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大突破,打一针杀死癌细胞,国产实体瘤CAR-T疗法临床获批

 文豪学者 2022-12-27 发布于山东

国内第一位打了120万元/针的抗癌药患者,现在怎么样了?

陈阿姨是一位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19年确诊,以后病情一直反反复复,得不到控制。在我国首款CAR-T产品被批上市后,她成为了中国首批“吃螃蟹的人”。

2021年6月30日,陈阿姨开始单采细胞,8月2日完成回输。在进行回输之后,陈阿姨只出现了短暂的体温升高,此外没有明显不良反应,28天后复查,检查结果显示为完全缓解,体内肿瘤已经消失。

随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陈阿姨又陆陆续续复查好几次,3个月、6个月的复查都显示肿瘤持续完全缓解,陈阿姨的治疗效果很乐观。

《科创板日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两款已经上市的CAR-T药物已经有超过400位癌症患者使用,目前国内外上市的CAR-T疗法产品都是针对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还没有一款针对实体肿瘤的药物上市。近日,网上传来了好消息,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一款新CAR-T产品的临床试验许可,而且这个新药针对的实体瘤,不论是什么癌症。

文章图片1

一、针对实体瘤,国产抗癌新药获批临床

最新消息显示,由我国药企自主研发的C-13-60细胞制剂目前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可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后进展或不耐受、现已无有效治疗手段的晚期末线恶性实体肿瘤

该药是一款靶向CEA的CAR-T细胞注射液,CEA在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这也意味着这些患者很有希望能通过这一款新药获益。

文章图片2

很多人对于CAR-T疗法不了解,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

CAR-T疗法需要先采集患者体内健康的淋巴细胞,而后将其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同时确定治疗的靶点。回输前一周需要让患者进行化疗,将其免疫水平降至最低,预防免疫系统将CAR-T细胞清除。

做完这些后,就可以将体外培养好的CAR-T回输至患者体内,这些细胞会在体内产生抗肿瘤效应,对肿瘤细胞起到杀灭效果。

治疗肿瘤的药物在价格上一般都很高,令人望而却步,CAR-T疗法是否也是如此呢?

文章图片3

二、价格大概需要多少?普通人能用得起吗?

从定价来看,国外CAR-T之间的价格大约在40万美元左右,如Kymriah价格为4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7.04万)、Yescarta价格为3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72.54万元。)如我国国内的定价大约仅有美国的40%左右,价格在120、129万人民币

即便如此,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还是难以承受。很少有家庭能随随便便就拿出一百多万,为啥CAR-T产品这么贵?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表示,CAR-T药品之所以高价,主要与两个原因相关。

1、私人定制

CAR-T药品是一种“活”的药,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历38个步骤,且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一比一定制。

2、研发成本高

临床试验的成本每位患者约150~200万元,再加上前期的一些专利研发投入、药品知识产权费用等,都是比不小的支出。

也正是因为CAR-T价格过高,导致其进医保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远超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

价格如此贵的抗癌药物,是否真的能一针见效?可以治疗所有癌症呢?

文章图片4

三、CAR-T真的是万能抗癌药吗?

1、存在副作用

CAR-T细胞在回输到患者体内后,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除了会杀灭癌细胞外,还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毒副反应。常见的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以及神经毒性,前者可表现为发热、低血压、血氧下降、呼吸困难等,后者则表现为语言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嗜睡、癫痫发作以及昏迷等。

除了这两个毒副反应外,还可能会出现B细胞缺失以及免疫球蛋白下降,继而让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上升。

2、存在耐药和复发

从远期疗效来观测,会发现CAR-T细胞存在耐药以及复发的问题,大约有20~4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对CAR-T细胞疗法无应答,30~60%的血液肿瘤患者在治疗后1年后出现了复发、再进展。

文章图片5

任何癌症新疗法的上世都会给无数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对此不能盲目跟风,具体的治疗方案要由专业医生制定。#被遗忘的癌症#

参考资料:

[1]《多款1类新药通过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包含多种适应症》.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2.12.19

[2]《CAR-T治疗的基本流程是什么样的?疗效到底如何?一文读懂!》.医学界血液频道.2022.9.4

[3]《CAR-T全流程管理——毒副反应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2021.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