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名地:博爱(射犬)

 zqbxi 2022-12-27 发布于江西

       博爱县位于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北部,北与晋城市泽州县毗邻。东与焦作市区、武陟县、修武县接壤,西隔丹河与沁阳市相连,南与温县隔沁河相望。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1927年建县,县名取自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之“博爱”二字。博爱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所辖6镇2乡,总面积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0万亩,人口38.5万人。是联系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通道,地处中原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是区域的节点、发展的福地,被誉为“金博爱”和“太行山下小江南”。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俯瞰“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


白马沟观音寺-博爱古迹之一

白马沟观音寺位于博爱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金城乡白马沟村,寺院座北向南,南邻沁河,北靠太行。观音寺堤环水绕,水色秀丽,树木林立,景色宜人。白马沟观音寺的历史可上朔到北魏,原有山门、照壁、中佛殿、大佛殿、厢房、配房等房舍四十多间,由于破坏和自然损坏等原因,现仅存中佛殿、大佛殿等4座13间。寺内原有一尊石佛造像,经专家组考证,鉴定为北魏石刻,属国家一级文物,现存县博物馆内。寺内现存有碑碣、石刻、石雕造像等文物及古建遗迹。据此判定,北魏时期,这里佛教已很兴盛,也有较大规模的建筑。观音寺历史悠久,建筑独特,文物较多,是我县唯一的、最古老的古建筑群,对考证北魏以来佛教在华北地区的传播、挖掘祖国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汤庙大殿-博爱古迹之二

成汤庙位于博爱县城东北3公里处的柏山乡上屯村学校院内,大殿坐北向南,院内堤环水绕,水色秀丽,树木林立,青枝绿叶,景色宜人。

成汤庙始创于大元元贞元年(即公元一二九五年)。原有山门、拜殿、照壁、东西厢房等十余间房舍,由于破坏和自然损坏等,现仅存拜殿、主殿房舍各三间以及碑碣等文物古迹。成汤庙历史悠久,建筑独特,对考评、挖掘祖国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帝庙大殿-博爱古迹之三

汤帝庙位于我县孝敬乡东王贺村北头。原有山门、照壁、东西厢房等十余间房舍。1958年大跃进时期被拆除,仅剩主大殿一座。此殿座北朝南,阔三间,主体建筑面貌仍保持了元代建筑的特征。汤帝庙大殿是比较纯的元代建筑,其斗拱和建造艺术颇高,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仍牢固如初。大梁头朝北是元代建筑一大地方特色,碑上还记载了明末农民起义,不骚扰百姓的事迹。该建筑对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人文历史有较高的价值。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哙庙大殿-博爱古迹之四

樊哙庙大殿位于博爱县城南三公里处的清化镇北朱营村学校院内,紧靠詹泗高速公路,新济公路贯穿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樊哙庙大殿座北向南,是元代为纪念秦末刘邦身边的大将樊哙而建造的。大殿建在高台之上,宏伟高大,粗旷壮观。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仍十分牢固,其斗拱和建筑造型艺术颇高,大梁头朝北是元代建筑一大地方特色。樊哙庙属大殿,历史,建筑独特,对考证元代建筑和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卜昌明清民居-博爱古迹之五

寨卜昌明清民居村位于博爱县东南5公里处的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沁水,山水秀丽,四周粮田遍布、物产丰富,西为温博公路,北为詹泗高速公路,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寨卜昌明清民居现存130座、400余间,明末清初的已是少数,多数是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民居整体建筑是封闭式一进二四合宅院,形式大同小异,但各有千秋,且用料讲究,造型美观。寨卜昌明清民居将北京的四合院和南方的楼阁式建筑融为一体,具有黄河以北怀庆地区明显的地方建筑特色,是明清民居中数量最大,建筑质量上乘,建筑形式独特的民居;绘画、石刻精湛细腻,有较高的文化艺术鉴赏价值。寨卜昌明清民居被县委、县政府拟定为文物旅游区;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山寺-博爱古迹之六

中原古刹月山寺位于我县月山镇,面积9平方公里,始建于唐代,时名“清风寺”。明永乐三年改为月山寺,沿用至今。月山寺依山而建,雄伟壮观,历史上曾与白马寺、少林寺并称为中原三大名寺,为豫北地区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

历史上,月山寺为中原四大佛教寺院之一。即东有开封相国寺,西有洛阳白马寺,南有嵩山少林寺,北有月山宝光寺(月山寺原名)。月山寺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当时寺院规模宏大,有房舍千余间,寺僧数百名。除正寺外,在寺东山坡上,还修有东西下院,兴办义学。东下院习文、学医,西下院习武,传授“八极拳”。

整个寺院山水秀美,环境优雅,寺内还有“清风殿、连环井、凤凰台、苍公洞、大士阁、望景台、将军柏、课蜜泉”等8大景和“金鸡叫、玉碑亭、七星塔、藏经楼、迎风壁、水龙头、小浅井”等7个小景。

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月山寺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关清真寺-博爱古迹之七

西关清真寺位于博爱县城西关街中段路北,其建筑宏伟,规模之大,为全省最大的穆斯林清丅真寺之一。 西关清真寺据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仅三间殿房。明清以来又重修多次,逐步扩大,增修了大门、二门、三座大殿及厢房、讲堂等古建筑九十九间,1995年由省古建所设计在古寺院的北侧又增修了五间仿古门楼、九大间礼拜殿,现共有殿房一百一十四间。古、新寺殿浑为一体,美丽壮观,总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二千余人礼拜。 西关清真寺建筑形式似凤凰回头看牡丹。大门为凤凰头,中轴线的各大殿为凤凰之身,窑殿顶为凤凰尾巴,寺院南北厢房各九间楼房,为凤凰两翘。进二门往北东边是宏大的沐浴室,能同时容纳百余人沐浴。南边三间是退思轩,均为欧式建筑。 西关清真寺保存完整,古建群规模宏大,雕刻艺术极高,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民族艺术特色,为全省之罕见,对研究我省伊斯兰教文化和建筑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头石-博爱古迹之八

金伞山位于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东,为太行山一支脉,因其山形象一把撑开的大伞而得名。山上有一座金伞山寺,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山腰有一山洞,名曰龙洞,又称神仙洞。龙头石就斜插在洞口的山体上,离地1米多高,露出山体的部分高约0.8米,长约1.5米,形如伸颈探水的龙头,在石头上还隐约可见龙形线刻,石刻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可是当地百姓嫌其刻痕模糊,在原来的线形上又重新雕凿,反而弄巧成拙,使原来的面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龙嘴部分也遭到破坏。龙头石、龙洞、金伞山寺一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形成年代、创建时间、历史渊源、文物价值等,还有望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研究,揭示其价值所在,这些文物开发将对当地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雍奴候河内太守寇恂墓考--博爱古迹之九

寇氏祖莹位于太行山南麓博爱县月山镇乔村北地,焦枝铁路南侧,西临丹河,北依太行山,依山傍水,竹林环抱。墓地坐北向南,南北240米,东西100余米,面积约两万余平方米。埋葬寇氏先人八十余代。寇恂立为始祖。

六堆峪旧石器文化遗址--博爱古迹之十

六堆峪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博爱县城东北10公里,属寨豁乡馒头山村委管辖。这里是太行山系,遗址在村北山坡上和山中腰、山底部,面朝阳,山下有石河,遗址半山腰有崎岖小道,为当时的人们打猎、饮水、居住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博爱县志记载:1958年群众在该遗址拣到龙骨化石二十余斤,因成碎块,辩不清何动物化石,现存于县博物馆内。1960年,又拣到有动、植物化石,并发现原始人类住的山洞和古小地坑等。1973年在山洞内拣到一个新石器时代石斧。之后又拣到些石柱、石片等。经考证,该遗址在三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居住过。1996年6月博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馒头山六堆寓村又是革命根据地,有“小延安”之称,八路军常在这里驻扎打游击,抗击日军。六堆寓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证实了至少在3万年前之里就有原始人类居住,填补了焦作人类旧石器时期活动的一些空白,这些遗存和石器详实地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活信息,把焦作、博爱一带的人类文明起源向前推了数万年。这里延续时间之长,遗存之丰富是全省罕见,对我国考古研究是一大贡献,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教材。2008年6月,六堆峪旧石器文化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金城龙山文化遗址--博爱古迹之十一

西金城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博爱县城东南7.5公里的金城乡西金城村。城址废弃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建筑年代应在龙山文化中期前后,距今约4000多年。西金城村历史悠久,周朝称金垒国,唐称“金亭”,清代为西金城镇。西金城龙山文化遗址近代曾出土有磨制石锄、石铲、石刀,并有大量绳纹、网纹灰陶片、少量红陶片,还有一个不完整的鹿角化石,内涵十分丰富,1989年博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夏季,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保护项目办公室委托,山东大学考古队开始对西金城龙山文化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至2007年冬季,经过4次发掘和钻探,发掘共计面积5200平方米,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一座,基本搞清了城址周围的古地貌和经济生产区划,并首次在遗址中发现小麦遗存。龙山文化城址大部分在村舍之下,城墙位于地表1.5米以下,残高2米至3米。北墙长560米,西墙长520米,南墙长400米,东墙长440米,周长近2公里。墙宽约10米—25米。城址平面大致呈圆角长方形,面积达30.8万平方米,在西墙和南墙中部有城门,北墙、东墙和南墙外侧发现有小河或排水沟环绕形成的防御壕沟。城址筑于生土之上,被第5层叠压,该层出土陶器属河南龙山文化晚期,表明城址的废弃不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南墙出土的陶片,一片为泥质方格纹罐的残片,方格纹大而浅乱,时代特征应属龙山文化中期前后。另一片为泥质黑皮陶小杯的底部残片,虽可断为龙山时期,但具体的年代特征不明显。该城址的建筑和使用年代很可能在河南龙山文化中期前后,进入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废弃。这次主要发掘出土龙山文化完整或可复原陶器数十件以及典型标本500余件,其中罐类占大多数。出土各类龙山文化石器近300件,多为残断,主要器形为铲、刀、镰,另有少量斧、镞、砺石和石芯等。尤其在居住堆积的灰坑中,浮现出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炭化遗存。西金城城址是目前河南省发现的第11座龙山文化城址,也是豫北发现的第5座同期城址,尤其该城址和温县徐堡龙山城南北相距仅7.5公里,表明豫西北和中原腹心地带的郑洛地区龙山城址均较为密集,充分显示了中原地区龙山时期社会急剧转变的历史面貌,对研究中原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该城址周围谷地貌和经济生产区划的宏观恢复,也是河南省龙山城址以往考古工作的新突破,尤其小麦遗存在河南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中还是首次发现,对研究小麦在我国的出现和传播路线以及中原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人地关系演变,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008年6月,西金城龙山文化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金城老君庙--博爱古迹之十二

东金城老君庙位于博爱县城东南8公里的金城乡东金城村北头,座北向南,地势优越,是一处道教活动场所。 道教活动场所在我县较大规模的仅此一处,现在仍住着一位70余岁的道士。1996年博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始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碑记为康熙三年重修正殿集资碑,康熙三十六年、三十八年又重修过药王殿、火神殿、十大阎君殿等。而后又逐步扩大到房舍50余间,58年大办钢铁修桥、修路把殿堂拆了一部分,文革中又拆毁一部分,现存大殿、厢房、配房24间。老君庙正殿面阔三间10米,进深二间6米,正殿东西侧各有配房三间,殿前各有东西厢房三间,大门东侧现存药王殿三间,殿前有卷棚三间,殿内现存康熙三十六年和三十八年重修集资碑两块,大门西侧有西厢房三间,各个殿房均为硬山。此庙对研究古代建筑风格以及道教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8年6月,东金城老君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新庄清真东大寺--博爱古迹之十三

大新庄清真东大寺位于博爱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新庄村,北靠太行山,西临丹河水,是人世代居住的回民的信仰伊斯兰教圣地。该寺应始建于元代。据元史和《怀庆府志》所载,公元1219年,元代大将军曷思麦里率部西征,打败花剌子模(即回回国)国王,征乞卜察儿部,曷思麦里又回到中亚带来更多回回军,随元太宗东征。太宗三年(公元1231年)驻军于怀孟路(河内县),部分军队屯集太行山下即古称后辛庄村一带,由于常年驻扎,便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村落也逐步扩大,后辛庄亦改为大新庄。按回族的风俗习惯要集体礼拜,便盖起了小型建筑—清真寺。雍正二年重修清真寺,近现代也不断修缮,并扩大了规模。清真东大寺建筑群东西长80余米,南北宽50余米,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建筑殿堂102间,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宏伟壮观,是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现存中轴线上建筑有月台高1米,三面花雕石栏杆;月台后为卷棚,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无墙,由12根柱子支撑。紧接卷棚的为拜殿七间,檐高5.5米,面阔30米进深三间14米;与拜殿相连的为窑殿,面阔五间20米进深三间12米;以上三座大殿连为一体、四通八达,主要作礼拜用,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大新庄清真东大寺建筑古朴典雅,既科学又实用,建筑艺术极高。窑殿澡井建筑是一特色,高丛古殿之上,标志明,采光好,便通风,这是汉民族古建所没有的。木雕工艺具有民族特色,对考证研究民族建筑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大新庄清真东大寺,是河南省最大最早的寺院之一。 2008年6月,大新庄清真东大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耕织图--博爱古迹之十四

耕织图为石刻线描图画,共4块石刻,20幅图片。记载清代晚期豫北人民男耕女织的劳动景象,现存于县博物馆内。此图原在博爱县城南20里的坞庄村杜盛兴家马房院大门楼上镶嵌。解放后,迁至杜家祠堂的大门过道墙上,一九七八年,县里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一九八四年收入博物馆保存至今。 耕织图石刻生动地展现了劳动人民耕田、浇水、施肥、收割、摘花、纺线、织布等劳动景象。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加工棉花系列图刻石,对我国研究农业史、科学史和艺术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特别是纺织过程和《天工开物》里描述的程序基本相同,但又有区别,为研究我国清代晚期棉纺织操作程序增添了形象的实物资料。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耕织图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王庙--博爱古迹之十五

大王庙位于博爱县清化商贸城,与博爱商业群遥相应和、与日俱新,巍然屹立。据史料记载,大王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这是当年以晋商为主,联络各地商人集资捐助所创建,涉及政治、经济、交通、地理、民风、民俗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群众辛酸苦辣的处境和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是古镇清化商贸繁荣的象征。

    寨卜昌村

  焦作一带有不少地名与“武王伐纣”的传说有关:据传周王朝建立后,武王武王伐纣时,姜子牙占卜的地方叫“卜昌”。武王的部队离开“卜昌”向东北方向前进,在今焦作市东遇到百姓的热烈欢迎,那地方便得名“待王”,然后武王在今焦作市最东边整军,修兵演武,以备最后的决战,从此那地方就叫“修武”。虽经过无数次风云激荡,3000多年的轮回,但这些地名却一直传承下来。

  200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考证明末清初的民居、民俗、建筑、工艺、文化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依据。

7d739bbbgb6c281c0d91d&690.jpg

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卜昌村位于博爱县城东南五公里处,西为温博公路,南为沁河平原,北为郑晋公路。明清时代,寨卜昌村在朝做官的人很多,家世显赫。明末清初王氏家族王振德创建了“泰顺号”,有店铺270多个,遍及全国各地,由于经营有方,嘉庆、道光年间生意达到高峰,创建了大规模的清代民居。建筑形式多为一进二宅院,西为正院,东为跨院,融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这里保存了100多座、400多间建筑豪华、质量上乘的古代民居。

4a6f6086t78e97b6bf836&690.jpg

寨卜昌民居简介

       走进村内,造型大同小异的古建筑群尽收眼中,村中现存民居130余座,400余间,其中重点保护民居90座,335间。建筑年代从康熙至光绪跨越200多年,整体建筑是一进二封闭式四合院落,建筑格局相对比较固定,形式大同小异,但各有千秋,且用料讲究、造型美观、绘画、木雕、石刻精湛细腻并且将北方的四合院与南方的楼阁式建筑融合为一体,具有中原地区明显的建筑特色,是河南省民居中保存量大,建筑形式独特质量上乘的民居,被称作“怀川大宅门”。

4e748ed0tx6BQzaeb3c42&690.jpg

石刻对联

4a6f6086tb91ec13ae5d7&690.jpg

王氏祠堂大门

7d739bbbg78ad0ce42278&690.jpg

游客在探古寻幽,寻找历史遗迹

4a6f6086tb91ec6bb5f33&690.jpg

王氏祠堂大门外五百年古槐

4a6f6086tb91ef80fd1ed&690.jpg

光绪碑译文

4a6f6086tb91efd697a24&690.jpg

道光碑译文

4a6f6086tb91f037242cf&690.jpg

嘉庆碑译文

4a6f6086tb91f08f128e0&690.jpg

王氏宗祠二门

4a6f6086tb92a9f5aea75&690_副本.jpg

上房

7d739bbbgb6c28268c066&690.jpg

房檐处精美的木雕

4a6f6086tb92a8901adcd&690.jpg

轿车

4a6f6086tb92ab0215dcc&690.jpg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建军纪念碑

4a6f6086tb92abb09b146&690.jpg

十一、十二号院这样的宅院有90多处

7d739bbbgb6c28417ef61&690.jpg

古老的寨墙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