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期,论起瓷器生产,景德镇是当之无愧的重镇。无论青花、单色釉还是彩瓷,都独步天下。 但我们如果细分到外销瓷,那就不得不提广州了。尤其是金碧辉煌的“广彩”,远销各国,享誉全世界。 ![]() 北京故宫藏 到底广彩是怎么崛起,打破了景德镇一家独大局面的呢? 唯一港口 我们都知道,即便说起外销瓷,景德镇依旧是大户。况且德化窑与漳州窑同样不容小觑。那广州是怎么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呢? ![]() 清 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 北京故宫藏 这自然和清朝初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684年,康熙统一台湾后,废除禁锢已久海禁政策,推广海外贸易。广州便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 但真正让广州登上外销瓷宝座的,还是1757年乾隆决定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个海关的一口通商政策。 ![]() 除了作为对外贸易唯一港口的垄断优势,客户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原先的广州,只是单纯作为货物集散的一个港口。但是久而久之,欧洲商人还会提出符合自己喜好和审美的定制要求。 广州的中间商接到需求后,发往景德镇前去烧制。但从江西到广州,这一来一回,就要花上不少时间。 况且,景德镇远在内陆,不熟悉国外的风情。碰上纹章瓷、外国人物、风景之类的“洋玩意儿”可怎么办? ![]() 北京故宫藏 那就只能在广州开窑烧制了! 从雍正年间开始,广州的外销瓷器大多从景德镇订购原始白胎,运往广州后聘请熟悉外国风物的本地工匠二次烧制。 ![]() 大英博物馆藏 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如此描述: “清代中叶,海舶云集, 商务繁盛......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 正是凭借着这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彩逐渐享誉海内外,受到西方人的追捧。 ![]() 清雍正 广彩人物图大碗 北京故宫藏 金碧辉煌 广彩创烧之初,即便是在本地上色,仍然深刻受到景德镇的影响,尚未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 ![]() 北京故宫藏 不过,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广彩开始形成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比如,借鉴西方的油画与透视技法表现中国传统内容。 ![]() 北京故宫藏 随着珐琅彩在瓷器行业的兴起,广彩工匠开始在器物上加入珐琅彩。 由于珐琅彩颜料为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成本极高,工匠们便从三彩、五彩颜料中加上珐琅色系,创新性地配制出独具特色的西洋红色、鹤春色、粉绿色等新式颜色。 颜料的选择充裕了之后。广彩瓷便焕然一新,色彩装饰上更加丰富饱满、多姿多彩。 ![]() 清乾隆 广彩绿地开光人物图海棠式瓶 北京故宫藏 除此之外,广彩的一大特色就是吸取中国缎锦纹样的织金手法,在白胎瓷上绘制金色的图样纹案。 描金的图案与各种底色互相搭配,更显得金碧辉煌。 ![]() 清嘉庆 广彩虎象纹盘 北京故宫藏 ![]() 清十八世纪 广彩锦地开光人物图大碗 2015香港苏富比 5万港币 此时又赶上欧洲流行洛可可风格,上流贵族们在宴请宾客时展示出一套自己在广州定制、金光灿灿的餐具,还有比这更合适的炫富方式吗? ![]() 清十八世纪 广彩人物图杯及盘一组 2018纽约苏富比 9375美元 但是,我们都知道:流行风潮会转移、政策也会变化。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对华贸易,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几个通商口岸。 而到了十九世纪,追求华丽繁复的洛可可的风潮也逐渐在欧洲消退。 失去了唯一港口的贸易优势,客户需求又减少了,这对广彩而言无异于致命打击。那该怎么办呢? 幸运的是,精明的广州商人们找到了新的贸易对象——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 ![]() ![]() 清十九世纪 广彩开光花鸟人物莲口瓶 2014纽约苏富比 15000美元 刚刚开辟了北美洲航线、贸易需求巨大的美国,正盛行金色调的装饰艺术风格。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这与广彩的优势正相吻合。 ![]() 清十九世纪 广彩开光人物花鸟图大碗 2015香港苏富比 10万港币 只不过,豪放、豁达,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美国人似乎比欧洲人更喜欢繁复与堆砌的审美。而广彩也针对美国人的喜好,在走向繁荣的同时逐渐形成构图饱满、色彩绚丽的艺术特征。 ![]() 十九 / 二十世纪 广彩开光人物图狮耳大瓶一对 2017纽约苏富比 5000美元 纵观广彩从创烧到兴盛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命运与广州港口的兴衰、世界的时尚潮流息息相关。 一类器物、一个城市、一个时代、一个地球,就如此巧妙地串联起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