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尧庙最新讲解词

 哲齐66 2022-12-25 发布于山西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专门祭祀“史前三圣”的临汾尧庙.尧庙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是前殿后寝式明、清风格古建筑群.这一座集纳5000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也是历代祭祀帝尧和广大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场所.尧庙为什么建在临汾呢?因为临汾古称“平阳”,帝尧在4000多年前定都于此,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尧都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帝尧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被尊为“中华文明始祖”。他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动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人类的进步;他设立诽谤木,禅让于舜,开启了原始的民主政治;他兴办教育,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开创了一代文明祥和.文圣人孔子称赞他“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广大华夏儿女将他尊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尧庙因此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圣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它的旧址原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658年即唐显庆三年,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

图片

[宫门]

景点讲解正中的宫门也称“尧门”,门楣上刻着“古帝尧庙”四字两边楣额上东帝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是说,帝尧的功德刻“就日”,西刻“瞻运”,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帝王本纪”。司马进费香如天大,智慧如神仙,人民依就他如葵花向着太阳、五谷盼着甘露.东西离边厢门,“西为”舜门“,东为”禹门“e进入宫门,有一副对联叫”回头联7,请大家回头看看.上联为“进尧庙躬身寻根天地阔”,意为尧庙是国祖庙,在这里我们都是华夏子孙,要用恭敬的心态来拜谒尧庙,尊重历史,尊重中华民族的共同之根.下联为“出宫门回首念祖日月长”,意为我们告别尧庙时不要忘记再回头看一眼尧宫,铭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铭记民族先祖对华夏文明的贡献,不忘本,不忘祖,中华民族就能团结统一,每一位华夏子孙都应该放眼未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脚下中间这条路,叫“龙凤之脉”,是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龙和凤均为唐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前方正中大道两旁陈列的器物是帝尧时期出土文物的雕塑仿制品,这些器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髻等,大多出土于陶峙遗址,反映了4200多年前中华民族先祖的生产、生活式,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状况.

[祭祖堂]

图片

游客朋友们,出寝宫请往右边走,这里便是尧庙祭祖堂.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内供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中国姓氏的大部分.尧的父亲帝喾是黄帝的四世孙,母亲庆都是炎帝的七世孙女,帝尧身上既有炎帝的血脉,也有黄帝的血脉,是炎黄最早的血脉结合点.在祭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了解本族的名人,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文化之源.

[虞舜殿]图片

请游客朋友们随我沿着右边往回走,参观广运殿右侧的虞舜殿.虞舜殿是明清风格的重檐歇山顶建筑.相传,尧到了晚年,便四处访贤,寻找接班人.在现在的垣曲历山脚下,他遇见了正在耕地的舜.舜耕地不用牛鞭打牛,只打挂在犁柄上的簸箕,走一阵儿打一下,地犁得又快又平整.尧问其故,舜说:“我敲打簸箕,黄牛以为打黑牛,黑牛以为打黄牛,都各尽其力,地犁得又快又平,牛耕田很累,我怎忍心打它们呢?“帝尧听了很高兴地说:“我终于找到了称心如意的继承者了.“这就是“尧王访贤”、“舜耕历山”的传说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考察3年后再由舜辅政20年,禅让帝位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传颂的“尧舜禅让”的故事.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施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平盛世.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I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死在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巍山.舜功德卓著,深得后人敬仰.新中国的创建者毛主席也曾挥笔赞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之千古绝句,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世世代代对帝尧和帝舜的崇敬.旅行社导游词选编舜禹两殿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舜禹塑像.由于尧、舜、禹既非后来的皇帝,又不是神仙,他们是我们的民族先祖.因此,这尊塑像完全打破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设计.舜的这尊塑像取材于“舜耕历山”,突出了祖先对农业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图片

大禹殿

刚才我们瞻仰了虞舜殿,现在我们再看看处于对称位置的大禹殿,该殿建筑风格与舜殿相同.广运殿、舜殿、禹殿三殿鼎立,相得益彰,使尧宫添彩,祖庙生辉.

    禹姓姒,名文命,他的父亲叫鲧.帝尧时,大地洪水滔天,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当时,由四岳推荐,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洪水,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又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13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他还随着治水考察了各地物产民情,确定了各地的贡品,形成了“贡赋制”。由于他及时赈灾济民,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而受到了人民的热爱.于是帝舜便选禹做帝位继承人.帝舜逝世,禹即帝位,国号为“夏”,故禹也被称为“夏禹”。10年后,帝禹巡视会稽时逝世,大禹陵即在今浙江省会稽市.因为帝禹德惟善政,平定水土,功绩盖世,至诚感人,故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和怀念.禹的塑像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祖先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同样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