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2021年了还有人相信古人用120斤的大刀 这见识连古代皇帝都不如

 新用户31928497 2022-12-27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关于古代兵器的重量,一些半瓶子晃荡的网友最喜欢拿刘铤120斤的大刀说事,彷佛那是电,那是光,那是宇宙的真理.现在都是2021年了,朱元璋和康熙等人都入土数百年,他们要是看到这些人的迷信,估计会在九泉之下都笑岔了气.

文章图片2

(这是卢象升的140斤大刀,注意,它没开刃)

所谓的百斤大刀实物都是明清时期的产物(没有发现明清以前的百斤大刀文物,如果谁有,请把答案写在回复里,让大家开开眼),大多是明清武举考试的产物(卢象升等人是少有的例外),它们诞生和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在此之前的唐朝武举主要考试射长垛、骑射、马上长枪刺木板、步射(草人)、翘关五个基本内容,此外考生还要长得帅/个子高/家世好(凡触犯令者、工商之子、州县衙门小吏,不得参加考试,民间故事中的秦琼就不符合唐朝武举标准),这三项内容也是唐代武举人选拔的主要内容.宋代武举也只要考核骑射和步射功夫,根本不考刀枪功夫。

文章图片3

明代武举的开创者朱元璋也不考大刀功夫,他早年主持武举考试只考算术和骑射(试之书算、骑射),到洪武20年朱元璋干脆就取消了武举考试。朱元璋本人就是马上长枪的强人(武艺至少在80左右),他在明军中提拔人才用的方式就是长枪比武,他让所有没有取得战功、有心进步的明军高手都到京城,让他们用长枪车轮战明军枪法第一人王铭,和王考官真刀真枪较量后才予以提拔。

文章图片4

明军中也有大刀传承,但这只是明军中少数将门才有的传承,不是最常见的兵器,戚继光就认为“如斧、钺、锤、挝、大刀、钩镰之类,胆大艺精,能独马出入阵中者,间或有之,不可以教队兵,不可堂堂当大敌”。《武备要略》一书也认为“大刀利于马战“,“夫大刀利于马战,乃将家之技”,不是几代砍人的将门世家培养不出来。

文章图片5

明代培养大刀高手成本很高,需要“有力之士,兼以快马,而手法为要,格开彼器,便能近身”,所以当时要么是将门子弟从小找人训练(比如刘铤,他的家族就是数代将门子弟),要么就是民间土豪子弟练习,这些人背叛明军造反的可能性都不高。明军中这些土豪、权贵子弟使用的大刀也就是大刀模样的杠铃,真上战场他们并不使用,刘铤在辽东最后一战可是用宝剑督战的。明朝实战用的偃月刀重量是五斤,折合现代的重量不过是六斤,这已经是明代实战刀之最。明代一般长刀是1.6公斤左右,著名的眉尖刀也不过在2公斤左右。

文章图片6

明朝大部分时间里,武举考试依旧不用大刀,军中训练的格斗兵器也以长枪最为常见。直到1619年(明神宗万历47年)这个传奇的年份(这一年科举诞生了明末众多大佬),武举考试的初场才变成“试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百斤大刀才正式进入考核内容。

百斤大刀在清朝武举被广泛使用,但康熙皇帝依旧觉得这种兵器练习、考核方式无用。康熙十七年亲政后的康熙就下旨说;“武举取士,拔其韬略谙通弓马娴熟者,以备将才。至于开弓、舞刀、掇石,俱属虚文无益,以后俱不必试”,直接说舞刀、掇石就是花架子不管用。康熙本人能拉15个力的强弓,他说这话可不是学渣要挽尊,而是真觉得舞百斤大刀无用。此后的清朝武举还是保留了大刀考核,但只限于汉人考生,八旗子弟和蒙古人这些清朝核心子弟并不考核。满清在兵器上都注意区分满汉,火枪、火器等武器上的差距一目了然,如此不看中大刀显然还是觉得它不实用。

文章图片7

明清时期百斤重的大刀考试要求是抓刀先耍一个左右闯刀过顶,再接一个前后胸舞花,这只能看出使用者会使用超重练习兵器发力,看不出持久作战能力。从宋朝到明清顶级的武艺传承却都讲究持久,宋朝禁卫军考核枪法要求士兵们枪枪都刺在靶子上,禁军中高手能够一次连刺500次以上,“枪手之高强者,则有五百、六百撺者”,在大宋禁军考核部门看来这是“力愈强,则斗力,撺力愈高”,能完成这一套标准动作的士兵就有奖金拿。明末的石敬岩教人枪法,也是拿着八斤长枪每天进行数百次高强度练习(“先练戳,戳不许多,四伐五伐则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为度。戳不竭力,则手臂油滑,初址不固,临敌无以杀人矣。以渐加之,必日五百戳,几百日而后戳固焉。”)。

文章图片8

这些练习方式符合高强度的格斗要求,今天的拳击等比赛,职业运动员一场比赛最多可以打出近千拳,兵器格斗要保证数百次高频率输出非常累人,高手们拿着七八斤两的长枪还只能勉强做到,用杠铃一样的没开刃大刀自然就只能玩个刀花了。如果还有人迷信百斤大刀或者铁锤,麻烦他试试八磅锤看他能玩几下,千万别以为连续挥舞几十下就牛了,在战场上数百下都是常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