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去如风:帕提亚帝国简史(上)

 licht3jh8evr0j 2022-12-26 发布于江西

一 帕提亚人与帕提亚帝国
帕提亚帝国是前3世纪-3世纪由游牧民族帕提人于伊朗高原建立的强大帝国,与当时的罗马,汉朝,贵霜并称。帕提亚(parthia)一词可能来源于波斯(persia)的转写。最早是作为地名,出现在史料记载中,作为波斯帝国的行省之一,大致范围在伊朗的卡维尔盐漠与中亚卡拉库姆沙漠之间,东南临阿里亚(不是阿尼亚),东西长约480公里,南北宽约160-190公里,面积约为8万平方公里。今日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历史古城尼萨即位于帕提亚地区。帕提亚地区可以说是波斯帝国的统治的核心区域之一,境内有许多波斯拜火教圣地,帕提亚地区处于中亚通往伊朗高原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帕提亚人

 

波斯帝国疆域(注意帕提亚的位置)

然而,建立帕提亚帝国的帕尼人(亦称帕提亚人)确并非定居的波斯人,帕尼人与中亚著名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波斯称萨卡人)关系密切,早在亚述帝国时代(乃至更早),萨卡人即见之于史料,萨卡人生活在里海东岸,中亚一带,与帕提亚地区毗邻,在亚述,米底,波斯帝国统治伊朗高原期间,萨卡人便屡次骚扰伊朗高原,与这些帝国发生冲突,后臣服于波斯帝国,曾参与波斯帝国对希腊的战争,前334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发起东征,灭亡波斯帝国,帕提亚地区亦被马其顿征服,萨卡人亦臣服亚历山大帝国,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诸部将(被称为继业者)瓜分了亚历山大的帝国,建立数个王国或帝国,其中,塞琉古帝国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建立,地盘最大,实力最强,统治从小亚细亚到中亚,印度的广大亚洲地区,几乎占了亚历山大帝国的三分之二。帕提亚地区亦归于塞琉古帝国统治。
 

塞琉古帝国

据斯特拉波《地理志》记载,帕尼人(也称阿帕尔尼人)是中亚游牧民族达赫(daha 也称大益 意为强盗)的一支,而达赫又是斯基泰人的一支,很早就游牧于里海东岸,在从达赫部落联盟分化出来后。帕尼人游牧于赫尔卡里亚东北和里海东南岸,毗邻帕提亚地区,前3世纪中期(可能为前247年),乘塞琉古帝国忙于与埃及,帕加马(位于小亚细亚西部)诸国的战争,无暇东顾。帕尼人在部落首领阿萨息斯(也称阿尔沙克 下同)的率领下,入侵帕提亚地区,脱离塞琉古帝国独立建国,西方遂以地区之名,将其称为“帕提亚帝国”,中国史书则称为“安息”(来源于阿萨息斯)。
关于阿萨息斯本人,由于游牧民族很少有修史传统,故今日对其生平事迹知之甚少,且多具有神话传说色彩,只得从出土文物与希腊人的文献中探寻一二,早在帕尼人入侵帕提亚地区之前,帕提亚的行省总督安德拉戈拉斯(可能为波斯贵族)即乘塞琉古帝国忙于与埃及的战争,宣告独立,发行属于自己的钱币,同时,巴克特里亚地区的总督(巴克特里亚的位置见上图)狄奥多图斯,也宣告独立,建立著名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另见本社文章《千城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简史》),帝国的东部陷入一片混乱,在这样的纷乱局面下,帕尼人(以下称帕提亚人)登上历史舞台,据《腓力史》,前238年,帕尼人首领阿萨息斯率军入侵帕提亚,杀死安德拉戈拉斯,征服整个帕提亚地区,帕提亚帝国宣告正式建立,由于惧怕塞琉古与巴克特里亚的夹击,阿萨息斯整军经武,积极备战,同时积极改善与巴克特里亚的关系,在狄奥多图斯死后,与狄奥多图斯二世(狄奥多图斯之子)建立联盟,共同防御塞琉古帝国。(此前,双方经常大打出手)
 

阿萨息斯一世(注意其装束特别是帽子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特征)

二 与塞琉古的战争
帕提亚人的独立,引起塞琉古帝国的极大愤怒,塞琉古皇帝塞琉古二世(前246-226在位)在西部局势暂时稳定后,于前228年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帕提亚人,由于实力相差悬殊,阿萨息斯运用游牧民族经典的“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战术,率部避难于萨卡人,使得塞琉古军队无功而返,次年,因西部局势再次紧张,加上帕提亚人坚壁清野,塞琉古军队补给断绝,被迫撤退,此战,对于维护新生的帕提亚帝国的独立,至关重要。阿萨息斯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声誉,罗马史学家查士丁说。此后,历代帕提亚君主都自号“阿萨息斯”,以此纪念这位帮助他们获得独立的伟大首领,前211年,阿萨息斯病死。
阿萨息斯去世后,他的儿子阿萨息斯二世(前211-191在位)即位,(也有说法认为,阿萨息斯一世去世,他的弟弟提里达特斯曾进行过统治,目前主流观点倾向于并无此人)即位的同年,在阿萨息斯二世的率领下,帕提亚人入侵塞琉古重镇赫卡通皮洛斯,此地为伊朗高原地区东去印度阿富汗的交通要道,如果沦陷,塞琉古帝国将再也无法对印度阿富汗地区施加影响,后果不堪设想,时任塞琉古帝国皇帝“大帝”安条克三世再也无法坐视不理,率军远征帕提亚帝国。
 

安条克三世(前223-187在位)

安条克三世因兄长塞琉古三世(塞琉古二世长子)无子,才得以即位,即位时年仅18岁,安条克三世堪称塞琉古帝国的一代雄主,在安条克三世即位后,帝国东部的米底总督莫伦、波西斯总督亚历山大两兄弟即发动叛乱。安条克三世东征西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前220年安条克亲自在阿波罗尼亚战役击败莫伦和亚历山大的叛军。之后,安条克又暗杀了心怀恶意,阴谋篡位的宰相赫米亚斯,前219年,安条克三世率军大举入侵埃及,双方于拉菲亚决战,即著名的拉菲亚会战,此战因安条克三世指挥失当,塞琉古军队大败,被迫退出埃及,短时间无力发动对埃及的进攻。但此战埃及亦损失惨重,无力构成对帝国的威胁,由此,安条克三世将目光转向东方,准备一举收复独立已久的帕提亚与巴克特里亚。
 

拉菲亚会战

210年秋,在赫卡通皮洛斯沦陷后,安条克三世即亲自率十万大军远征帕提亚,声势浩大,帕提亚人惊慌失措,当他推进至里海门以东至赫卡通皮洛斯之间的沙漠地区时,帕提亚人曾堵塞沿途的水井以阻止塞琉古军队,并以轻骑持续骚扰塞琉古军队,但此举作用不大。安条克三世派遣将领尼克米德斯率骑兵将其击退,不久,安条克三世来到赫卡通皮洛斯城下,帕提亚人弃城逃走,塞琉古军队追击,两军于赫尔卡尼亚的重镇西林克斯城下决战,帕提亚军队以寡敌众,大败,退守城池,屠城后弃城逃走,远遁,阿萨息斯二世遣使求和,安条克三世见游牧民族难以彻底消灭,同时还要对抗巴克特里亚,同意议和,安条克三世承认了帕提亚的独立,帕提亚则承认塞琉古的宗主地位,每年缴纳贡金,以此换取赫卡通皮洛斯,安条克三世继续进军,攻打巴克特里亚,矛头一转,安条克三世接着在前209年开始入侵独立已久的巴克特里亚。而巴克特里亚国王欧西德莫斯一世率领大军御敌,被安条克三世打的大败,撤退回首都薄知(Bactria)坚守。在成功抵抗三年的围困后,公元前206年,安条克给予欧西德莫斯一个体面的和约,承诺把女儿嫁给欧西德莫斯一世的儿子德米特里一世,并使巴克特里亚重新成为属国。安条克三世甚至率军远征印度,印度王公纷纷遣使依附。安条克三世东征西讨,基本恢复了塞琉古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
 

安条克三世东征

 

赫尔卡尼亚地区

 

阿萨息斯二世

191年,阿萨息斯二世去世,由弗里亚帕蒂乌斯即位统治直至前176年,关于此人,史料记载甚少,对于其生平和事迹知之甚少,此人可能是阿萨息斯二世的儿子或侄子。此人在位期间,帕提亚与巴克特里亚的关系再次紧张,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一度占领帕提亚东部的阿斯塔纳奈,弗里亚帕蒂乌斯在位期间向塞琉古帝国称臣因此没有发行自己的钱币,前176年,弗里亚帕蒂乌斯去世由长子弗拉阿特斯(或称弗拉特斯一世,前176-171在位)即位,弗拉特斯一世发动了对里海东岸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山民马尔迪人的战争,后者企图发动叛乱,脱离帝国统治,弗拉特斯一世经数年奋战,将骁勇善战的马尔迪人征服,并将他们强行迁移至米底的城市查拉克斯(位于今德黑兰附近)
 

厄尔布尔士山脉

在弗里亚帕蒂乌斯与弗拉特斯一世在位期间,帕提亚的宗主国塞琉古帝国与新兴的罗马关系日趋紧张,双方最终兵戎相见,爆发了著名的马格尼西亚会战(前190),此战,再次因为安条克三世的指挥失当,塞琉古大败,被迫与罗马签订《阿帕米亚》和约,割地赔款,此后塞琉古一蹶不振,为了筹措巨额赔款,安条克三世于前187年在远征洛雷斯坦(位于伊朗)时,安条克企图掠夺苏萨的神庙的财富而被乱军杀死。王位由其子塞琉古四世继承。不久,塞琉古四世就被权臣刺死,前175年,安条克三世的小儿子安条克四世继位,安条克四世自小在罗马当人质,畏罗马如虎,虽然一度大败埃及,兵临亚历山大,但在罗马干预下又付诸东流。安条克四世去世后不久,塞琉古就爆发内乱,各地总督互相攻打,割据一方。
乘此机会,帕提亚人再次发动对塞琉古的进攻,在弗拉特斯一世的率领下,帕提亚人趁乱攻占米底的拉迦(rhagae),此地为米底地区乃至整个伊朗高原最大的产马地,其名马闻名天下,夺取此地对于帕提亚人意义极为重大,不仅使得帕提亚人获得数以万计的战马,以打开了通往伊朗高原西部的道路,拉迦的沦陷,使得塞琉古帝国失去重要产马地,此战,也成为帕提亚与塞琉古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三 走向帝国
171年,弗拉特斯一世去世,诸子年幼,临终遗命弟弟米特拉达梯(这一名字来源于古波斯神话中的主神密特拉,意为密特拉的馈赠)即位,即著名的米特拉达梯一世(前171-前138在位),这就是帕提亚帝国的一代雄主米特拉达梯一世。
 

米特拉达梯一世(前171-前138在位)

米特拉达梯一世继承其兄遗志,继续发动对陷入内乱的塞琉古帝国的战争,同时,也积极关注中亚局势,他首先拿一向与帕提亚人作对的巴克特里亚开刀,此时,巴克特里亚王国因内乱已分裂为南北两部,北部本土仍称巴克特里亚王国,南部征服的印度西北部地区获得独立,通常被称为印度——希腊王国,双方互相攻打,彼此削弱,北部巴克特里亚国王为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前171-前145在位),此人可能具有塞琉古王室的血统,但本人依靠政变篡位上台,名不正言不顺。遭到各方势力反对,叛乱此起彼伏,乘此机会,帕提亚人发动对巴克特里亚的入侵战争,德国史学家施普曼认为帕提亚人的入侵战争共进行了两次,一次是米特拉达梯一世即位之初,一次是他在位的最后十年,帕提亚人的入侵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巴克特里亚人无法抵挡,近半领土都被帕提亚人占领,包括两河(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索格底亚纳地区),进而帕提亚人南下阿富汗印度,占领锡斯坦,阿里亚,阿拉霍西亚,格德罗西亚等地区(以上地区的位置均可在本文第一张地图找到),兵锋到达印度洋,直至印度河,经此一役,巴克特里亚王国元气大伤,前130年,来自中亚西域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人联合部分塞种人入侵(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两者前后前来入侵,此称为一次入侵说 二次入侵说),彻底摧毁巴克特里亚王国,残存希腊人流亡印度——希腊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
 

欧克拉提德斯一世

米特拉达梯一世随后继续发动对塞琉古帝国的战争,此时,塞琉古帝国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塞琉古安条克四世去世后,9岁的儿子安条克五世即位,罗马人企图浑水摸鱼,将安条克四世的弟弟,在罗马做人质的德米特里放回,德米特里废杀安条克五世,自立为王,称德米特里一世(前162-前150在位),许多地方总督与军队实权派不服德米特里,纷纷自立为王,塞琉古帝国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乘此机会,米特拉达梯一世发动对塞琉古的战争,首先将目标直指米底地区,攻打塞琉古的米底总督提马尔库斯,前155年,帕提亚人一度攻占米底,大掠而还,此后连年进攻,提马库斯无法阻挡,连连败退,被德米特里以“抗敌不力”为借口杀死,克里昂米尼继任总督,此时,米底形势已万分危机,克里昂米尼向中央求援,树立赫拉克勒斯雕像祈求保佑,但无济于事,次年,帕提亚人攻破米底首府埃克巴塔纳,克里昂米尼兵败自杀,帕提亚人占领整个米底。打开了通向两河流域的门户。米底的沦陷,使得塞琉古帝国的陪都塞琉西亚(位于底格里斯河沿岸 今巴格达附近,与泰西封隔河相望),巴比伦等重镇失去屏障,直面帕提亚铁骑,影响极其恶劣。
 

晚期塞琉古军队

到了这个时候,塞琉古统治者不仅不想办法救国,反而还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提马库斯的一个兄弟赫拉克利德斯决心为提马库斯复仇,他赞助了一个自称是安条克四世的私生子的人亚历山大·巴拉斯(意为“主人”)发动反对德米特里一世的叛乱。赫拉克利德斯游说罗马元老院反对德米特里;罗马人乐于见到塞琉古帝国继续衰落,于是支持他的计划。德米特里一世在前150年被巴拉斯推翻并杀死。乘塞琉古内乱,前145年,埃及托勒密王朝法老托勒密六世(前181-前145在位)扶植德米特里一世之子德米特里二世为王,率军入侵叙利亚。塞琉古军队大败,巴拉斯在逃亡途中被杀,将军特里丰拥立巴拉斯之子,年仅六岁的安条克六世为王(前145-前140在位),自己掌握实权,继续抵抗德米特里二世,至此,塞琉古出现安条克六世与德米特里二世双卫并立的局面,双方互相攻打,彼此削弱,一片混乱。
乘此机会,米特拉达梯一世继续发起对塞琉古帝国的战争,此次进攻的目标是塞琉西亚。塞琉西亚是塞琉古帝国开创者塞琉古一世兴建于两河流域的大都市,毗邻巴比伦,很快发展为人口数十万的希腊大都会,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是塞琉古帝国的陪都,在两河流域乃至东方的统治中心。前141年,米特拉达梯一世亲率帕提亚骑兵围攻塞琉西亚,城内内奸打开城门,放帕提亚军队进城,帕提亚军队几乎兵不血刃,夺取塞琉西亚,当地希腊居民流亡叙利亚,向德米特里二世求助,德米特里二世大怒,决心亲自率军收复塞琉西亚,前140年春,东部游牧民族入侵帕提亚,米特拉达梯一世率军东征,德米特里二世乘机集结数万大军,进军塞琉西亚,沿途城镇纷纷归降,正当德米特里一世意得志满之时,米特拉达梯一世率军返回,两军决战,塞琉古军队大败,德米特里被俘,押往塞琉西亚游街示众,以此打击塞琉西亚及周围城镇抵抗帕提亚人的信心,不久,德米特里被押往米特拉达梯一世处。出于种种理由,米特拉达梯一世并未为难德米特里,反而对其以礼相待,甚至将女儿罗多古娜嫁给了他。德米特里数次企图逃回塞琉古,都被帕提亚军队抓回,但米特拉达梯一世却对其没有任何惩罚,反而给了他一个金色的色子,作为玩具,以此讽刺他像孩子一样。随后,帕提亚军队席卷两河流域,连克埃兰,苏萨等地,大掠而还,斯特拉波说,帕提亚人在攻破埃兰后,劫掠了加之大约一万塔兰特的财产。在米特拉达梯在位期间,帕提亚帝国东至中亚木鹿,河中地区,印度西北部兴都库什山,西至两河流域,已成为亚洲的强大帝国。米特拉达梯同时在塞琉西亚的河对岸营建新都,这一城市后来发展为帝国的夏都——泰西封。前138(或次年),米特拉达梯去世。
 

帕提亚与塞琉古的战争

 

泰西封

四 帕提亚帝国的政治与军队
米特拉达梯一世是帕提亚的一代雄主,也是第一个为西方所熟悉的帕提亚统治者,在米特拉达梯一世在位期间,帕提亚帝国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基本成形。帕提亚帝国采取了灵活的统治政策,面对境内被征服的原属塞琉古帝国的希腊遗民,帕提亚人尊重希腊人的自治传统,允许其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同时,帕提亚人也标榜自己是古代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虽然波斯人本身不会这么认为),致力于复兴古代波斯文化,正如前文所述,米特拉达梯一世本人的名字即为“密特拉的馈赠”,体现了帕提亚人对古代波斯文明和宗教的尊重。
在行政体系上,帕提亚帝国具有浓厚的游牧色彩,中央集权程度较弱,部落军事民主色彩浓厚,在中央,帕提亚帝国有所谓“王族会议”(或称“元老会议”),王族会议由各大帕提亚与波斯贵族组成,权力很大,甚至可以推举君主,否决国王的提议,决定对外战争,在地方,帕提亚帝国继承古代波斯帝国,实行行省制度,同时也有许多自治城邦与附庸国点缀其中,堪称“郡国并行”,大贵族的首领往往同时出任行政长官与军事长官,俨然一个个小王国,帕提亚君主更像是名义上的“共主”,根据史料与传说,帕提亚帝国有所谓“七大家族”,其中较为出名的是锡斯坦的苏伦家族与尼哈温的卡林(克伦)家族,至于附庸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第六章中记载帕提亚帝国有18个附属王国,其中11个为高地王国、7个为低地王国。包含多个次级的半自治王国,包括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亚美尼亚、阿特罗帕特尼王国、科尔多内(Corduene)、阿迪亚波纳、埃泽萨、哈特拉、查拉塞尼王国、埃利迈斯王国及波西斯。这些地区的君王各自管理他们的领土,他们铸造的硬币与皇室铸造的硬币不同。根据布罗修斯所述,帕提亚帝国的城邦与阿契美尼德王朝相似,地处偏远的总督享有自治地位,但他们“承认安息帝王的主权,并向中央缴纳贡金及提供军事援助”。
 


在军事上,帕提亚军队除王室卫队之外,几乎没有常备军,都是临时组建的征召军队,帕提亚军大部分都是弓骑兵,由平民组成弓骑兵,贵族组成重骑兵。帕提亚帝国军队的精锐是贵族组成的铁甲骑兵,铁甲骑兵的人马都身披锁子甲和鳞甲,配备长矛的铁甲骑兵用以冲击敌人的阵线,另外还配备弓箭。铁甲骑兵的装备价值不菲,他们来自贵族阶级“阿扎坦”,以军事义务换取他们在地方上的自治权,他们通常1000人组成一个编队,每队皆有一个龙旗,希腊人称为一个“龙队”轻装骑兵是从平民当中招募,充当弓骑兵,他们穿着普通的外衣和裤子作战,弓骑兵使用复合弓,威力很大,弓骑兵可以在面对和背对敌人的情况下射击,这就是著名的“回马箭”。帕提亚步兵多数都是临时征召的各类乌合之众,以轻步兵为主,数量不多,战斗力很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帕提亚人在作战中使用“帕提亚战术”,弓骑兵和重骑兵互相配合,这也成了游牧民族的经典战术。作战时,帕提亚弓骑兵从四面八方射出漫天箭雨。削弱,打乱敌军队形,并引诱敌军追击,重骑兵随后发起冲锋。如果缺乏足够的远程力量,帕提亚战术极其难以对付。然而,帕提亚人政权具有浓厚的游牧色彩和部落色彩,中央集权羸弱,由于帕提亚人本部落人数有限,国王除自己能控制的直辖领地之外,无力控制境内的各大波斯贵族和希腊化自治城市,国王更像是联盟盟主而非皇帝,许多部落士兵只效忠本部落酋长,而非国王,因此,这一落后的军事体制使得帕提亚日后面对罗马逐渐力不从心。
 

帕提亚铁甲骑兵

五 新世界
德米特里二世“北狩”后,塞琉古王室陷入一片混乱,德米特里的弟弟安条克娶了自己的嫂子——德米特里的妻子克里奥帕特拉为妻,即位为王,称安条克七世(前138-前129在位),抵抗帕提亚人,即位之初,安条克七世挫败了特里丰的进攻,并与起义的犹太人开始了和平谈判(因安条克四世迫害犹太人,犹太人展开起义,建立所谓马加比王朝 与塞琉古帝国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详见本社文章《圣殿的毁灭:马加比王朝简史》)据说,安条克七世对于犹太人表现出了相当的敬意,因此,得到了“施恩者”这一外号,与犹太人的和平谈判,使得安条克七世因此得以腾出手来对抗帕提亚人。
 

安条克七世

帕提亚方面,米特拉达梯一世去世后,子弗拉特斯即位,称弗拉特斯二世(前138-前128在位),前130年,经充分准备,安条克七世纠合塞琉古帝国的最后主力8万多人,倾巢而出,浩浩荡荡,打着“为兄长报仇”的旗号,发起东征,犹太人也向塞琉古军队提供援助,敌众我寡,弗拉特斯二世向中亚的斯基泰(或称萨卡部落)求援,但援军尚未赶来,塞琉古军队已经杀到,弗拉特斯二世只得匆忙迎战,塞琉古军队三战三胜,击溃帕提亚军队,打死帕提亚将军尹达提斯,尹尼乌斯等人。帕提亚军队远遁。
但是,帕提亚军队主力并未被塞琉古军队歼灭,而是采取游牧民族典型的战略撤退,诱敌深入,安条克七世不知是计,率军深入米底,军队补给线越拉越长。塞琉古军队为了保障占领区,又分派军队镇守各城市,致使军队分散,塞琉古军队视这些被收复的地区的百姓为“逆民”,大肆烧杀抢掠,让许多原本支持塞琉古“王师”的希腊遗民深感失望,纷纷逃散,甚至发动起义,打击塞琉古军队,塞琉古军队的处境十分危险,而愚蠢的安条克七世却仍然没有自知之明,向帕提亚人提出苛刻的和平条款,要求其称臣纳贡,释放德米特里,本土以外的地区皆归还塞琉古,遭到弗拉特斯二世断然拒绝。
 

与塞琉古军队交战的帕提亚军队

由于迟迟未能捕捉帕提亚主力,加之占领区叛乱,安条克七世便率自己在埃克巴塔纳的驻军前往支援附近的军队,结果不幸与一直与塞琉古军队保持若即若离,诱敌深入的帕提亚主力遭遇,经激战,塞琉古军队全军覆没,安条克七世阵亡,塞琉古其余大军见国王被杀,不是溃散,就是投降,帕提亚人又收复被塞琉古占据的所有地区,此后,塞琉古再也无力对抗帕提亚人的攻势,为浑水摸鱼,搞乱局势,帕提亚人将扣押多年 的德米特里二世放回,扰乱局势,并武装护送其进入叙利亚,拥立他为王,塞琉古人民此时沉浸在失去安条克七世的悲痛之中,对德米特里二世这位多年的阶下囚的卑躬屈膝,仰人鼻息十分鄙视。叛乱此起彼伏,后来,他因干预埃及内乱惹火上身,前126年兵败大马士革后逃亡托勒迈斯,他曾经的妻子克里奥佩特拉也将其抛弃,最终死于逃亡之路。德米特里二世之死也标志着塞琉古帝国的实质灭亡,此后,各地总督军阀称王称帝,互相攻打,塞琉古再也没有一位为众人所一致拥戴的君主,至此,名存实亡。
在塞琉古帝国名存实亡之时,帕提亚军队并未停止自己的步伐,帕提亚军队收复米底,埃兰,攻破巴比伦,塞琉西亚,将当地许多居民卖为奴隶。弗拉特斯二世本想乘机攻占叙利亚,单但东部的游牧民族萨卡人(萨卡人虽与帕提亚人出自同源,但到了这时双方关系已很生疏,在大月氏的冲击下,纷纷涌入帝国境内,在与安条克七世的战争中,弗拉特斯二世曾向萨卡部落求援,但当萨卡部落赶到,战争已经结束,弗拉特斯二世贪图小利,拒绝支付佣金,萨卡人大怒,洗劫帕提亚东部各城市,弗拉特斯二世亲自率军征讨,与萨卡人交战,因军中的塞琉古降军和希腊部队临阵倒戈,大败,弗拉特斯二世不幸战死。
 

萨卡人(斯基泰人)

弗拉特斯二世战死后,王族会议推举他的叔叔阿尔塔巴努斯(或称阿尔达班一世 前128——前124在位)为王。阿尔达班一世即位后,向萨卡人割地赔款,暂时稳住了局势,随后开始了对与萨卡结盟的吐火罗人的战争,却不幸再次中毒箭而亡,阿尔达班一世去世后,萨卡人立刻毁盟,再次骚扰帝国边境,据斯特拉波记载,萨卡人甚至一度前进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萨卡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将所过之处的城市与村庄化为一片灰烬。
在这样严峻的局势下,帕提亚的另一位雄主——米特拉达梯二世(前124-前88在位)上台,他可能是阿尔达班一世的儿子或弟弟,米特拉达梯二世深知,为了对抗萨卡人,取得境内希腊移民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他一改几位前任对希腊移民的一味屠杀奴役政策,转而争取他们的支持,他充分尊重希腊城市的自治权利,让他们专心生产经商,缴纳赋税,为了让希腊城市安心服务于经济建设,他免去了以往在城里大规模征兵的传统。将前线战事托付给帕提亚贵族骑兵和他们的附庸(非常类似于中国古代南北朝少数民族政权“胡人打仗 汉人种地”的政策)这样一来,被帕提亚贵族视为软弱的希腊城市贵族,也就不再寻求同西方的塞琉古王室合作。转而为帕提亚人吸纳资金和技术来源。同时,米特拉达梯二世大力改组军队,大力组建铁甲骑兵,在文化上,米特里达梯将自己积极包装成了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不仅自己会熟练使用希腊语同别国贵族交流,还在宫廷和整个上层推广希腊戏剧和诗歌。面对波斯人他宣称自己所属的帕提亚王室,有古代波斯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血统,是传统东方文化的保护者与继承人,有资格去继承当年波斯帝国的所有遗产。前119年,经充分准备,米特拉达梯二世发动对萨卡人的战争,经四年战争,将其重创,彻底驱逐出帝国境内,收复全部失地,许多萨卡部落投降帕提亚人,后成为帝国的辅助军队,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中国汉朝著名的张骞来到帕提亚,正好碰到了前来东征的帕提亚军队,留下了一些生动的记载
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鸵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
 

米特拉达梯二世

米特拉达梯二世的另一个强大的敌人,是两河流域的查拉塞尼,查拉塞尼处于底格里斯河河口(即今科威特一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贸易发达,乘塞琉古帝国退出两河流域,帕提亚人忙于应对东疆,查拉塞尼的当地首领希斯鲍西尼自立为王(此人可能为希腊化的波斯贵族),发行钱币,希斯鲍西尼甚至一度攻破巴比伦,大掠而还,米特拉达梯二世不久即调转马头,转而攻打查拉塞尼,查拉塞尼无法抵挡,希斯鲍西尼向帕提亚人臣服,去王号称臣,但仍然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成为帕提亚王国的附庸之一。此后,一直到2世纪,都维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有的学者认为,查拉塞尼而非塞琉古,才是中国史书上的“条支”,两百年后,中国汉朝使者甘英到达查拉塞尼。
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罗马),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暴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备三岁粮。海水善使人思土羡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查拉塞尼国王希斯鲍西尼

 

查拉塞尼王国

在西线,米特拉达梯二世还积极干涉本都与亚美尼亚的内政,本都是公元前281年由希腊化的波斯贵族米特拉达梯一世(与帕提亚的米特拉达梯并非一人)建立的国家,位于小亚细亚北部和黑海南部,前身是希腊人建立的黑海殖民地之一。其文化带有浓厚的希腊与波斯特征。在米特拉达梯六世在位(前121-前63在位)期间,本都王国开始强大起来,与势力进入东部的罗马爆发冲突,即米特拉达梯战争,帕提亚人对罗马素来没有好感,积极扶植本都王国对抗罗马,出钱出粮,本都也事实上起到了抗击罗马的巨大作用。利用这一时间,帕提亚帝国乘机占领了两河流域与叙利亚东部的几个小国,势力扩张至叙利亚地区,同时,帕提亚人卷入与亚美尼亚国王阿尔塔瓦兹德一世(前159-前115在位)的战争,迫使亚美尼亚臣服,交出王子提格兰作为人质,米特拉达梯二世后来帮助提格兰取得亚美尼亚王位,即亚美尼亚历史上著名的提格兰二世(前95-前55在位),,提格兰二世与本都,帕提亚结盟,共同对抗罗马,致使罗马在地中海东岸的扩张停滞数十年。米特拉达梯二世东征西讨,挽救了帕提亚帝国,使帕提亚帝国重回鼎盛。
 

提格兰二世

未完待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独爱表学社观点,敬请读者注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