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历史文化揭秘|新会书坛“七堡李”!

 新会明明 2022-12-28 发布于广东

民初以降,新会书法艺术领域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七堡李”独领风骚,一时成为新会书坛霸主。

新会是一个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有名的书法家。可惜新会和整个岭南书坛一样,明以前,载于典籍的书法家都比较少,按照现代著名书法家麦华三的说法,只能用“吾粤书家,始盛于明,而极盛于清”来总结表述了。

在明朝,新会的陈献章算是全国颇有影响的岭南书法家之一。他束茅为笔,创茅龙书体,其书苍劲有力,自成一家;“茅龙书法”至今仍为许多书法大家所推崇。而载入《明清广东书法》一书的新会书法家,还有高俨、胡方、屈修、释今帾、甘天宠、罗天池等人。可见新会书法在广东书坛上占有一席之位。

到了清末民初以后,新会书坛上又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其中却以“六李”最为著名,而这“六李”,据说均为新会七堡人,真可谓是无巧不成“书”;然而更有趣的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新会书坛上出现的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李卓见(号“白沙学子”) ,偏偏又是“七堡李”。

先说历史上的“六李”。

李扬芳,前清举人。书法从贴入手,习馆阁体,字体圆润婉转,有赵字风范。

李淡愚,字春华,前清秀才。书习北魏碑刻,代表作有《龙溪古庙门联》:龙溪濯足,溪沚薦毛。

李香介,陈济棠时期考入广州学海堂,获校级官衔。其书法代表作有圭峰山的“朝安亭”等匾额、楹联。

李铨宰,书法以赵字为主,字近唐寅、董其昌,晚年擅写擘窠大字,原新会“人民礼堂”四个3米见方的大字为其力作。

李钦,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书法以汉隶为骨,时渗清隶笔意,气格奇伟,英气逼人,会城象山有一石刻为其所书。

李仪可,字文象,祖籍七堡,后移居古井,供职于景堂图书馆。书法以行楷为主,受苏东坡影响最深,代表作有“景堂图书馆碑记”等。

 以上“六李”,均已作古,但新会书坛,如今并不寂寞,可谓书家辈出,成果丰硕。在这众多的书家中,“七堡李”依然活跃其间,如原任区文广新局局长李悦中等。而站在最前列的,应数书法家李卓见。

李卓见任职于新会博物馆,书法研习汉隶,近师北魏,旁涉诸体,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新会书坛领军人物之一。其作品先后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98兰亭奖”、“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等国家级大展。2003年,他作为以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为团长的中国书法家代表团成员,赴韩国参加《汉城国际书法名人大展》,并到韩国各地访问,交流书艺。其茅龙书法,更是独树一帜,影响颇广

 “七堡李”能在新会书坛独占鳌头,这是否跟七堡李家的遗传基因有关?或是家学渊源的影响?又或是纯属巧合?这我就无从得知了,但“七堡李”在新会书坛所作出的贡献,确实值得我们大家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