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字书法】披裘负薪

 志明书法工作室 2022-12-26 发布于河北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瞠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之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于姓名!’遂去不顾。”
      释义:穿着粗衣,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故事:延陵季子外出游览,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此时正当农历五月,有个穿着皮衣砍柴的人,延陵季子便招呼砍柴的人说:“去把那地上的金子拿起来。”砍柴的人听后把镰刀扔在地上,瞪大眼睛,摆动着手说道:“怎么你地位这么高,而看问题这么低下;仪态容貌这么豪壮,而言语这么粗野!我正当夏天五月,穿着皮衣砍柴,难道就是来拿别人遗失的金子吗?”延陵季子听了向他道歉,请问他姓氏字号,砍柴的人说:“你,从外表看是个有地位有知识的人。怎么值得把我的姓名告诉给你呢。”于是就离去了,并不再回头看。这个故事描写了春秋时吴国贵族延陵季子出游时“见路有遗金”,便呼“披裘而薪者”“取彼地金来。”结果遭到了“薪者”的怒斥。表现了“薪者”虽穷困却不拾遗金,虽贫贱而志不短的可贵品质。在延陵季子这样的高贵者看来,一个“当夏五月,披裘而薪”的卑贱者,一定会拾取“遗金”;而在砍柴的人看来,虽然是“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却不能捡拾别人遗失的金子,即使贫贱也不能失去人格。延陵子虽是高贵者,但看问题却如此卑下;虽仪态容貌豪壮,语言却如此粗野。砍柴人虽地位卑贱,但看问题却如此高尚;虽穿戴寒酸,但言行却如此豪壮。可见,延陵季子之言语,不可取也;“薪者”之言行,可赞也。



100

刘志明毛笔四字书法(持续更新中)

刘志明硬笔临帖作品(持续更新)

A4

A3


80

50

300

100

1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