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念!这个冬天,需要好好悼念!亲人逝世,如何在内心完成告别?

 小贤心理 2022-12-26 发布于江苏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我参加了五位好友家中的丧事。

这段时间,也陆续听说有老人去世,有普通百姓,也有学者、医生、科学家、明星等。

2022年已痛别41位两院院士(截止今天看到的讯息)

很多专家、艺人都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感冒”经历,因为很多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

有的艺人觉得这件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用很积极的心态去跟大家科普,殊不知在同一时间,会有人因感染问题感到揪心。

12月21日,演员王劲松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己的母亲因为感染去世,说明老人还是需要及时就医的。

(12月23日),樊登发朋友圈称父亲凌晨去世,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多痛苦。

据樊登先生介绍,他父亲送到医院,一拍CT,肺部大面积变白了,已经非常危险了。

他表示这次这种情况特别多,医生也是第一次见。

在我们人生的路上,一不留意,至亲可能悄然逝去。

留下孤独的我们,虽然一路前行,但常常只剩躯壳。

似乎是:没有了你,也就没有了我。

因为,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都害怕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人生最大的孤立无援莫过于死亡。

虽然我们用了很多的防御方式,去模糊和遗忘亲人、爱人、朋友以及自我终将一死的定局。

然而,生病和衰老会提醒着人们距离死亡不再遥远,急症和意外甚至会猝不及防地夺走生命。

当死亡迫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难以面对,恐惧、愤怒、焦虑、绝望......

剧烈的情感往往会将人淹没,不仅是临终之人,也包括与之亲近的人。

当亲人即将去世,亲属该如何面对?

影响我们人生的

常常是那些“未完成的事件”

比如

未完成的告别

当一个自行离开之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极度的悲伤与痛苦,很多人是在某个清晨发现洗衣机里面的衣服,或者是发现至亲用过的东西,突然一瞬间崩溃至极。

诚如,一句话所说,死亡并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终点。

在至亲去世的那一瞬间,我们未曾表现出来的悲伤和痛苦,都是因为来自于对现实的抗拒,对现实的逃避。

死亡意味着永远的分离,所以去面对死亡,是非常难的功课,可是同时它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因为当我们出生在这个世界,就意味着终有一天,我们将会面对死亡。

对于我们生命中第一次去面临的死亡,尤其是亲人的突然离世,我们没有来得及去做一个告别,还有很多未讲出的话,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表达的感情。

所以,也许这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是直到今天,仍然在影响着你。

我们需要哀悼。

丧亲者要接纳和理解自己所有的痛苦感受,包括对逝者负面的情感。

人是复杂的矛盾体,并存的情感冲突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我们对逝者会既爱又恨,要允许爱意和恨意都能得到表达。

当痛苦情感的洪潮涌来之时,自我可能会被淹没而难以耐受,但我们要相信,崩溃终将回归到平静,这是自然规律。

面对丧亲之痛,最好的方式是:允许悲伤

你允许自己悲伤吗?

当我们谈到关于亲人突然离世的话题,第一个我们要来做的就是关于悲伤的处理,死亡会带来很多的悲伤,悲伤在当时却可能并未完全地表露和呈现。

也许你是怕周围的人担心,也许是周围的人想要来保护你,大家都选择避而不谈,可是那个悲伤它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我们不去触碰它,可是它就在那里。

在面对挚爱的亲人突然离世,你会感到自责吗?

会感到内疚吗?

死亡所引发的痛苦太大了,这个时候,我们容易对自己产生很深的自责,我们总会去想,是不是我做一些什么,事情就不会这样。

特别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完成告别就发生的分离,我们会痛恨自己,会指责自己,为什么我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为什么不能对她更好一些?

对自己的指责和愤怒,让我们无法承受的时候,很可能会把这份愤怒的矛头指向我们周围的人,我们会指责他们,是因为他们的阻止和隐瞒才让自己没有能够完成最后的告别。

亲爱的人去了,最难过的不是”已失去“,而是活着的人在内心深处迟迟不肯告别,不肯告别那份爱,更不肯接纳这份失控感。

活着的人便在身上背负了死者曾经的心愿、使命,甚至是死者对活人潜移默化造成的那些好的、不好的影响。

这些东西形成了一层层坚硬的厚壳包裹在怀念逝者的人身上,从此开始了爬行般地生活。

在生者的潜意识里,仍不允许对方离去。

所以他们或在生活中出种种“状况”,如神情恍惚、跌打损伤、心身健康每况愈下等等。

「死亡」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曾遗忘,那家人就会永远在一起。

这样的死亡概念,提醒我们在这世上并非只是一个人好好活着,更需要与人连结和相爱。

不论自己离开或是亲人过世,最重要的是我们曾经付出爱与被爱,且深深地烙印在双方心中的某个位置上。

人们只能让自己学会接受现状,在心里慢慢道别,即便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亲人的死亡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时刻,也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缺席,但他们也不得不面对。

人世间有诸多的局限和因素导致亲属无法与逝者好好的告别、

譬如,突然的死亡、逝者生前患病失智、逝者的人格状况较差,以至于无法与人建立起深度的联结和关系......

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亲属可能不知道该如何与逝者告别。

如果告别不能在现实的世界和真实的关系中进行,也是可以在内心世界中进行的:

将心中伤痛和遗憾用眼泪、语言、文字或者其他的方式宣泄和表达出来。

找寻合适自己的方式,与逝者建立联系,给他写信、与他对话、拥抱、用仪式去祭奠他。

寻求关系中的支持,和亲人、朋友或是丧亲团体一同面对,抱团取暖。

当我们的至亲突然离去,我们可能在心里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会有各种不适。

虽然知道至亲已离去,但内心深处却会本能地否认,希望至亲是累了或者是在睡觉,或出门去旅游了。

这段否认时期,会因为没有做好亲人离去后的心理预期,出现发呆、情感倒错、狂躁等反常情绪,生活节奏会紊乱。

一般情况下,会持续一周至一个月左右。

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抹除;

第三次:是这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只要我们活着一天,心中还记得那逝去的至亲至爱一天,他们就依旧还活着一天。

作为面临过分离的人、同时作为心理咨询师~

我想给朋友们一些建议:  

1. 在安全的环境下,可与尽情哭泣或释放情绪。

没有人有资格可以规劝你必须停止哭泣,擦干眼泪从头再来,乐观生活……任何不经邀请的劝诫都是无意义的;

2. 死亡是自然规律,这世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无常才是永恒,我们去履行或完成亲人的遗愿,仍需要将自己亲人做一个健康的分化。

面临死亡,所隐含的功课很多,比如学习怎样让自己活着才是舒服的;

3.我相信,当爱的人所离开的那一刻,他们多是祝福的心。

生者不必因内疚自责让自己后半生都背负着死去的人生活,也不必以亲人的死亡来惩罚自己,丧失创造幸福的能力;  

4.在面对痛苦的同时,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寻求专业的咨询师帮助我们度过一些非常时期; 

5.当然,如若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历一些变故,我更希望你不是一味地劝对方”要想开,哀悼需要时间。

6.面对亲人的死亡的切肤之痛,很多人曾经选择忽略悲哀,投身在其他事上,比如忙碌地工作~而没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哀悼。

每个人面对死者的心情都会复杂,除了爱与不舍,也会有人觉得会产生愤怒,因为自己有“被绝交”和“被放逐”感。

我相信,死者并不希望我们能与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同甘共苦”,完全“共生”在一起。

哀悼完,或者的人,才更有生之意义。

今天的文章

或许能够让你在悲伤里

感受到温暖

能够让你有勇气

去面对恐惧与内疚

死亡可以带走

一个生命

却无法带走

对你的爱

愿这份爱,永存于心

我们也许都回不到那个严防死守的时期了,因此要极尽可能的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疾病无情,向逝者表示沉痛悼念。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