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代的卧底:年仅22岁的隐蕃

 阿呆码字 2022-12-27 发布于江苏

魏国大司马曹真上书给朝廷,说蜀国经常入侵为寇,请求率部从斜谷出兵去讨伐蜀兵,其他的将领也各自几路并行。

魏明帝同意了曹真的请求,诏令大将军司马懿从汉水由西城进兵,和曹真在汉中汇合,其他的将领从子午谷和武威出兵。

司空陈群上谏说,太祖皇帝(曹操)昔日去阳平进攻张鲁,虽然已经多收豆子小麦用来增加军粮,但是最后还是缺粮。斜谷是个险要之地,难以进退,运粮困难,也必定会被敌人堵截,如果多留兵守卫,那么损失也会很大,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才是。

魏明帝听了以后,采纳了陈群的建议,曹真又再次上表要求从子午谷出兵,陈群还是说不可行,而且大规模出兵所用的花费巨大。

魏明帝就把陈群的上表拿给曹真参考,下诏让他看看是否可行,结果曹真以诏书为据直接立即发兵,从子午道进兵。

诸葛亮听闻魏兵到来,就在成固赤坂等曹军,又召来李严让他带着两万人去汉中,上表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因为李严原本是是江州都督,现在带兵去汉中,所以让他儿子来接替他。

当时连续降雨三十多天,栈道毁坏。

魏国太尉华歆上书给魏明帝,建议他以治国为先,征伐为后,国家应以百姓为基石,百姓又是以衣食为本。假如国家不再有饥寒,百姓和君主上下同心,那么吴国和蜀国这样的敌人根本不足为惧。

少府杨阜也上书给朝廷,举例了昔年周武王去孟津观兵,在流河的时候,有白鱼跳进了武王的船中。当时的诸侯们都说是时候可以伐纣了,但是武王说,现在根本不是伐纣的好时机,于是还兵。杨阜说,出现了这种吉兆,武王都还有犹惧,更何况是有灾害呢。如今吴国、蜀国还未平定,我们刚刚发兵,就连降大雨,粮食物资转运之劳苦,花费之多,话说应知难而退。如果让大兵困于山谷之间,进又没什么收获,退又不得退,这不是王者之兵的道术啊。

还有散骑常侍王肃也上书劝谏魏明帝,这个时候不宜征伐。

于是,魏明帝下诏给曹真,让他班师回朝。曹真还师以后,在公元231年三月,因病去世。

孙权这个时候放话说要兵至合肥,征东将军满宠上表魏朝廷,要求召集兖州和豫州的部队集合,结果传来消息,说孙权已下诏退兵。

满宠觉得,敌人大举退兵,并非是真心,一定是个计谋,假装退兵,让魏国跟着退兵以后,他们再乘虚进兵,是为了攻其不备。于是,满宠上表朝廷说明情况,向魏明帝请示,不要退兵。

过了十天来,吴军果然又兵临合肥城下,结果没能攻克,这才真的退兵。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人出现了,那就是隐蕃。

青州人隐蕃逃奔到了吴国,一开始孙权没有召见他。(其实隐蕃是受魏国指派,过来吴国诈降,在吴国谋个职位以后,和吴国大臣结交,以便后面实施离间计,挑起东吴内乱。)

于是,隐番就上书给孙权推荐自己,说自己是效仿陈平投奔刘邦,还有,当时商纣王无道,微子多次劝谏无效,最后抱着祭器逃离了。说自己放弃封地,来投奔吴国,这么长时间,吴主都没有召见自己,还说自己有许多建言想法,都无法让吴主知道。

当时,隐蕃只有22岁,孙权看了这份上书以后,也对他产生了兴趣,于是便召见了他,和他谈论一番后,隐蕃对答以及时务的分析都有模有样。

当时侍中右领胡综也在座,后来孙权就问胡综,隐蕃这个人怎么样呢。

胡综说,从他的上书看,语言有东方朔的风范,巧言诡辩像弥衡,但是才能都比不上这两个人。

孙权又问,可以让他做个什么样的职位呢,胡综说,现在不能让他治理一方,就暂且安排个小职位试试吧。

于是,孙权以隐蕃为廷尉监。

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几次赞称隐蕃有王佐之才,特别是郝普,他和隐蕃关系非常好,常常替他抱不平,认为太屈才了。

于是,隐蕃门前车马云集,宾客往来不止,自卫将军全综开始,都纷纷与他交往,只有羊衜和宣诏郎杨迪,没有和隐蕃来往。

潘濬的儿子潘翥也和隐蕃周旋其中,还给隐蕃送礼,被潘濬知道后,非常生气的责骂了儿子,并且还让他去受罚一百杖责。

其实潘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以后的灾祸,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他的行为,直到后来隐蕃被诛,大家才明白过来。

果然,没过多久,隐蕃在吴国叛乱,事情败露后连忙逃走,后来被抓了回来诛杀。

孙权因此而痛骂了郝普,郝普心中惶惧不安,自杀身亡。朱据虽然没被下狱,但是被禁止入殿,不可以和亲信好友来往,相当于是禁足了,过了很久才解除禁令。

这个年仅22岁的三国时代的卧底,把吴国内部搅得一团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