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经典名方“达原饮”研究综述及肺系疾病经典名方梳理

 德寿堂图书馆 2022-12-28 发布于黑龙江

来源:《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2020年第4期


摘要

      经典名方“达原饮”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 版)》中开始作为推荐用药,被用于抗击新冠肺炎。本文对“达原饮”的古籍来源、治疗病证、现代临床及基础研 究等进行了收集和汇总,并对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治疗肺系疾病的其他 9 首经典名方进行了 古籍来源和治疗病证的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提供助力和参考。


关键词


1

前言

       疫病,是中国古代对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威胁最甚 的一类疾病。中医瘟疫理论是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吴又可的《温 疫论》代表了中医治疗瘟疫理论创新的两个重要阶段, 分别成书于疫病广泛流行的东汉末年以及明朝末年, 两位医者是在战争、灾荒、瘟疫不断的社会背景下成 长起来的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苍生大医,开创了中医 治疗外感病、温病的理论基础。

图片

       “邪伏膜原”是《温疫论》论述的主要病机学说,吴又可以此学说创立“开达膜原”之法与“达原饮”之方,诸多中医学者均将“达原饮”称作《瘟疫论》第一方。

        2003 年 SARS 期间,在邓铁涛、任继学等多位著 名中医学专家的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 院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 SARS 患者 的治疗产生了较好的疗效,该治疗方案将达原饮应用 于 SARS 病程中期邪伏膜原证的治疗。2019 年底,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称卫 健委)于 2020 年 1 月 22 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首次将中医疗法 应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其中达原饮被用于新冠肺炎 湿邪郁肺证的治疗。

       本文以经典名方“达原饮”为着眼点,对其古籍 来源、对应病证进行梳理,对其物质基础、现代临床 研究等进行收集和汇总,并分析了卫健委发布的新冠 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版第三版~第七版)中与达原饮 相关的内容,以探究其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本 研究综述是基于在中国知网 CNKI 中,选择学术期刊、 硕博、会议、报纸进行跨库检索所获得的数据资源。

       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18 年发布了《古代 经典名方目录 ( 第一批 )》,其中十个方剂临床常用于 治疗肺系疾病。肺系疾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 病、多发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负担, 某些还具有高传染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严重的医疗保 健与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生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 城市中,呼吸系统疾病为第 3-4 位死亡原因,而在农 村地区则列为第 1-3 位 [1]。随着工业发展导致的大气 环境污染问题,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 其是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袭来,及近年SARS、MERS、禽流感、甲型流感等呼吸系统传染病 的不断出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肺系疾病的危害性和 严重性。这十首方剂分别出自《伤寒论》《温疫论》《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温病条辨》《景岳全书》等中医古 籍经典著作。除达原饮外,本文将对其余 9 首方剂的 来源古籍、对应病证等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中药 治疗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进一步研发, 提供助力和参考,同时也为后续的肺系经典方剂研究 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

达原饮

2.1 来源古籍

       《温疫论》成书于 1642 年前后(明朝末年),是我 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为温病学独立自 成体系的标志性著作。中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两部著作《伤寒杂病论》《温疫论》均成书于中国古代 疫病流行的高发时期(见图 2)。这种情况下,一是疫 病的流行向医学提出了发展疫病治疗理论的需求,另 一方面作者在长期的瘟疫诊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抗 疫临床经验。《温疫论》创立“戾气”病因学说。吴又 可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指出 :“夫温疫之为病, 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吴又可为之命名为“戾气”。吴又可认为“,气 者,物之变也”。他认为有可能找到针对传染病病因—— 戾气的特效药,他说“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 之到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以上对病 因性质的论述 , 限于当时历史条件 , 主要建立在推论的 基础上 , 尚缺乏实验的证实 , 但与现代医学对病原微生物的认识,有许多吻合之处 , 具有前瞻性。

图片

      《温疫论》创立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该辨 证模式围绕“驱邪外出”展开。吴又可认为伤寒中脉 络,因表入里。温疫之气从口鼻而入,初起则邪伏膜原, 在不表不里之间。创制达原饮以疏利膜原,溃散邪气。邪溃之后,可能出表,越于三经,可汗而已 ;也可能 达里,内传于胃,可下而解。温疫后期可能有顺、逆 两种情况。顺者,表里气相通,里邪下而去之,表邪 或从战汗而解,或从癍出而化。逆者,则应根据邪正 虚实的情况酌情论治。吴又可强调治疗中的三大禁忌, 即不可妄投破气药、不可妄投补剂、不可妄投寒凉 [2]。

2.2 对应病证

        如上所述,达原饮是为温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 设。温疫邪入膜原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故见憎寒壮 热 ;温邪疫毒内侵入里,导致呕恶、头痛、烦躁、苔 白厚如积粉等一派秽浊之候。此时邪不在表,忌用发汗; 热中有湿,不能单纯清热 ;湿中有热,又忌片面燥湿。当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为法。

       方用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为君药。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 ;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 宣透伏邪,共为臣药。以上三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 原,逐邪外出。温热疫毒之邪,易化火伤阴,故用白芍、 知母清热滋阴,并可防诸辛燥药之耗散阴津 ;黄芩苦 寒,清热燥湿,共为佐药。配以甘草生用为使者,既 能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开达膜原、 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 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 [3]。

       吴又可尤为重视舌苔的变化,“感之重者,舌上苔 如积粉,满布无隙,服汤后不从汗解,而从内陷者,舌根先黄,渐至中央,邪渐入胃,此三消饮证”“温疫 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午 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 邪毒传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温疫舌上白苔者,邪 在膜原也。舌根渐黄至中央,乃邪渐入胃。设有三阳 现证,用达原饮三阳加法。因有里证,复加大黄,名 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外也。此治疫之全 剂,以毒邪表里分传,膜原尚有余结者宜之。”三消饮 即是达原饮的基础上,加上三阳引经药物葛根、柴胡、 羌活和泄下药大黄,再用姜枣调服 [4]。

2.3 “邪在膜原”的现代理论研究

      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首次提出“邪伏膜原 证”,是对膜原理论的一大贡献。“膜原”一词最早见 于《黄帝内经》。中医界对膜原学说也一直存在着广泛 的讨论,其中焦点当属对膜原解剖部位的探讨。

       清代叶天士、薛生白认为邪伏膜原是湿热夹湿之 邪阻滞气机,致使表里、上下气机受阻。邵学鸿 [5] 认 为膜原大致近似于解剖学中的腹腔结缔组织。董建军[6] 将皮、肉、脉、筋、骨之间空隙的结构由浅至深分 为五个层次,以应五行五脏之气,五体之膜统称“五 膜”,是针刺治疗时需要针刺的部位。高嘉骏 [7] 认为 膜原是人体内相互联系并且广泛分布于躯体、脏腑、 分肉、胸腹、腠理之间,与其空隙之处的一个膜状组 织系统。苏云放 [8] 的系统膜原学说认为人体的三维空 间,隐态地潜藏着膜原的功能层次,提出人体系统膜 原九层功能区间划界假说。高忠英 [9] 认为,邪伏膜原 指明温邪伏匿膜原,不仅牵及上焦之膈膜,亦连及中 焦胃肠,强调邪虽离表,尚未入脏腑之里。高建忠认 为 [10],《温疫论》中指出 :“凡疫邪游溢诸经,当随经 引用,以助升泄......”“设有三阳见证,用达原饮三阳 加法。因有里证,复加大黄,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 消外、消不内外也。”也就是说,达原饮方专为“消不 内外”而设,只要有邪在“不内外”,不论病程远近, 俱可用达原饮加减治疗。唐理蒙 [11] 认为,吴又可所谓 膜原者,并不单纯是居于胃外的筋膜组织,而是以胃( 肠 ) 为中心,隔分经胃,前与缓筋相接,后则系于膂筋。

        薛伯寿《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继承心悟》记载 1例病例,男,发热 3 月余,每日下午体温 38.5-39.5°C, 胸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症见面色晦滞,头胀身沉, 胸闷咳嗽气短,有白稠痰,脘痞纳呆,口渴不欲饮,厌食油腻,恶食水果,舌质略红,白厚腻苔满布,脉 濡数。用多种抗生素未见效,中药用白虎合黄连解毒 汤仍不验,又投玉女煎、青蒿鳖甲汤之类热不退。以 达原饮合苇茎汤加减,服 5 剂体温正常。因病邪为秽湿, 而非热毒,属实非虚,为秽湿闭肺碍胃所致,所以逐 秽畅中、宣肺化痰而获效 [12]。

2.4 达原饮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以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 巨大的威胁,防疫工作严峻,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范围 内不断扩大,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作用在本次新冠 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得以彰显。

图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 版)(下称诊疗方案第三版)开始,即增加了中医治 疗的方案。该方案指出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 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 热、毒、瘀”,并且,还将“达原饮”作为“湿邪郁肺” 型治疗的三个推荐处方之一,在诊疗方案第三版中医 治疗方案中进行了推荐,并在后续的诊疗方案中,以 达原饮作为了基础方之一,对药味进行加减使用,具 体用药情况如图 4 所示。

图片

       《诊疗方案(第四、五版)》中对于寒湿郁肺、疫 毒闭肺证患者的治疗,以及《诊疗方案(第六、七版)》 对于寒湿郁肺、湿毒郁肺证患者的治疗分别随证选择 添加了达原饮中的部分药味,例如厚朴、草果、槟榔等, 在方中起到辟秽化浊的作用。

     《诊疗方案(第六、七版)》对于湿热蕴肺证患者, 选用达原饮为基本方,发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 热解毒的作用,添加柴胡、连翘、青蒿、苍术、大青 叶等,增强全方清热解表功效。

        新冠肺炎暴发后,王玉光等深入临床一线,通过 观察百余例患者,初步提出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 则治法。认为湿毒疫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从中医证 候学看来,湿毒为核心病机,湿毒蕴热、化热,进而 肺肠同病,逆传心包而表现为危重症。早期:湿毒郁肺, 枢机不利,推荐使用达原饮 [13]。

       郑文科等 [14] 将截至 2020 年 2 月 3 日卫生管理部 门以及 24 个地区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汇总,对新 冠肺炎中医证候分型、分期和方药特点进行梳理。给 出了方药推荐情况,其中达原饮在各地区诊疗方案中 推荐频次为 9 次。

        宗阳等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达原饮药物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表明达原饮中的活性化合物能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II(ACE2)结合作用于 PTGS2、HSP90AA1、ESR1 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有可能对 2019-nCoV 肺炎有治疗作用 [15]。

       阮小风等临床上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 证加用经典方剂达原饮和三仁汤治疗 1 例老年新冠肺 炎患者,首次加用中药治疗 4 天后肺部 CT 显示两肺 斑片状感染性病变较前片病变大部分吸收、好转,取 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6]。

      赵东凯等报道 1 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诊疗过程,2020 年 1 月 21 日一诊时患者寒湿内滞已久,郁而化 热,其寒邪易去,湿邪黏滞难以祛除,且易反复,予 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加减以宣肺透邪,祛寒化湿。二诊以补肺健脾,化湿行气为主。1 月 21 日肺 CT 结果 显示双肺各叶见广泛分布的小片状磨玻璃影,密度欠 均,部分病变在胸膜下,1 月 30 日部分病灶略有吸收, 达到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17]。

      王丽 [18] 采用尾静脉注射制作大鼠 ALI 模型,研 究不同解表方药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达原饮能降低血液及肺组织中 ET-1、NO 的合成 和分泌,并能抑制支气管、肺组织中 NF-кB 的表达, 从而减轻肺损伤。

2.5 SARS 防治作用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 SARS 冠 状病毒(SARS-CoV)(图 5)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SARS 自 2002 年 11 月 16 日在广东佛山市首报 病例后 , 我国乃至世界迅速形成流行态势,平均死 亡率达 11%。

图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03 年 1-4 月共收 治了 112 例“非典”患者 ,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 , 除 7 例 死亡外,其余 105 例均已治愈出院。在邓铁涛、任继学、 焦树德等著名中医学专家的具体指导下 , 该院摸索出 了 SARS 的中医证候规律 , 并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 的治疗方案。其中,将达原饮应用于 SARS 中期邪伏 膜原证患者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詹姆斯博士在 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对中医的治疗效果也给予了很高 的评价 , 称中医的经验“对在世界范围内上升为常规 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19]。

       国医名师薛伯寿从蒲辅周先生治疫经验谈非典的 辨治思路。蒲老认为,对外感热病的诊治应当融会贯 通“伤寒”“温病”“温疫”学说,方能如虎添翼。非 典之时特介绍蒲老有关学术经验精华,研究拟订八法 及方药。其中具体指出,若为秽湿之疫,吴又可《温 疫论》创达原饮之治 [20]。

       张伯礼提出,中医认为非典是温疫病,发病 1~7天内,以发热、肌肉疼痛为主。病机为湿热疫毒,侵 袭机体,蕴着于肺卫。有恶寒的应早用截断方,控制 病情发展,治疗疏利湿浊,解肌透热,采用达原饮合 升降散加减 [21]。

       袁长津等对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等网站发布的92 篇中医药防治 SARS 文献进行研究小结,合并归纳 为 12 类证候,其中邪伏膜原证推荐用药“达原饮”[22]。

      沈自伊院士曾观察到在家兔的出血热病毒性发热 模型上,当注射达原饮加减的药物后,可使作为中枢 发热炎症介质的 PGF2、cAMP 含量回复至发热前的水 平,从而产生退热效应。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医 院收治 SARS 共 37 例的总结,以温病理论为主方法治 疗,邪在半表半里、湿浊偏重以达原饮 [23]。

       中医学家任继学教授就 SARS 提出过“毒疫之邪 侵伏膜原”的病机学说。SARS 症见寒热起伏,或壮 热不退,身痛,肢体沉重,呕恶,舌红绛,苔白厚腻 或白如积粉,脉濡缓。辨证为邪在半表半里,湿浊偏盛, 湿热遏阻,选用达原饮治疗。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开达 膜原,除具有促进肠蠕动,促进肺炎吸收作用外,还具有 非常好的抗病原微生物、促进体内毒素排泄、抗炎、利 胆保肝护胃作用及对血液系统及肺损害的修复作用 [24]。

2.6 物质基础

      任慧玲等 [25] 通过实验证明达原饮具有显著的解热 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中 IL-6、TNF-α 水平, 降低肝组织中 MPO 活性有关,通过 UPLC/Q-TOF-MS分析,达原饮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皂苷、生物碱 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任慧玲 [26] 通过实验证明达原饮水提物、水提醇沉 上清液、达原饮水提醇沉上清液洗脱 4、5 部分都有 良好的体外抗补体活性,可以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 急性肺损伤的肺部水肿,减轻肺组织损伤,降低促炎 因子 (TNF-α、IL-6 和 IL-1β) 的含量,上调抑炎因子(IL-10) 的含量,降低血清中补体 C3 和 C5a 水平并改 善肺部补体片段 C3c 的沉积。

        戎兆赢等 [27] 从达原饮中获得 839 种化学成分,并 分析这些有效成分相作用的靶点,发现达原饮可能是 通过影响 CD36、CCL3、CFTR 等靶点,调控钙信号 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Hippo 信号通路、ABC转运蛋白等通路,治疗疟疾、癌症、感染性疾病。

       王金艳等 [2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 含量测定方法同时测定达原饮中芒果苷、芍药苷、黄 芩苷、甘草酸、厚朴酚、和厚朴酚 6 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安潇 [29] 用流感病毒制作家兔病毒性发热模型,予 以新方达原饮(达原饮加柴胡、大黄)治疗,发现有 一定的退热、抗病毒作用。

        赵冰洁 [30] 研究加味达原饮对湿热证大鼠急性肝损 伤的防治作用发现,它能显著改善急性肝损伤大鼠肝 组织的病理变化,减轻肝细胞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 保肝降酶作用,并指出 :槟榔主要成分为 31.1% 酚类,18.7% 的 多 糖,14.0% 脂 肪,10.8% 的 粗 纤 维,9.9%的水分,3.0% 的灰分和 0.5% 生物碱 ;知母化学成分 主要为甾体皂苷、双苯吡酮类、木脂素类、多糖类等 ; 白芍有效部位为一系列糖苷类物质,包括芍药苷、羟 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 ; 有关草果的药理作用研究一般采用粗提物或水煎液且 挥发油部分同水煎液均有作用 ;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 化合物,主要为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甙、含黄芩素、7- 甲氧基黄芩素、7- 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等 ;厚朴 有效成分主要是酚类物质。

3

肺系经典名方溯源及所对应病证

      依据《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 100首方剂的功效不同,筛选出其中常用于治疗肺系疾病 的 10 个方剂,方剂来源如图 6 所示。

图片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精华所在。辨证立法,以 法统方是中医谴药组方的基本法则。对于呼吸系统疾 病,尤其是新型传染病,中医药能够先于病原体检测 结果,依靠辨证论治及时发挥治疗作用,是中医药治 疗的优势。

       理、法、方、药体系与辨证论治原则是统一的,理、法、方、药体系是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论治是理、法、 方、药体系的实践。所谓“理”包括医理与药理,明 代医家张景岳说 :“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为尤 切。散之,则理为万象;会之,则理归一心”。方从法出, 法随证立,证是对疾病过程汇总某一阶段病因、病位、 病性、邪正关系的高度概括,用以揭示这一阶段病理 变化的本质。

      10 首经典名方具体的药味组成,见表 1《古代经 典名方目录 ( 第一批 )》肺系治疗方剂 1。

        下面,进一步对其他 9 个方剂从辨证论治和所对应病证方面进行梳理。

3.1 麻黄汤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经西晋太 医王叔和将搜集到的原书伤寒部分整理成册,命名为 《伤寒论》。《伤寒论》在《素问 · 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第一部理、法、 方、药较为完备的经典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运用了汗、 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六经又称三阴三阳, 病程发展过程中,存在太阳 - 阳明 - 少阳 - 太阴 - 少阴 -厥阴的传遍规律,但可以不传,也可以越经传变。正 虚邪盛,则病情由表入里,正胜邪却,则病情由里出表。

        张仲景根据病邪侵害经络、脏腑的盛衰程度、病 人正气的强弱,以及有无宿疾等条件,考察了外感病 的变化过程。

      伤寒初期的表证阶段为太阳病,麻黄汤主治太阳 表实证。《伤寒论》第 35 条记载“太阳病,头痛发热,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 之”。麻黄汤证为体质壮实之人感受寒邪而发病,卫气 被遏,腠理闭塞,故见恶风(寒)、无汗 ;营阴郁滞不 通,故见头痛、腰痛、身痛、骨节疼痛 ;肺气郁闭不 宣,上逆而成喘。治以汗法,麻黄开腠发汗,宣肺平 喘;桂枝解肌祛风,助麻黄发汗;杏仁宣肺降气,助麻 黄平喘;甘草调和诸药,护胃气,缓解麻、桂之性 [33]。

3.2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是由钱乙的学生阎孝忠,根据老 师 40 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总结而成。该书在 前人关于脏腑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创立了儿科五脏辨 证体系,化裁古方,研制新方,创立方剂 134 首 [34]。钱乙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 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如肺主喘:肺为华盖,属娇脏, 常不足,以宣发肃降而主身之气 ;肺病,闷乱,哽气 长出气,气短喘息;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 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 [35]。首创导赤散、泻 青丸、泻黄散、泻白散、地黄丸等清泻五脏热的方剂 [36]。钱乙重视四季气候对脏腑的影响,在“肺病胜肝”中 提到“肺病春见,肺胜肝,当补肾肝治肺脏,肝怯者, 病春也。补肝肾地黄丸,治肺泻白散主之”。

      《小儿药证直诀》原文曰 :“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肺虚热,唇深红色,治之散肺。虚热,少服泻白散”“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肺盛复有风冷,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大青膏主之”“泻白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37]。

      此方既治肺之实热证,又治肺之虚热证。钱氏认 为,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小儿脏腑柔,不可 痛击”,故其遣药组方,从不单纯攻邪,而常于祛邪之 中伍以扶正之品,使祛邪而不伤正,此即钱乙创制泻 白散之本旨 [38]。

       方中,桑白皮泻肺伏火,平喘止咳,地骨皮甘寒 入肺,助桑白皮泻肺热,且有养阴之功。二药相合, 清泻肺火,以复肺气之肃降。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 以扶肺气,“培土生金”之义。全方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主治:肺热咳喘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 红苔黄,脉细数 [39]。李时珍曰:此泻肺诸方之准绳也 [40]。

3.3 华盖散

     《和剂局方》是宋代由政府创办的专营药物买卖 的“和剂局”配制成药的处方集。大观中 (1107-1110), 宋徽宗下诏书,遴选医家,对《和剂局方》进行刊 正。其后,该方书经过多次增补,内容日益丰富,公 元 1151 年,更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的成药处方。

        方中麻黄宣肺化痰,解表发汗为君 ;杏仁、紫苏子降气消痰;宣肺止咳为臣;陈皮理气燥湿,桑白皮泻肺利水,赤茯苓渗湿行水,三味行气祛水以消痰为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成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症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膈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白润,脉浮紧 [41]。

3.4 清金化痰汤

       《医学统旨》是明朝叶文龄撰,刊于 1535 年,作 者辑录历代医家之论述,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临床 经验,编成此书。卷一论脉 ;卷二~四分述以内科杂 病为主的多种病证的证治,兼述妇人、小儿、疮疡、耳、 鼻、喉、口齿病证等;卷五~七为治疗方剂;卷八介绍 用药、药性及常用中药 [42]。

        清金化痰汤方用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泻 肺热;瓜蒌、贝母、麦冬润燥化痰,橘红、茯苓、桔梗、 甘草祛痰止咳,功效为清肺化痰,主治痰浊阻肺,蕴 而化热证,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43]。

3.5 桑白皮汤与金水六君煎

       张景岳晚年辑成《景岳全书》,囊括理论、本草、 成方、临床各科疾病 [44]。景岳认为 :“咳嗽之要,止 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45]。外感咳嗽, 必有感触外邪之因 ;内伤咳嗽,必有内伤之由,这一 认识,奠定了咳嗽从外感、内伤辨证的理论基础。

       桑白皮汤,方中桑白皮宣肺化痰,利气平喘,为 君药 ;辅以黄芩、黄连、栀子清肺泻热 ;贝母、苏子、 杏仁、半夏降气消痰,止咳平喘,诸药配伍,共奏降 气化痰,清泻肺热之功效。主治肺热痰盛,喘咳痰多 [46]。

      景岳著《新方八阵》,八阵者,为补、和、攻、散、 寒、热、固,共 186 首,自制方多且精。如列于和阵 之金水六君煎,治肺肾气虚,水泛生痰,或年迈体弱, 气血两虚,外受风寒,咳嗽呕恶,痰多喘促等症。本 方中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熟地黄 滋补肾阴,当归补血养阴,金水相生,扶正与祛邪共用,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7]。

3.6 桑杏汤与沙参麦冬汤

      《温病条辨》采用三焦辨证纲领,病程传变由浅入 深,可分为 3 个层次:上焦 - 心肺;中焦 - 脾胃;下焦 -肝肾。“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 ;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 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 终下焦。”吴鞠通运用三焦辨证与张仲景运用六经辨证 都是掌握病机,归纳脉证,区别证候,从而作为进一 步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48]。

      桑杏汤、沙参麦冬汤分别出自《温病条辨 上焦 篇》秋燥第 54、56 条,吴瑭称桑杏汤为“辛凉法”, 沙参麦冬汤为“甘寒法”。其原条文谓 :“秋感燥气, 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燥伤肺胃 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49]。

      两方均含有桑叶、沙参,功能轻宣温燥,养阴润肺, 可用治外感温燥轻证之咽干口渴或干咳。

        桑杏汤又配栀皮、香豉、梨皮清热生津润肺,合杏仁、象贝宣利肺气,清肺润肺,化痰止咳,长于生 津润肺、轻宣燥热。所治外感温燥之病位在肺卫,以 燥热为主。宜于外感温燥轻证,外感凉燥或温燥重证 邪入气分者不宜。

        沙参麦冬汤又配麦冬,甘寒合辛凉宣散,生津液 而清燥热;玉竹、天花粉清肺胃而生津润燥;生白扁豆 善消暑湿“清脾热而养阴”;生甘草生津和胃,长于清 养肺胃,生津润燥,为“甘寒救其津液”法,甘寒清 养之方。主治燥伤肺胃阴分证,及杂病肺胃阴伤证, 但惟于津液两亏之燥热者宜之,外感秋凉或夹表证多 者在所不宜 [50]。

3.7 清肺救燥汤

     《 医门法律》是清代喻昌撰著的一部临证著作。全 书共六卷 :卷一为基本理论,卷二至卷四为外感病, 卷五卷六为内科杂病。共设中寒门、中风门、热温暑 三气门、伤燥门等 14 门。每门先论病因病机及传变规 律,次立“法”,后列“律”,法为正确诊治之法则, 律为防治失误之禁例。

      清燥救肺汤是喻昌针对“诸气膹郁,诸痿喘呕, 肺之燥者”而设。治以“辛凉甘润法”。方中重用桑叶、 石膏辛凉清宣肺气,清泻燥热,合麦冬甘寒清滋而润, 构成清宣润肺之组合 ;杏仁、枇杷叶降肺逆,阿胶、 胡麻仁、人参、甘草等甘寒甘润以滋阴益气,补肺润肺, 适于温燥袭肺,气阴两伤,燥热及肺虚均较重,且肺 失清肃,气逆而喘甚为突出之重症 [50]。

4

小结

        在此次突然来袭的“新冠疫情”中,中医与西医 并肩作战,发挥了很好作用。从本文梳理的“达原饮” 一方来看,适用于新冠肺炎湿邪郁肺证型,从现代药 理作用研究来看,其具有解热、抗炎、抗肺损伤、抗 病毒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千 年的实践总结,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中经典名方无 论是从理、法、方、药的统一方面,还是临床验证方 面,均堪称典范。在面对疾病,特别是诸如“新冠肺炎” 这样来势凶猛、西医尚无特效药治疗的疾病时,重视 梳理疾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经典名方关于物质基础、病原或疾病特异性的现代分析研究,挖掘出适用于不 同疾病发展阶段、不同证型的经典方、或在经典方基 础上进行加减化裁研发,可以是临床一线和科研人员的 参考途径。(第二作者对本文贡献等同于第一作者)

注释

图片

参考文献

[1]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现代医学科技 创新能力国际比较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2009:717.

[2]  戴天章(清). 温疫论广翼 [M]. 福建科学技术出 版社 .2010:2.

[3]  邓中甲 . 方剂学 [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81.

[4]  吴有性 . 温疫论 [M]. 天津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  邵学鸿 . 膜原的实质及其病证浅探 [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3):139-140.

[6]  董建军,王维栋,王莉.经穴五膜针法浅探[J].天津中医药 .2017,34(5):329-330.

[7]  高嘉骏 , 王洪图 . 膜原部位初探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28(5):14-16.

[8]  苏云放 . 再论系统膜原论的功能层次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1):1-7.

[9]  高忠英 . 谈“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运用 [J]. 北京中医 .1994,(4): 43-45.

[10]  高建忠 . 达原饮主治邪伏膜原 [N]. 中国中医药报 .2011-12-7.

[11]  唐理蒙 . 膜原理论研究 [D]. 宁夏医科大学 ,2014.

[12]  徐宁,徐敬才 . 浅析达原饮的运用及其类方 [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5):341.

[13]  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等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 [J]. 中医杂志,2020,61(04):281-285.

[14]  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等.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 [J]. 中医杂志 ,2020,61(04):277-280.

[15]  宗阳,丁美林,贾可可,等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寻达原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肺炎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J/OL]. 中 草 药 :1-9[2020-03-14].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12.1108.r.20200209.1038.002.html.

[16]  阮小风,冯雨薇,赵康,等 . 从湿温论治重型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 1 例 [J/OL]. 上海中医药 杂 志 :1-4[2020-03-14].https:///10.16305/j.1007-1334.2020.04.004.

[17] 赵东凯,蔡鸿彦,罗威,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 例 [J/OL]. 吉林中医药 :1- 4[2020-03-19].https:///10.13463/j.cnki. jlzyy.2020.05.001.

[18] 王丽 . 不同解表方药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研 究 [D]. 河北医科大学 ,2005.

[19] 汪少颖 . 中医界“请缨”战“非典”——中西医 结合防治非典有优势 [J]. 天津中医药,2003(03):26- 28.

[20] 薛伯寿 . 从蒲辅周先生治疫经验谈非典的辨治思 路 [J]. 中国社区医师 ,2003(11):16-18.

[21] 张伯礼 . 中医对非典的认识和治疗 [J]. 天津科 技 ,2003(03):12.

[22] 袁长津,葛金文,周慎,等.中医对SARS的认识 及辨证治疗方案——92 篇中医药防治 SARS 文献 研究小结 [J]. 中国医药学报 ,2004(06):371-373.

[23] 沈自尹 . 为中西医结合战胜 SARS 进一言 [J]. 中 医药学刊,2003(07):1029-1030.

[24] 包琳,马健 . 达原饮防治传染性疾病展望 [J]. 中 国中医急症,2010,19(02):263+287.

[25] 任慧玲,严彪,梁之桃,等 . 达原饮解热作用研 究 及 UPLC-Q-TOF/MS 分 析 [J]. 中 成 药,2015,37(1):131-137.

[26] 任慧玲 . 达原饮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的治疗作用 [D]. 苏州大学,2016.

[27] 戎兆赢,杨健,王玉林,等 . 系统药理学对方剂 达原饮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J]. 中国医院 药学杂志,2019,39(12):1227-1233.

[28] 王金艳,任静,陈世彬,等 . HPLC 法同时测定 达原饮中芒果苷等 6 种成分的含量 [J]. 天津中医 药大学学报,2018,37(1):72-75.

[29] 安潇 . 新方达原饮抗病毒性发热的实验研究 [D].山东 : 山东中医药大学,

[30] 赵冰洁 . 加味达原饮对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模 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D]. 成都 : 成都中医药大 学,2011.86-96

[31] 王礼凤,等 . 新加达原饮体外抗 HBV 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3,30(3):43-45.

[32] 彭波,童佳兵,王传博,等 . 中医肺系疾病古籍 文献的整理及数据库的建立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3-5.

[33]  肖相如 .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46-47.

[34]  黄岩杰,秦蕾 . 钱乙调理脾胃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487-3489.

[35]  朱锦善 . 儿科心鉴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11.

[36]  张蕾,韩新民 . 钱乙清泻五脏热方剂的方证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2):455-457.

[37]  宋 ·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M].沈阳 : 辽宁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97:1-2,6,14.

[38]  李玉丽,蒋屏,孙梦林,等 . 经典名方泻白散的古今文献综述 [J]. 中医药学报,2019,47(6):17-

22.

[39]  梁启军 . 方剂配伍分析 [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50.

[40]  汪昂 . 中医临床经典丛书汤头歌诀 [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88.

[41]  祁友松 . 中医经典方剂药学研究 [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6.

[42] 李经纬,等 .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M]. 天津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3] 李大琦,等 . 中医方剂学 [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7:275.

[44] 沈元良 . 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 [M].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2016:5.

[45] 张介宾 . 景岳全书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2016.

[46] 李永来主编 . 中华名方大全 [M],黑龙江科学技 术出版社,2012,379.

[47] 张茜,等 . 金水六君煎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求医 问药(学术版).2012:392.

[48] 杨智孚 . 中医各家学说选 [M]. 第一军医大学训练 部 .1980:32.

[49] 张文选 .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M].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2017:50.

[50] 张均克 . 中医名方类鉴 [M]. 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 .2017:185,186.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李慧 (1982—),女,山东荣成人,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四级调研员,四级审查员,主要从事中药领域专利审查;沈丽鸰(1969—),女,山西平顺人,医学学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二级巡视员,二级审查员,处长,主要从事中药领域专利审查;王楠(1983—),女,山西长治人,博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四级调研员,三级审查员,主要从事中药领域专利审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