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年张闻天追悼会,妻子建议让陈云致悼词,陈云:让邓小平来吧

 tmy1963 2022-12-24 发布于湖南

2022-12-17 16:15山西大同市平城区墨斗鱼文化工作室官方账号,历史领域爱好者

陈云张闻天,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共事开始,经过在中央苏区、在长征途中、在延安和东北的并肩作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那段特殊的时期,两人共同奋斗了大半个世纪,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去世,享年75岁。1979年,中央为他召开追悼大会,妻子刘英知道后,当即建议让陈云致悼词。谁曾想陈云却摇头拒绝,说:“让邓小平来吧。”

张闻天和陈云关系如此之好,那么在张闻天去世后,陈云为何却让邓小平致悼词呢?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追求真理 坚守理想

张闻天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南汇县一个农民家庭里,从小聪慧好学,6岁就进入私塾读书。张闻天除了接受“四书”“五经”外,还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在他11岁那年,张闻天进入南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1917年秋,张闻天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读书。在学校读书期间,由于他的中文基础很好,再加上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基础,因此经常被老师夸奖。除此之外,张闻天还目睹中国内忧外患,随即投入到革命潮流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闻天和同学们一起写标语、散传单,积极参加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1919年6月23日,南京第一个进步刊物《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办,张闻天既是编辑,也是主要撰稿人。这些文章强烈抨击了日军的侵略行为,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8月19日,《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从第50期开始,连续三天刊登了张闻天撰写的《社会问题》这篇文章。张闻天还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革命的步骤:

第一步,必须要铲除“士大夫阶级”,然后实行普选的民主政治;

第二步,实行共产主义,生产机关归社会全体所有。

文章最后,张闻天还抄写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的10条纲领,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光明的前途和具体奋斗的目标。

当时张闻天还尝试通过《社会问题》这篇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并将《共产党宣言》中的10条纲领直接介绍给南京人民。值得一提的是,这在南京的知识分子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令他成为南京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1920年7月,张闻天为了进一步追求革命真理,离开南京,前往日本留学。1922年,他又去美国勤工俭学。此时的张闻天一边在旧金山的中文报纸《大同报》当编辑,一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的视野逐渐开阔。

回国后,张闻天担任中华书局的编辑,期间他还致力于文学革命,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当中,还创作了不少诗作、散文等等,被称作是“少年文学家”。

1925年,张闻天在五卅运动中加入共产党,同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

张闻天和陈云的相识相知

1931年4月,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背叛革命,陈云当即协助周恩来采取紧急措施,中央机关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在上海的机关得以安全撤离,避免我地下党组织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不久后,陈云从改变特科的工作方式入手,开辟新的局面,令我党的情报工作得以恢复发展。

面对可怕的“白色恐怖”,张闻天也沉着冷静地坚持战斗,接管了和共产国际通讯的秘密电台。由他负责的《红旗周报》也很快从消极状态中走出,5月25日再次恢复出版。

1931年9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陈云和张闻天都是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成员。1932年3月,陈云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和张闻天一样都是政治局常委,两人接触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在王明去苏联,周恩来去中央苏区后,张闻天和陈云在上海继续坚持斗争。那个时候,我党有两处秘密机关,一个在上海公共租界的爱文义路上,一个是在成都北路路西。每天早饭后,博古、张闻天、陈云等人都会到这里碰头,然后交换情况,商谈工作等等。

紧接着,张闻天会到三楼看文件、写文章,直到晚饭后才回住处;陈云则到工厂视察,先后指导工人们罢工以及和南洋烟草公司做斗争。

1934年12月上旬过了老山界以后,毛主席、张闻天等人和李德、博古主张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12月20日,张闻天找王稼祥谈话:“我建议让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军事。”王稼祥频频点头,说:“我也是这样想的。”

1935年元旦,中央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强渡乌江,向遵义城出发。在行军过程中,经过几位领导人的讨论,决定停止李德的指挥权。就在部队过了乌江,准备召开遵义会议的时候,张闻天找陈云进行了一次比较长的谈话。

陈云是政治局常委兼五兵团的政委,而这次张闻天找他谈话主要是为了遵义会议的酝酿。张闻天反复向陈云说反五次“围剿”以来,李德、博古等人错误主张所造成的危害,还说到了遵义要召开会议。陈云完全同意张闻天、毛主席和王稼祥的意见。

后来陈云曾回忆说:

“我在五军团时总觉得在困难中以团结为是,到黎平会议知道毛主席、张闻天等人和独立房子的争论内容。所以在遵义会议上,我已经了解到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赞同毛主席等人所提出的建议。”

遵义会议结束后,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党中央总负责人。陈云身为常委之一,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

1937年11月底,陈云等人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当时正值张闻天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在会上作组织问题报告,会议决定扩大中央书记处,陈云被选为书记处书记。就这样,陈云和张闻天又在中央书记处合作共事。

1945年8月到10月,中央先后派出10名中央委员、10名中央候补委员率领2万名干部和11万大军挺进东北。张闻天是11月26日抵达哈尔滨的,随即便找到先到东北的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向他简单汇报了工作。

第二天,张闻天、陈云和高岗共同研究了东北的局势,一致认为应该放弃中心城市,到农村去搞群众工作,在铁路两边建立根据地等等。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张闻天和高岗在陈云的主持下起草了发给中央的电报,也就是《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

这一报告得到了中央的赞同,不久后毛主席代中央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这一指示精神正是陈云等人极力主张的。

1946年年底,陈云乘车绕道朝鲜去南满,途中路过佳木斯。当时南满形势比较紧张,党内也发生了争执。陈云主张坚持南满,张闻天则支持陈云的意见。最终中央认为陈云是对的,在他的努力下,南满坚持住了,这对扭转东北战局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东北解放后,陈云是财经委员会主任,张闻天是副主任,两人配合得很好,都主张按经济规律办事。

1950年,在苏联的建议和支持下,新中国组建准备出使联合国,并任命张闻天为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1951年,张闻天接替王稼祥担任第二任驻苏大使。

不久后,张闻天和妻子刘英被派去苏联工作。在苏联工作期间,一向喜欢搞理论工作的张闻天建立了中国驻外使馆第一个研究室。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张闻天在出使苏联期间,中国请苏联帮忙印制了人民币。

尽管张闻天做了很多贡献,但他志不在此。陈云去苏联访问的时候,去看望张闻天夫妇。当时张闻天对陈云说:“我不想搞外交,想搞经济工作。”陈云笑着说:“我也赞成,但毛主席不同意啊!”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前,张闻天在下面做了很多调查研究。不久后,他去找陈云谈,陈云十分赞成他的意见,并说:“但很可惜的是,恐怕用三年的时间,经济也恢复不过来啊!”

张闻天去世后,陈云拒绝致悼词:让邓小平来吧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张闻天的处境不是太好,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也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当时,张闻天的矫正视力只有0.2,但他仍坚持每天写作,写了数十万字的笔记和文章。妻子刘英很支持他,不停地在一旁帮他抄写。

张闻天的外孙女张秀君去看望外公外婆,在那里待了两个星期,也帮忙抄了两个星期。有一次,张闻天对张秀君说:“你能看懂吗?如果能看懂的话,那该有多好啊,我的思想可以用你的名义发表……”

1971年后,张闻天夫妇恢复了自由,和邻居也有了来往。由于家里没有电视机,所以他和妻子经常去邻居家看新闻,每次都看的很仔细。大家都知道张闻天的视力不是太好,因此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凑近电视机,方便看清上面的东西。

张闻天和邻居聊天时总是和蔼可亲的,说起话来也文绉绉的,而且很喜欢听别人讲话,时不时拨弄一下自己的拐杖。傍晚吃过晚饭,张闻天便在刘英的搀扶下缓缓散步,一高一矮的身影漫步在院内。

晚年的张闻天日常生活非常简朴,不抽烟也不喝酒,整天都是穿着一般老人穿的粗布裤袜,天热的话就穿一件短袖,天冷则加一件外套。那时张闻天的腿脚虽然不灵活了,但思维还是非常敏捷的,完全没有老人那种爱啰嗦的模样,这也和他高深的阅历有关。

刚到肇庆的时候,除了有书籍之外,张闻天的家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了,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是少之又少的。相关部门每个月给他发基本生活费,也令他的生活没有那么困难。在此期间,张闻天最喜欢、最享受的便是读书了。

当时有不少老同志重新出来工作,张闻天知道后十分羡慕,还曾多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希望能回北京参加工作,希望到工厂、农村参观。张闻天的这一请求,直到1974年才被党中央同意,不仅恢复了张闻天夫妇的组织生活,还让他享受县团级政治待遇。

当张闻天夫妇第一次从市里参加了组织活动回来后,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几乎是一见到人就要形容一番。从他们的宿舍到市委机关足足有近7公里的路程,但张闻天却坚持自己步行去,不想麻烦市委的领导同志。

也是在这一年,张闻天夫妇外出活动变得多了起来,他要了解民情,要了解国际经济建设的情况,还要了解社会和百姓的需求……张闻天那时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血压一动就是200多,各种老年疾病也伴随着他,身上最不缺的便是药品。

尽管如此,也没有消耗张闻天下基层调研的浓厚兴趣,他带着刘英和警卫人员,在市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开始了他渴望许久的工作。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细心询问厂里的生产情况、设备情况以及工人工资待遇情况。张闻天一边问,一边做笔记,去一次没了解清楚的话,就去两次、三次……

一天,张闻天在某工厂看到几张报纸,随即语重心长地对负责人说:“要学点政治经济学,对抓生产、搞经济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对职工适当进行精神和物资奖励也是有必要的,这是允许的。”

还有一次,张闻天到某区委进行调研,在听完负责人的汇报后,和蔼地说:“你们要大胆地工作,多办一些小企业,这样才能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大家的生活好了,社会就会安定团结,人民也会感谢我们的。”

当地的领导听了张闻天的话后受益匪浅,认为他很了解基层工作,深入实际,平易近人。

1974年是张闻天夫妇外出参观最多的一年,他在市委的组织下去过20多个基层单位考察,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朴素实在待人,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不讲究排场。他也经常会给当地领导提出一些建议,出些电子,给当地群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张闻天夫妇对子女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而是张虹生很早就去支边,直到1974年到肇庆看望父母,才提出调往肇庆好照顾父母。按照当时张闻天的情况,如果他向组织提出的话,组织一定会同意的。但张闻天压根不同意,他对儿子说:“小孙女可以和我们一起生活,但你不能调过来!”

尽管张闻天夫妇对儿子严格,但从一件事中足以看出刘英的慈母心肠。当时张虹生准备回西北,刘英连忙约好友陪自己到市区的百货大楼买毛线,说是要给儿子打件毛衣,毕竟大西北太冷了。此后很多天,刘英的手中都拿着打毛衣的线,一边织毛衣一边和邻居聊天。

1975年,张闻天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于是他主动申请到江苏无锡安度晚年。不久后,中央办公厅就同意了张闻天夫妇的要求,动身前,夫妻俩和邻居告别。

张闻天在肇庆的家里一定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市委见他家太简陋,特意配发了一套木质沙发,但张闻天坚持不要。无奈之下,市委只好说可以让他按照借用办理,因此当张闻天离开后,还不忘将这套“借来”的沙发还给市委。

张秀君曾4次前往无锡看望外公,她回忆说:“我记得1976年前后,外公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连一本稍微厚点的书都拿不动,他只有将厚书都撕成一个个稍微薄的本,才能拿着看。我曾两次建议外公写自传,但他都拒绝了。”

张闻天到无锡后,仍化名为“张普”,意为一位普通的群众,蹒跚着出去考察民情。菜市场是他考察的一个重点,里面的老百姓哪里会想到,这位经常见面的老人居然曾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闻天病重期间,曾将刘英叫到床前,缓缓地说:“我快要不行了……别的没什么遗憾的,就是这十几年没能为党工作,我感到很遗憾……”张闻天顿了顿继续说:“我死后,帮我把补发给我的工资,还有解冻的存款全都上交给党,就当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吧……”

刘英含泪点头答应,由于此时刘英已经说不出话了,张闻天便让她拿张纸过来,在上面写下保证,签上名字。刘英的眼泪瞬间流了出来,她说:“咱们俩过了这么多年,你还信不过我吗?”刘英话音刚落,张闻天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1976年,几位丰碑式的领袖人物相继去世。在这年7月1日,张闻天也在无锡静静地走完了他76年人生之路。

1979年,中央决定为张闻天举办追悼大会,刘英知道后十分高兴,当即找到陈云,说:“中央决定为闻天举办追悼会,我想让你致悼词。”陈云听后摇头拒绝,他说:“还是让小平同志来吧,这样规格更高点。”

8月25日,张闻天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陈云主持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