黄水等症。 2.用法用量:一次2-3滴,一日2-3次。 3.如发现溶液内有结晶析出时,可用热水温热溶解后再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