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4年,因为一次起义,清政府在河北辽宁交界处设置了一个新县

 思明居士 2022-12-25 发布于河北

在1891年秋天,在今天辽宁、河北、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有过一次著名的“金丹教起义”,晚清时代热河自然灾害严重,本地民众又饱受压迫,于是他们在李国珍、杨悦春的带领下起义。“金丹教”最初只是有民间宗教色彩,主要还是劝人向善和强身健体的那一套理论。后来教众渐多,领袖就有了政治诉求,李、杨二人干脆扯旗造反,斗争矛头直指府衙、王公贵族和当年的传教士。起义提出了“替天行道,扫胡灭清”的口号。

文章图片1

这次起义,清政府的反应速度很快。起义后六天,直隶总督李鸿章便调集全省部队待命,直隶提督叶志超和记名提督聂士成领兵亲征。那年月的“政府军”已然鸟枪换炮,起义军在装备上处在下风。

十月十八日,叶志超就率部在建昌县杀害了五百余义军,获战马百余匹,义军主力溃败。十一月十三日,聂士成攻陷了义军大本营。随后,李国珍因重伤被俘杀,另一位领袖杨悦春则在山洞中被俘虏。至此,这次历时一个月的起义被镇压。

文章图片2

叶志超

根据统计,金丹教起义让热河付出了10余万人死伤的代价还有30多万百姓流离失所,至于这些死难者中有多少是无辜平民,那就很难说清楚了。

这次金丹教起义事件,让绰号“叶大呆子”的淮军将领叶志超“大放异彩”,这位大个子军官因功被赏穿黄马褂。当然,这位老兄最有名的事儿发生在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当时左宝贵在平壤力战牺牲,他率部狂奔五百里回国。事后迫于压力,清廷不得已把他下狱并判为死缓。但是叶志超最后的结局不过是削职回乡,活蹦乱跳地又活了6年才去世。

文章图片3

聂士成

一样是清军将领,同为安徽人的聂士成的风评要比叶志超好得多。他参加过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的作战,后在1900年于天津阵亡。今天的天津市南开区还有一尊聂士成铜像,留作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

而此战之后,金丹教的影响依然存在,一直到1897年之后,地方官的奏折里才难看到“金丹教”的字眼。清政府意识到热河一带需要加强管理,遂于1904年从直隶的建昌县和平泉州各自分出部分土地,成立了一个新的建平县。这个县各取两县中的一个字。

文章图片4

建平县的大致轮廓

不过,当时的建平县属于直隶省朝阳府,传统上属于热河地域。

最初建平县只有县衙但没有县城,第二任县令于1906年在新邱(今建平镇)兴建城垣,这里作为了正式的县城。后来因为铁路的兴建,叶柏寿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1954年时,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建平县城迁到了叶柏寿镇,而建平镇则成了本地人口中的“老建平”。

文章图片5

凌源市的大致轮廓

不过,当时的建昌县并非是今天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晚清时期的建昌县,前身是乾隆三年设置的塔子沟厅,1914年在改重名县时,因为和江西建昌府重名,就改称为了凌源县(大凌河源头之意)。在1992年撤县设市的大潮中,凌源成了县级市。

在改名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最初建昌县曾被叫做塔沟县,但是本地读书人觉得太难听,遂以境内河流命名新县,这才有了凌源。

文章图片6

平泉市的大致轮廓

而前身是八沟厅的平泉州也在民国初年改称为县。2017年,平泉县经历了撤县设市,成了承德市代管的县级市。说起来,平泉先后经历了厅、州、县和县级市几个历史阶段,这个县的建制发展史非常典型,对于研究近现代的区划历史有着重要的样本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