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近代毛纺织业的辉煌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12-25 发布于山东

  在天津市档案馆中,保存着两张关于天津近代毛纺织业的老照片,均拍摄于民国时期。作为中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天津的毛纺织业的确有很多故事要说。天津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照片中的仁立毛纺厂和东亚毛纺厂都是民国时期天津毛纺织业数一数二的大厂,在那个时代,它们的建立振兴了民族工业,与当时的进口毛纺织品唱起了对台戏。


  天津仁立毛纺厂是近代实业家朱继圣先生于1931年创建的,生产所用的纺织机等设备都由英国进口,当时仁立毛纺厂的产品有地毯、制服呢、毛呢、床毯等,天津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指出:“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9月仁立启用'天马牌'呢绒商标,商标中骏马昂扬而立,目视远方,极为气派,道出的是中国人开办企业的雄心壮志。”仁立毛纺厂的产品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和销售点,之后,朱继圣先生还亲自带着产品到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建立客户网络,“仁立”很快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品牌。


  不过,说到早年的天津毛纺业,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宋棐卿,不论是他的传奇一生还是他创立的“抵羊”品牌,都有许多故事为津城百姓津津乐道。


  宋棐卿早年在美国留学,受欧美思想影响,工厂也采取西式的管理办法,他创建的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抵羊”牌毛线,质量过硬,产品畅销全国,时至今日仍是消费者所钟爱的品牌。


  “东亚厂”福利待遇颇高—有食堂、单身宿舍、提供制服、理发票、洗浴票等,同时还设有教育机构和医院


  据了解,宋棐卿当年在云南路的“东亚厂”如今已经迁走,但原址依旧保留着一个很小的院落,院落中最显眼的是那座抵羊雕塑,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似乎仍然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老厂的历史沧桑。


  上世纪30年代初,宋棐卿创办“东亚厂”,吸收了国外的经营理念,在生产技术、经营策略,特别是对工人的福利方面,有他的一套独特方法:“工人的福利待遇很好,甚至至今回忆起'东亚厂',依旧有人觉得它的福利标准和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相称。”文史学者张诚说。比如职工福利待遇方面有职工食堂,还有男女工单人宿舍,每年冬夏季,厂里向职工发放两身制服并且按期发给职工理发票、洗浴票,每当职工本人或是子女结婚,厂里派发毛线和毛料等以示祝贺……另外,令人称道的是,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工厂均出资兴建,这些学校在当时天津市的学校中都属于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教师水平较高的,职工子女可免费入学。如果某位职工的子女考上大学,还可凭学校考试成绩单按分数享受不同数额的助学金。除了学校,厂里还建有“纺织医院”,职工及家属均可就医。医院在为职工和家属提供医疗服务之外,还曾赈济灾民,1939年发大洪水,很多河北省的灾民逃难到天津,医院不仅给灾民看病,还为灾民提供饭食。


  治厂理念至今仍值得借鉴—当年,宋棐卿以“同仁”称呼厂里的职工,虽是劳资关系,但如此称呼,既是尊重又有为同一个品牌、为企业共同理想奋斗之意


  张诚说,当年在“东亚厂”,工人不仅有多项福利,业余文体活动也很丰富,这和宋棐卿重视“精神文明治厂”有关。据与“东亚厂”有关的文史资料记载,宋棐卿不仅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还编写厂歌等,大力宣传“东亚厂”的厂规、厂训,鼓励开展文体活动,组织了篮球队、话剧团、京剧团等。


  据说宋棐卿本人平时很严肃,不苟言笑,但赶上节假日,他会和大家一起跳舞、唱京剧。宋棐卿曾和工人讲过:“我做得不对,你们可以恨我,但你们不可以恨'东亚'、骂'东亚',你们出去一定要有形象,不能把'东亚'的名声毁了。”一直以来,在工厂周围老百姓的印象里,“东亚厂”的工人出入厂区都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话、穿衣都很有规范,令人印象深刻。张诚说:“是非功过都留予后人评说,但是宋棐卿当年的治厂理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旧值得人们借鉴。”


  纪师傅今年70岁,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东亚厂”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他工作的年代距“宋棐卿时代”过去很多年了,但依旧能感受到这个厂很强的文化氛围以及工人良好的精神风貌。进入“东亚厂”之后,纪师傅在染整车间上班,主要的工作是给毛纺织品染色,“将白色的坯料投放到染槽中,染槽中的水是热的,相当于把配料煮了一遍,颜色就附着在料子上”,纪师傅告诉记者。然后,经过固色、烘干等工序,最后烫平,一匹匹崭新的毛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说到“东亚厂”,纪师傅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时厂子里组织职工上“工人夜校”,纪师傅说:“那些师傅三四十岁,白天工作,晚上上夜校学习文化知识,如果一直坚持下来,基础好的能补习到高中水平。”“永不止步、追求新知”是纪师傅在“东亚厂”时最深的体会,实际上,这和“东亚厂”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不无关系。


  对于“东亚厂”的创建者宋棐卿,张诚说:“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除了'东亚厂'之外,他有诸多计划,比如要办丝厂、麻厂、造纸厂,投资保险(放心保)业等。”当年,宋棐卿和其他企业管理者最大的不同,是他以“同仁”称呼厂里的职工,虽是劳资关系,但如此称呼,既是尊重又有为同一个品牌、为企业共同理想奋斗之意。他曾经写过一本小册子,名为《我的梦》,道出了自己这一系列的实业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