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生不同》:透过MBTI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面对自己

 静逸阅读 2022-12-27 发布于北京

前两天和朋友聊起当年职业方向的选择,朋友说,再选一回,我一定不会入现在这行,这根本不适合我啊。确实,很多人都有同这位朋友类似的苦恼,时常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对自己产生怀疑,怀疑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方向是否正确。

大多数朋友在做选择的时候,会习惯性地首先从喜好出发,喜欢甲弃乙、喜欢A弃B,但是,鲜少有朋友考虑过,喜欢的究竟是不是就是适合的。当然,如果能够选择到既喜欢又适合的职业固然很好,只是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在选择了喜欢的职业之后渐渐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职业。

如何在兼顾自己喜好的同时,又能够将目标锁定在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上呢?下面,就来聊一聊这本《天生不同:人格类型识别和潜能开发》。

《天生不同》的作者伊莎贝尔·迈尔斯和彼得·迈尔斯是母子,伊莎贝尔·迈尔斯离世时,将MBTI的版权留给了彼得·迈尔斯,彼得·迈尔斯则进一步完善了MBTI。

MBTI,即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由伊莎贝尔·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是将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8种类型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从而组合出十六种人格类型。

彼得在《再版前言》中提到,彼得的母亲和外祖母是在二战期间对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产生兴趣的。

战争原因,那时的女人们需要走进车间,接替奔赴战场的男人们完成遗留下来的工作。但是,这些女人完全没有工作经验,如何将她们安排到最匹配的工种上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带给这些女人舒适愉悦感,成为凯瑟琳母女思考的问题。

起初,凯瑟琳母女四处寻找进行类型测验的人却一无所获,于是,她们决定以荣格理论为基础,亲自编制一项人格测验。1943年,她们终于编制完成了第一版MBTI。

其实近年来,有关于MBTI的话题不少,大家或许都曾从不同渠道对MBTI有所耳闻。《天生不同》一书,从理论基础讲起,转而对16种人格类型进行梳理,分四大部分将MBTI理论传递给我们。

要提一句的是,整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并不存在我初以为的理论绕不懂的尴尬局面。恰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新在《推荐序》中所讲的那样,或许因为本书的作者并非科班出身,所以少了些行规的羁绊,从而更接地气一些。

整本书读下来,个人感觉受益最多的是第三部分《人格类型的实际应用》。这一部分内容分五章分析讨论了人格类型识别在婚姻、早期学习、职业选择等方面为我们提供的帮助。

早在1965年,哈罗德·格兰特博士就在给奥伯恩大学新生们的问卷中提到了有关工作选择的问题,并根据同学们做出的回答对新生们进行了人格类型识别。结果显示,有5种人格类型的学生认为“具有稳定的发展前景”是理想工作的重要特征,而这5种人格类型全都属于感觉型;另外,在8种偏好“直觉”的人格类型中,有7种将对理想工作重要特征问题的回答,锁定在了“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特殊才能”或“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上。

其实MBTI人格类型识别在职场上能够给予我们的帮助,并不仅仅停留在职业方向的选择上,它在日常工作交流、团队交流等方面,都能为我们提供帮助。

网上有一种声音说:MBTI是科学算命。其实,MBTI作为测评、测试工具,它为我们展现了可供我们选择的多种可能性。就拿职业选择来说,MBTI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我们可能适合的职业选择,而并不是锁定职业方向。最终的选择权始终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人人生而不同,MBTI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对人格类型进行识别,每一个人都能够透过这个理论重新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