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朝:司法会计学科理论的结构与司法会计丛书的逻辑及教学

 司法兰亭会 2022-12-26 发布于山西

(题字:南开大学法学院校友安尧)

于朝 | 山东政法学院教授、司法会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司法会计师。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创建由四门分支科学构成的司法会计学理论;有专著八部,教材三部,论文三十余篇。

为了编制《中国司法会计师执业准则(专家拟制稿)》,我对司法会计学科理论进行了第四次修订。

根据中国检察出版社的意见,为了适应大学司法会计教学及司法会计专业人士培训的需要,将修订后的司法会计学科理论内容分为《司法会计概论》、《司法会计检查实务》、《司法会计鉴定实务》和《司法会计师业务与案例》四本书出版。

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司法会计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也成就了目前国内外第一套司法会计专业的系列丛书。

一、司法会计学科理论的基本结构

我国已经构建起的司法会计学科理论体系,由司法会计基本理论和三项类实务理论构成。其中:

司法会计基本理论,包括财务会计事实、财务会计错误、财务会计资料证据以及司法会计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构成、科学依据、主体机制、假定前提、标准化、风险控制等主要内容,构成司法会计学科基本理论体系

司法会计检查理论,包括会计检查方法的运用、司法会计检查的程序、各类具体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等主要内容,构成司法会计检查理论体系。

司法会计鉴定理论,包括司法会计鉴定的具体对象范围、鉴定主体、鉴定证据、鉴定启动程序、鉴定实施程序、鉴定意见以及各类具体问题的鉴定规程等主要内容,构成司法会计鉴定理论体系;

司法会计师执业理论,包括提供咨询、协助检查、专项检验、财务指标测算、文证审查等诉讼支持理论以及司法会计文书制作、非诉讼业务理论等主要内容,构成司法会计师执业理论体系。

在理解上述理论构成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好不同理论体系的研究目标。基本理论体系主要研究解决司法会计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理念的问题,并对所有实务理论研究和运用都会起到指导作用;司法会计检查理论体系主要研究解决诉讼主体和专业人员如何通过查账、查物收集、固定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等诉讼证据的问题;司法会计鉴定理论主要研究解决司法会计鉴定人如何实施司法会计鉴定的问题;司法会计师执业理论体系主要研究解决司法会计师如何进行各项执业活动的问题(这里的专业人员可以是司法会计师,也可以是依法参与司法会计活动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审计师以及科研教学人员)。

第二,把握好司法会计检查、鉴定和司法会计师业务的三项实务理论之间的关系。其中: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是两种主要的司法会计活动,司法会计检查理论主要是为诉讼主体提供诉讼对策方面的实务理论;司法会计鉴定理论则主要是为司法会计鉴定人提供司法鉴定规程方面的实务理论;而司法会计师业务理论不仅研究司法会计师如何执行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司法会计检查业务,还要研究其他类型的诉讼协助业务和非诉讼业务——这是因为司法会计师业务分为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两大类,这里的诉讼业务包括了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和司法会计检查业务等诉讼协助业务。

第三,把握好司法会计检查与司法会计鉴定的理论体系差异。这两部分实务理论各自都分为概述、基本方法和技巧、基本程序以及各种具体对策部分,但其内容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项实务理论是按照各自的对象划分对策理论的,其中:司法会计检查实务理论是按照不同类型的案件,分别研究不同案件中如何通过司法会计检查,发现、收集、固定查办案件所需的证据,同时提示可能需要提请鉴定的财务会计问题;司法会计鉴定实务理论则是按照不同类型的财务会计问题,分别讨论各大类财务、会计问题的具体鉴定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鉴定事项。

二、《司法会计概论》逻辑结构与教学运用

《司法会计概论》共分十二章,由司法会计学说、司法会计基础原理、司法会计活动机制、司法会计实务概论四部分构成。

司法会计学说部分由第一章和第六章构成,涉及司法会计的各种基本概念和理论结构。该部分先将司法会计活动确定为司法会计的基本词义,通过介绍各类司法会计活动的含义及内容,归纳出司法会计是一种诉讼活动的基本概念,同时通过比较司法会计与审计活动,进一步阐明司法会计活动的特征;在学科方面,主要是论证了司法会计学的法学性,重点介绍了“二元”司法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其所依据的理论、法律和实践。

司法会计的基础原理部分由第二章至第四章构成,分别介绍财务会计事实、财务会计错误和财务会计资料证据。该部分逻辑关系是:第二章和第三章是从案件事实角度分别介绍财务、会计事实的一般构成以及财务与会计错误事实的特殊构成,第四章则是从财务会计资料证据角度说明前述事实的证明方法、证明途径、以及财务会计资料证据的证据特点、证明范围、识别分工等理论。

司法会计活动机制部分由第五章构成,涉及司法会计活动的原理和结构。该部分的首先论述了司法会计活动科学性在于财务会计活动的特性,重点介绍了司法会计检查和鉴定两类活动中的主体资格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司法会计活动的前提(假定理论),揭示司法会计活动的风险原理,探讨司法会计标准化的发展思路。

司法会计实务概述部分由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构成,涉及各类司法会计实务内容。

本书的设计用途:一是,作为司法会计专业在校生和司法会计师岗前培训的专业课程教材;二是,作为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在校生和经侦人员的专业课程教材;三是,作为法律专业在校生以及检察官、法官、律师培训的司法会计选修课程教材。

本书在教学运用方面,应当注意的是:作为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时,应当以前六章为主,使学习者能够在掌握司法会计基本理论、理念的基础上,了解司法会计实务理论的构成;作为选修课程使用时,应当有重点地选择基本理论和操作概论内容,使学习者在了解如何认识财务会计事实和财务会计资料证据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查账取证程序和司法会计鉴定组织、鉴定意见的审查方法等。

三、《司法会计检查实务》逻辑结构与教学运用

《司法会计检查实务》共分二十四章,由通用会计检查方法与技术、司法会计检查程序和各类案件司法会计对策三部分构成。三部分的基本逻辑关系是:通用的会计检查方法与技术是包含司法会计检查在内的所有会计检查活动的基础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司法会计检查的专用程序,各类案件诉讼的司法会计检查的具体对策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需要启动司法会计鉴定的情形。

第一部分,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构成,在介绍司法会计检查的类型后,重点介绍了通用会计检查方法、技术的构成及其在司法会计检查中的运用要旨。

第二部分,由第五章构成,主要介绍司法会计检查的准备事项以及一般检查程序和特殊检查的实施程序。

第三部分,由第六章至第二十四章构成,包括三类诉讼案件的一般司法会计对策和各类案件的具体司法会计对策。

本书的设计用途:一是,作为司法会计专业在校生和司法会计师岗前培训的专业课程教材;二是,作为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在校生、经侦人员的专业课程教材;三是,作为以办理经济案件为主的检察官、法官、律师培训的选修课程教材。

本书在教学运用方面,应当注意的是:作为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时,应当辅之于案例教学,使学习者在系统地了解司法会计检查基本技能基础上,能够概括地把握好不同类型诉讼(案件)的诉讼对策;作为选修课程使用时,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特点,有重点选择检查技能和诉讼对策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在掌握一些基本查账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与所从事专业有关的诉讼对策。

四、《司法会计鉴定实务》的逻辑结构与教学运用

《司法会计鉴定实务》共分十九章,由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原理、鉴定技能和具体鉴定规范三部分构成。三部分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在明确司法会计鉴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司法会计鉴定的方法、技巧和程序等鉴定技能,最后按照不同财务会计问题的类型分别探讨了相应的司法会计鉴定规范。

第一部分,由第一章至第三章构成。首先,从司法会计鉴定任务、特点出发,确定哪些类型的财务会计问题应当或可以由司法会计鉴定人解决,并明确司法会计鉴定目的与鉴定事项的关联;其次,明确司法会计鉴定的事实依据(鉴定证据)和标准依据(鉴定标准)。

第二部分,由第四章至第十章构成。分别介绍了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思路、基本步骤以及鉴定意见的基本类型、鉴定文书的制作方法和要求。

第三部分,由第十一章至第十九章构成。分别介绍八类财务问题以及一类会计问题的鉴定原理与操作要点。

本书的设计用途:一是,作为司法会计专业在校生和司法会计师岗前培训的专业课程教材;二是,作为会计专业在校生和办理经济案件为主的检察官、法官、律师培训的选修课程教材。

本书在教学运用方面,应当注意的是:作为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时,应当辅之于案例教学,在系统介绍司法会计鉴定范围和掌握司法会计鉴定基本思路、基本步骤基础上,使学习者能够熟练地掌握不同财务会计问题鉴定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作为选修课程使用时,应当重点介绍司法会计鉴定范围、鉴定目的与鉴定事项的关系以及鉴定文书的基本制作要求,同时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选择地介绍司法会计鉴定规程,使学习者正确理解司法会计鉴定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要求。

五、《司法会计师业务与案例》的逻辑结构与教学运用

《司法会计师业务与案例》共分十一章,由司法会计师业务概述、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司法会计师诉讼协助业务和司法会计师诉外业务、综合案例等五部分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由第一章构成。主要介绍司法会计师职业特征以及执业的范围、文书和业务管理事项。

第二部分,由第二章构成。主要介绍司法会计鉴定业务,重点介绍各类鉴定业务的执行要点与鉴定文书制作方法,并介绍了司法会计鉴定案例。

第三部分,由第三章至第八章构成。主要介绍司法会计师的诉讼咨询、司法会计检查、专项检验、财务数据测算、文证审查、庭审质证等诉讼协助业务的范围、流程和要点,并分别介绍了案例。

第四部分,由第九章构成,主要介绍司法会计师的诉外业务范围、性质以及常见诉外业务的工作流程。

第五部分,由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构成,分别介绍了司法会计师出庭作证案例和综合案例。

本书的设计用途:一是,作为司法会计专业在校生和司法会计师岗前培训的专业课程教材;二是,作为会计专业在校生和办理经济案件为主的检察官、法官、律师培训的选修课程教材。

本书在教学运用方面,可以应当注意的是:作为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时,可以结合实践教学进行,在系统介绍司法会计师各项业务的基础上,使学习者能够熟练地掌握各项司法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和要点;作为选修课程使用时,应当重点介绍司法会计执业事项,使学习者正确区分和把握不同司法会计师业务的要点。

六、研习司法会计理论需避免的三个问题

在研习司法会计理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以下三个容易影响研习效果的问题:

第一,不要把司法会计理解为司法会计师所从事的活动

司法会计活动的主体类型很多,司法会计师仅是从事这一活动的主体之一。如果将司法会计活动理解为司法会计师所从事的活动,可能会影响对各种司法会计活动程序问题的理解。

第二,不要把财务和会计混为一谈

由于会计学界的一些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和理解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对会计专业出身的同志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无论会计学如何争论这一问题,在司法会计专业中必须明确的是:会计的基本含义应当是一种经济核算和监督活动,而财务的最基本含义应当是指经济活动。两者的关系问题会涉及到对财务会计事实的认定、鉴定对象的确定、鉴定标准的采用以及鉴定操作规范等若干理论和实务方面,因而明晰地将两者划分开并搞清其关联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司法会计理论和操作内容。

第三,不要把司法会计活动理解为舞弊审计活动

将司法会计活动理解为舞弊审计活动,是各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初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这一理念下形成的司法会计理论模式被称之为“一元论”,目前英美法系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仍然处于该研究阶段。初次接触司法会计理论的同志特别容易形成这一理念,但如果持这一理念,很难理解一些新的司法会计理论、对策和操作要求。因此,在理解研习司法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时首先需要搞清的概念是:司法会计的基本概念是指一种诉讼活动,这种诉讼活动并不都会涉及到舞弊问题,其程序、方法设计也不单纯针对舞弊。司法会计显然不属于专门进行舞弊调查的审计活动。

三十年前,作者从研究“司法会计是什么”的问题起步,非常幸运地得到了各方面领导、同事、朋友、同行以及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使作者能够坚持到今天,并形成一套系统的专业理论。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司法会计活动已经成为法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司法会计理论还会继续得到扩展和完善。这主要得益于诉讼专业人士和司法会计师们的共同努力,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可以相信我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套丛书展示了司法会计学科理论的广博内涵,但同时也是对研究者的一种考验。作者十分担心书中会出现一些谬误之处,进而给研习者带来误导。在此,请读者在发现谬误之处时,能够不吝赐教。

另外,我的同事于小伟、师明、高志强分别参与了《司法会计概论》、《司法会计检查实务》、《司法会计鉴定实务》的校对工作。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作一并感谢。

附:销售及修订情况

2014年,于朝老师集三十年研究经历,发表了“国内外首套司法会计专业系列丛书”,包括《司法会计概论》、《司法会计检查实务》、《司法会计鉴定实务》和《司法会计师业务与案例》四本。这是于老师首次将其以往的著作经修订后分册出版,以方便司法会计专业教学。

2018年《司法会计鉴定实务》脱销(后《司法会计概论》也脱销了,并有人做盗版)。出版社安排于老师对全书进行修订再版,这正合于老师心意,修订工作随即展开。很快《司法会计概论》修订完毕,并委托学校老师进行了校正的同时,开始修订《司法会计检查实务》。修订工作却因于老师身体不适断断续续,最终只得暂停了修订工作,并通知出版社。

出版社此次加印了短缺的《司法会计概论》、《司法会计检查实务》、《司法会计鉴定实务》三本。

《司法会计检查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

该书共分二十四章,由通用会计检查方法与技术、司法会计检查程序、各类案件司法会计对策三部分构成。三部分的逻辑关系是:通用的会计检查方法与技术是包含司法会计检查在内的所有会计检查活动的基础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司法会计检查的程序,各类案件诉讼的司法会计检查的具体对策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需要启动司法会计鉴定的情形。

第一章 司法会计检查概述

第二章 司法会计检查的常用方法

第三章 财务会计资料的检查技术

第四章 常见涉案资产的检查技术

第五章 司法会计检查的程序

第六章 采取诉讼强制措施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七章 诉讼案件事实调查的一般司法会计对策

第八章 商品质量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九章 涉及违反公司、企业管理法规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章 涉及金融管理秩序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一章 洗钱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二章 金融诈骗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三章 涉税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四章 涉及知识产权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五章 涉及市场秩序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六章 涉及财产侵害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七章 走私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八章 涉及社会管理秩序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十九章 贿赂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二十章 挪用款物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二十一章 贪污(职务侵占)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二十二章 国家工作人员其他涉及财产犯罪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二十三章 渎职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第二十四章 民事违约及婚姻家庭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