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被什么感动? 从古至今,其实人类的情感变化的并不多,我记得曹文轩写过一篇《追随永恒》的文章: 由此推论下来,孩子--这些未长大成人的人,首先一点依旧:他们是能够被感动的。其次: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总而言之,自有文学以来,无论是抒情的浪漫主义还是写实的现实主义,它们所用来做“感动”文章的那些东西,依然有效--我们大概也很难再有新的感动招数。 那轮金色的天体,从寂静无涯的东方升起之时,若非草木,人都会为之动情。而这轮金色的天体,早已存在,而且必将还会与我们人类一起同在。从前的孩子因它而感动过,今天的这些被我们描绘为在现代化情景中变得我们不敢相认的孩子,依然会因它而感动,到明日,那些又不知在什么情景中存在的孩子,也一定会因它而感动。 金庸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等社会的行为模式,经常随着时代而改变,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变动却十分缓慢。三千年前《诗经》中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与今日人们的感情仍是并无重大分别。我个人始终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句话在今日仍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我深信将来国家的界限一定会消灭,那时候“”、“抗敌”等等观念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然而父母子女间的亲情、纯真的友谊、、正义感、仁善、勇于助人、为社会献身等等感情与品德,相信今后还是长期的为人们所赞美,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论、经济制度、社会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再见老张》这个作品之所以让人感动,在于找到了亲情这个所有人都有共鸣的角落。 还有时光感: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红颜飞逝,年华易老,刹那间沧海桑田,这些很难不让人动容。 就像《星际穿越》里男主人公一遍又一遍的观看三十年间子女给自己的录影一样,这样的感受确实非常打动人心。 这个作品还有一点很好的地方在于他的留白,再次相见的爱侣,也没有诉太多衷肠,父亲在儿子婚礼彩排上的讲话总共也就几十个字而已,这种克制的情感的留白,反而生出了很多的意义和精彩,唯有什么都没有,还有结尾老闫喊妻子时,小婉的那段恍惚,什么也没有说,但我们却能有很多的感受。 这就是打动我们的地方,这种情感,谁都会有,但如此克制而精彩的演绎,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好作品。 我希望我有生之年也能写几个好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