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永正医案:快速治愈背后的中医智慧

 罾事物语 2022-12-28 发布于湖南

快速治愈背后的中医智慧

中医执业医师  宋永正

去年,儿子有事特别悲伤,泣涕俱下,一时间两个鼻子完全堵塞,越醒鼻涕反而越出不来,我看着都难受。此情此景,很多人曾经有过。忧伤肺,肺开窍于鼻。鼻子因为忧伤流涕而堵塞,病位在肺,病因为忧伤。我想起《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的一句话:“忧伤肺,喜胜忧”。既然哭为悲忧,则笑为欢喜。我知道儿子最怕挠痒痒,一挠就笑。于是立马挠他胳肢窝,儿子极力躲避,我按住他一顿猛挠。儿子不胜挠扰,大笑不止。我挠了几秒放过了他,再让他抽抽鼻子,通了!就几秒时间,神效。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大家都读过。范进屡试不中,突然金榜有名,大喜过望,竟然神智迷糊,除了大喊:“啊,我中了”,其余一概不知。他岳父是个屠户,见到范进,迎面一记响亮耳光,范进瞬间神智清醒,恢复到正常。这是小说,不要以为作者无中生有,这是现实中一定有的事情。因为这正合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喜伤心,恐胜喜”的要旨。

范进大喜过望,心神焕散,失去常态。而一记巴掌让他处于恐惧之中,心神反而归于正常。这其中有五情五脏五行的关系。《黄帝内经》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志为喜;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在志为恐。这个案例,关乎心与肾,涉及水克火的中医智慧。不读经典,或许不接受中医的读者,不能读懂此处情节。

医家叶天士有一个有趣的案例。讲的是一个产妇久产不下,非常危险,叶天士被请前往诊疗。叶天士并不把脉望诊,他来到产妇一墙之隔的房间里,手抓一大把钱币,奋力砸向墙壁,只听见哐当一声巨响,随即就是哗啦哗啦钱币跌落地面的声音。众人正在困惑不解之中,但婴儿却已呱呱落地。此事听起来就像讲天书一样神奇,患者亦将叶天士尊为神仙,但他只不过践行了《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道理。产妇突然受到惊吓,“恐则气下”,下行之气帮助婴儿顺利产出。

旧时小说里常有某人诞生于雷电交加之夜的情节,其实是孕妇受雷电惊扰,恐则气下,更容易突然生产。

说到叶天士利用“恐则气下”助产的案例,不禁要提我自己的一个案例。一位10岁小朋友,晚上要起夜多次,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反复问诊,了解到小朋友父母关系不好,常吵架。在小朋友幼小的时候,夫妻两人经常当着小孩的面大打出手,小孩自小处在惊恐当中,恐则伤肾,而肾司二便,肾气不固,故晚上起夜次数多。于是处方中健脾的同时加入补肾的药物,效果很好。

一些父母在小孩顽皮时,采取恐吓的教育方式,比方说小孩是捡来的,或者说是在产房里抱错了娃,或者说要把小孩放到孤儿院里去,或者说扔到桥洞下面……如此种种,都会让小孩没有安全感,如果娃娃长久处于惊恐之中,成长中可能难有远大志向,也可能难有坚强意志,甚至发育迟于其他小孩……

再回到快速治愈背后的中医智慧这个主题上来。比如我在“我用最简单有效的方子止泻”一文中提到给一个10个月大的娃治拉肚子,此娃拉血丝与鼻涕一样的东西,一天拉10多次,吃了两天西药也无效。我让其家人用炒焦的米与地榆和白茅根煮水,3天就完全恢复正常。同时也让一位在美国旅游的国人用炒焦的米煮水喝,一天就止泻。其实是用“苦能软坚”、“酸涩能敛”的道理治病,米炒焦后,味苦,味涩,有此二味,就具备了止腹泻的功能。儿科名家张涤教授治小儿腹泻的方中常加石榴皮,也是用“酸涩能敛”的道理。

曾有一小孩,吃饭后打嗝不已,颇为难受,其家人与我是朋友,当即电话求助于我。此热饭入胃,胃气本以下降为顺,此为逆。是胃中热盛,热盛为火,火性上炎,故气上逆而打嗝。而水性下流,五行中水是克火的。我对朋友说,让小孩喝杯凉水试试。电话刚挂,电话又响,还是这位朋友打来的,他说,你是神仙用了法术吧,就喝了一大口水,就不打嗝了。医者若装神弄鬼,就可借此机会故弄玄虚。但哪有法术啊?分明就是运用了老祖宗的中医智慧而已。

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