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 | 水磨汤圆粉制作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2-25 发布于浙江




水磨汤圆粉制作




文/应可军

我在宁海一家宗谱里发现有水磨汤团粉制作工艺,比较罕见,现抄录供大家分享此项手艺是村民所擅长,几乎家家能做。用水磨汤圆粉制作的汤圆,糯滑爽口,口感极好。水磨汤圆粉制作有其特殊工艺流程与要求。

制作流程:第一步浸米,选择新鲜糯米,挑捡去杂质,用水浸泡在水缸或水桶等容器内一星期左右,彻底浸透。第二步浆洗,将浸泡好的糯米捞出,放在竹箩等器物上,用清水淋漓干净。第三步水磨(石磨、机磨都可,石磨更好),水磨过程中,添适量水,将糯米磨成白糊状(这一步关键,添水量多少影响成品质量)。第四步压水抽干,在竹蓝等容器内,铺上草灰,盖上细密白布,白布上放糊状湿粉,再在上覆盖一层白布,铺草灰,使糊状湿粉处在两层草灰之间,上面再压上重物。一夜时间,糊状湿粉在重压下,被草灰抽干成可塑的湿粉块。第五步块晒,将大粉块,掰成小块,晒干。第六步装缸或装果子筒内干藏,供全年食用。食用时,拿出干粉,用水调成可塑湿粉,按需要制作即可。

此项制作技艺,特别要求注意:一、用水要好,洪家村多用茅屋前井水;二、糯米要浸透;三、水磨过程添水量要严格掌握;四、块晒要掰成小块,一定要干透。如果某道加工环节出现些偏差,口感会大打折扣。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