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卫生‖都说“无症状”是大多数,可为何我们如此痛苦?

 德寿堂图书馆 2022-12-25 发布于黑龙江
虽然以往的疫情数据和相关研究均表示,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最高,但这一结论却在“放开”后引发了广泛讨论。有医生告诉“医学界”,北京的发烧病人多,无症状感染者相对较少,绝对不会有90%以上是无症状感染。

更多人开始疑惑,为什么身边的大部分感染者都是有症状的,无症状感染者去哪了?

图片

事实上,我国今年6月发布的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曾对“无症状感染者”有明确定义: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 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按此定义,有发烧、咳嗽等任何临床表现的阳性人群都不应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当下,国内正经历疫情感染的高峰期,为什么各方面对无症状感染者有如此不同的结论?普遍有症状是否意味着病毒致病力增强了?感染高峰过后,会形成免疫屏障吗?

以下为专家们对相关问题的回答:

防控政策放开后,大家对这波疫情有个普遍的困惑,就是感觉身边感染了的人几乎都要经历发烧、咽痛等过程,极少有真正的“无症状者”,这和过去的疫情通报数据有很大不同,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原来的感染者都发现得比较早,症状还没有出现就被统计为“无症状”。而现在不做常态化核酸,真正的“无症状”并不知道被感染了,发声的、就医的,都是出现明显症状的人。

此外,现在是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气候干燥,国外就已经出现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内,多种病原体合并流行的形势。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看上去这波疫情症状,比上半年要更重一点。

但这些都只是推测,真正要解释这个问题,只有等这波疫情后,把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一个真正的比例后才能加以分析。

你对无症状感染者是怎么定义的?现在很多人都表示“有症状”,这意味着病毒致病力增强了吗?

无症状就是无新冠相关症状,现在朋友圈里大家晒的基本上都是新冠相关症状。致病性增强表现为肺炎占比增加或者是重症比例增加,但目前还看不到这样的趋势,大家的症状还是局限在上呼吸道和发烧。

两年以前我就把无症状感染者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处于潜伏期,核酸阳性,刚开始没症状,后来发病的人群。第二类核酸是阳性,一直到核酸转阴都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但这部分人抗体呈阳性的,说明感染后有了血清学反应。第三类我称其为“健康病毒携带者”,即核酸阳性,有流行病病史,周围也有人感染,但是这部分人不仅没有临床症状,在连续几次抗体检查和早期IgM(急性期的抗体)、后期IgG(长期或永久性抗体)中也都是阴性的。

从严格的概念来说,第三类不应该称为感染,所以我把它叫做“健康病毒携带者”,最近也有权威专家提倡,不要把无症状感染者称为病人,这个呼吁我在某种程度上是赞成的,病人总得有临床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没有任何症状,包括发烧等。

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病毒致病力有发生明显变化,仅凭目前观察的情况不足以说明问题,需要等到最后大数据出来,有多少感染?多少重症?多少死亡?年龄分布如何?事后做一些横断面的研究,才可能得到结论。

现在来看,青壮年在感染后出现高热、咽痛等症状,很多人苦不堪言,从这个现象来推测,你觉得这会增加老年人群感染后的风险吗?

老年人和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一般是症状越重,病情也越重。但有些老年人因为(免疫)反应不上来,可能病情严重,但症状不明显。有时候病得特别重,反而是低体温,甚至致休克。医生判断病情不是只根据某一个指标,而是综合评判。

老年人肯定会比年轻人更容易变成重症,主要是容易合并细菌性肺炎或者基础病加重。还有待在家里活动减少导致血栓形成。这3个因素老人都要小心并提前预防。

从目前收治的情况来看,重症病人并不是极少数。大部分患者现在都在居家观察,疫情还并不是那么可怕,并且症状恢复多数在三五天之内,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就好了,但应该警惕的是,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比较温和,但是发病基数要是很大的话,临床压力和由此造成的医疗挤兑也是不容忽视的。

元旦前后,我们第一个高峰到底会有多少人感染?比较可靠的说法是10%-30%的人感染,千万不要小看这10%,14亿人口就是一亿四千万,所以带来的医疗冲击是很大的。另外,既然基数大了,哪怕是像流感那样死亡率低,重症率低,但重症住院和死亡的绝对人数还是会增加的,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格外警惕。

我还想强调,新冠的直接死因都是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许多肺炎并不发生在病程急性期而是患病5-10天内,也有人曾一度缓解后再发生肺炎。不同年龄层都有肺炎发生,但老年人居多,最大危险因素是从没接种过疫苗,其次才是老年、慢性病、肥胖等因素的叠加。对这些人如有条件进行无创的氧饱和度监测,对及早发现肺炎、呼吸功能障碍很有帮助。

宋元林:症状轻重并不只和病毒毒力相关,也和感染者的免疫力有关。感染同一个病毒,有的人就比较轻,也有一些人原本身体很好,但反而症状特别重,这是因为他/她的免疫反应比较强。

短暂的高热、咽痛这些症状,不是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危险的唯一指标,还是要看是否有高危因素,比如基础病、免疫抑制等。作为家属,首先要给老人降温。若出现高烧3天不退,或者有呼吸困难、本来就有基础病的,就要及时送医。

这波感染高峰过后,会形成免疫屏障吗?对于感染过的人,接下来需要注意什么?

至于二次感染是不是比第一次更严重,目前看还很难下结论,很多报告说二次感染的症状表现比第一次轻,也有个别的报告说二次感染的老年人死亡率会升高,总之,我觉得目前还需要继续观察,等到我们自己的大样本数据出来后,才能够搞清楚这个问题。

除非像德尔塔变化到奥密克戎一样,出现了一个全新变异株,否则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二次感染。时间久了,也还会有新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保护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新冠康复了,不代表不会被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因此转阴后,大家公共场合还是尽量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健康防护,但无需产生恐惧心理,刻意回避与外界接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