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咏流传:李白《望天门山》

 昵称503199 2022-12-27 发布于山东

经典咏流传:李白《望天门山》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2-06-15 11:32 发表于河南
收录于合集#《经典咏流传》合集286个
图片




图片



新品上市


《望天门山》李白(名家朗诵及解读)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望天门山》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天门山》朗诵+知识点+图文解读
经典咏流传:李白《望天门山》(胡彦斌演唱)00:0004:12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图片

今天我来分享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大家其实非常熟悉,就是《望天门山》,我们还是先来一起感受一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的诗啊,咱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我甚至感觉只要是李白写的,甭管他写什么,我们都喜欢读,不过喜欢归喜欢,咱们还是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几个硬知识。第一,天门山到底在哪儿?楚江又是一条怎样的江?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唐玄宗开元13年,也就是公元725年,那时候他也就是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他离开了四川老家,一路沿长江向东,由四川进入湖北地区。这里是春秋时代楚国的地盘,所以李白把这一段的江水就叫做楚江,并不是说真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楚江。那么,从四川出发进入楚地的时候,李白曾经写过一首特别壮丽的诗——《渡荆门送别》,这诗头两句就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是他从巴蜀之地进到楚湘之地。现在呢,写《望天门山》的时候,他已经走到长江下游地区了,已经走到了安徽当涂县附近,当涂在哪啊?大家可以一边听,一边打开这一期的文本,里头有地图,就是在现在的安徽芜湖市的东梁山和安徽省和县的西梁山之间,长江水从这两座山中间流过。换言之,就是长江水东边一座山,西边一座山,隔江相对。“天门中断楚江开”,这意思就是楚江冲开了天门山,将天门山冲成了东西两半,分立东西两边,形似天门。孙悟空走到南天门,天门楚江开呀,那是指楚江冲出的土地开始走向下游的吴越之地,这是第一句。

第二句呀,“碧水东流至此回”,还有一种版本,说“碧水东流直北回”,直接的直,北方的北,“直北回”,到底哪种对呢?其实都有道理,你可以一边看地图一边听我说。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长江的大势是由西向东流,但是沿途它不免有很多的小曲折,有时候也会向北啊、向南流。就是在进入刚才我们说的安徽芜湖地区,特别是进入天门山区域的时候,这个江水的流势,我说的是局部的,由自西向东的流向转为了自南向北的流向,所以有的版本说“碧水东流直北回”。他为什么会说直北呢?就是说,东流到这儿了,但是转向了向北流。听到这儿,你可能会问,康老师,我在听你讲诗词,没打算听你讲地理课。再说了,向东还是向北,有什么要紧?当然要紧。咱们在这说的每一处知识,那都是有目的。

咱们接着往下看,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现在李白行舟的方向大家已经明白了,是由南向北行,夹江两岸都是山,他在船上迎着山走,就好像山在迎接他一样。李白啊,离开四川的时候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是四川人民在欢送他,现在是长江下游的吴越人民在欢迎他。这口气太大,你想,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放了现在不就是一读研究生的年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纪,你离开四川,你敢说四川人民欢送你吗?你沿着长江水将要去江浙地区任职、学习,你敢说江浙人民欢迎你,你肯定不敢。李白当时啊,既不是本科生,更不是研究生,也更不是什么国家干部,他就是一介书生,一介布衣,身上什么都没有,也许只有背上的行囊、腰下的宝剑.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背包客、一个独行侠,面向诗和远方,他要走向未来的前途,但是前途虽然未可知,他就敢讲这样的话,这是为什么呀?这就是自信呐——人生的自信、文化的自信,也是李白自身文学创作的自信。刚才我们已经听过啊,他离开四川的时候写的诗。那会儿离开长江头的时候,李白没有什么担忧,也没有什么伤感,有的只是自信。现在,走到长江尾了,快到扬州了,也没有什么担心、什么不安,依然是满满的自信。

最要命的是最后一句话,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怎么讲呢?以前呀,咱们理解这“孤帆”,可能是说李白看到江面上远远地有一叶扁舟驶来,但我认为这孤帆指的不是别人,而是李白自己。李白在船上由南向北行进,太阳自然跟在这船的后边,所以诗人才说我这艘船好像是从太阳里走出来的。大家可能会说,这有什么要紧呢?你干嘛老纠结这个事儿啊?那是因为李白在这里用了很重要的典故啊!商朝的时候有一个人物叫伊尹,他接受商汤的聘请,即将就任宰相,据说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坐着船从太阳边上划过,这意思就是快要接近君王了。李白这个典故用得多猛啊,二十三四岁的李白在天门山的跟前说“孤帆一片日边来”,那意思就是我这一片帆,那是从太阳身边来的这一片帆,就好像伊尹当然梦见划船从太阳边上过,我也是从太阳边上来的,那意思是我迟早也会遇见君王。

李白的这一片孤帆,可不是孤独的帆,也不是一般的船,而是唯我一帆,是将要大有作为的一艘船。几年之后啊,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朋友孟浩然,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孤帆确实是一艘孤独的小船渐渐远去,为什么呢?因为孟浩然要去扬州啊,李白送他,看着朋友孤零零的一艘船随着长江水东去了,那是孤独的帆。可这不是孤独的帆哪!所以诗人说“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里头其实潜藏着一种呼喊,三山五岳,你们都听好了,我来了。谁来了?我李太白来了,我这一叶小舟在你们看来好像是孤帆,但这是前进的帆。我从哪儿来呢?我从太阳边上来,我带着太阳的光芒而来。你想想,李白的天才表现在什么地方?他就是把地理上的实景跟自己心里想的理想的景儿能这么完美地结合起来,他不着痕迹地表达了自己心中如朝阳一样的理想。要不咱们说年轻人要早立大志呢,李白就是早立大志的人,太阳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了他的理想,他的理想的光辉和高度。

图片


最神奇的还有呢,我们刚才特别点到了一个地名儿,说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走到了安徽当涂县,当涂这地儿跟李白的关系,那真是太密切了。李白到了晚年的时候,曾打算北上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平定安史叛军,但走到当涂这个地方,一病不起,后来在当涂县令李阳冰的家中去世。这个李阳冰啊,按古代论资排辈儿还算是李白的叔叔呢,他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篆书的书法大家。李白对李阳冰非常信任,他把自己生平创作的诗文都交给了他,请李阳冰为自己编辑诗文集。李阳冰编了,这集子叫《草堂集》。大家注意啊,我们现在在书店里买李白的诗文集,往往会看到有《李白集校注》啊,《李白诗文选》呐,可你要知道李白的诗文集最早的一个版本,他的名字叫《草堂集》,可惜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这部集子了,但是李阳冰为这集子写的序却保留下来了,这就是《草堂集序》。在这篇序言当中,李阳冰非常详尽地给我们介绍和描绘了李白的一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笔下的李白是最真实的,因为他是见证李白生命最后岁月的人,这就好像当年维琳方丈是苏东坡去世的时候的见证人一样。人这一辈子,总得有几个最可亲的朋友见证你的岁月吧,《草堂集序》也成为我们研究李白最宝贵的材料之一,我们应该深深地感谢李阳冰。

在李阳冰的家中,李白即将去世,他虽然气衰、体弱,但依然写下气壮山河的《临终歌》,其实就是绝笔诗啊!在这《临终歌》里头说:“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大意是说,他把自己比作了展翅奋飞的大鹏,现在虽然大鹏飞不动了,但大鹏卷起的飓风足以激荡万世,令人永远不能忘怀。

此时此刻,年轻的李白第一次来到天门山,第一次来到当涂,在这里他唱出自己的理想,当涂两岸的青山在欢迎他,他的眼前展现的是无限的前景。李白跟当涂真的有缘,这里不仅是“碧水东流直北回”的地方,是他命运即将发生重大转折的地方,更是李白璀璨人生放射他最后光芒的地方。所以,当我们今天读《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时候,想到李白与当涂的缘分,想到李白少年时代自诩大鹏,在他临终的时候依然不减大鹏的气势,我们不由得感慨盛唐的气象在李白身上真的得到了全部的呈现。李白,无论是在他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还有晚年临终的时刻,都不曾遗失他理想的情怀,都不曾放弃对理想的追寻与执着。我想,我们今天学习《望天门山》,也可以说是在遥望我们的理想,并渴望实现我们的理想。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其中的内涵却并不短,我们只有反复读、读通、读透,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李白、理解李白,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唐朝的文化。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天反复品读唐诗、吟诵唐诗的用意所在。最后,还是让咱们在一起来重温一下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经典咏流传》第1—4季全集(诗词歌曲220首)


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忆江南》

经典咏流传: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经典咏流传: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经典咏流传:《节气歌》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录于合集 #《经典咏流传》合集
 286
上一篇经典咏流传:《节气歌》下一篇经典咏流传: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