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在汽车行业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2-12-28 发布于上海

在汽车行业中,华为曾是很多人眼中的“外行人”。但如今,华为已经成为整个汽车行业无人可以忽视的新生力量。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华为让整个汽车行业看到的超强战斗力。

汽车行业中,有供应商,也有经销商,但极少能有人同时扮演这两个角色。如果在供应商与经销商前面再各自加上一个“超级”,即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软硬件开发的超级供应商、深度参与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运营的超级经销商,那么放眼全球,都不曾有过一个能在汽车产业全价值链渗透如此之深的角色。

但是,今天的华为,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个集超级供应商+超级经销商于一身的角色。华为以这一身份,与赛力斯联合打造了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AITO,6个月即实现单月交付量破万辆,10个月完成三款车型上市,单车均价超30万元,创造了新能源汽车品牌历史上最快的成长速度。

于是,我们迫切地想知道,华为在汽车行业的超强战斗力,到底从何而来,又因何而生。

科技的事情,就该交给科技企业完成

燃油车时代,造车讲的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到了智能电动车时代,老“三大件”已去其二,现在造车讲的是“六大层”:机械层、高压层、电子电气层、基础软件平台层、应用层以及云服务层。

传统汽车企业聚焦的工厂、供应链、工程技术、制造经验,大多在机械层。智能汽车时代来临后,他们可能会选择在机械层锁定的基础上,逐层向上做,进而希望实现从汽车企业向科技企业的转型。但本质上,这仍然是一种很“传统”的机械思维。

真正的科技企业认知,应当是从中间的电子电气层和基础软件平台层锁定,然后从中间向上和向下。当很多新创汽车品牌已经开始逐步建立类似的认知时,殊不知这正是2019年宣布进军汽车行业的华为,早已在多个to B+to C科技领域积累的落地实践经验。

对智能汽车所需能力的辨识、整合与再造,在除机械层以外的层面赋能传统汽车,让其数字化、全时在线、可升级迭代,这是华为在汽车行业能够迅速进入状态,最基本的出发点。

比如在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打造的AITO品牌问界系列车型上,华为几乎点亮了机械层以上所有的科技树。

在高压层,华为不仅提供了DriveOne纯电驱智能平台,而且问界M5 EV首发华为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最快只需要4ms就可以根据行驶工况实现扭矩自适应调节,远胜于行业内新能源车普遍100ms左右的水平。在电子电气、基础软件平台和应用层,华为则以自身技术与生态帮助打造了一整套智慧座舱体验。而在云服务层,华为终端云服务提供的HMS for Car解决方案,也在背后支持无缝的数字化连接和OTA升级。

所以,华为对传统汽车的赋能,不是在于提供了几个零部件,也不是在于提供了什么软件平台,而是为传统汽车打造了机械层之上一整套软硬件协同能力。

比如问界系列车型对用户很大的一个吸引点,就是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真正的鸿蒙智能座舱,要同时具备鸿蒙的基础平台、华为人机交互、分布式能力、智慧能力、车载智慧屏和车载音响系统,而背后则是鸿蒙为数百万开发者提供的底层工具和原子化服务的生态布局。

此时,鸿蒙座舱在车机操作、UI交互与动画渲染的优势,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实质,是华为在分布式系统上的全套开发能力、人工智能与原子化服务的融合能力、庞大的开发生态、安全隐私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而用户因此在问界系列车型上得到的,是手机手表可以安全无感开闭车门,是与华为手机及其它生态产品完全一致的交互与人工智能体验,是一个华为账号可以打通导航、影音和畅连通话在多设备之间的流转,是手机应用上车的全场景无缝连接,是手机车机相互调用的生态直连。华为的软硬件协同优势、生态优势、面向软件与生态的组织优势,让其它车企难以复制、难以跟进,也构成了华为对车企开发智能座舱的降维打击。

事实上,搭载鸿蒙座舱的问界系列车型,已经变成了华为鸿蒙生态下的一个节点,是华为全场景智能化在出行领域的一个延伸。如果做一个类比,AITO品牌勇敢地拥抱鸿蒙生态,非常类似于2008年HTC选择了安卓生态。HTC推出全球第一部安卓手机后,一跃成为当时手机市场的巨头之一,如今AITO品牌推出首台搭载鸿蒙座舱的智能汽车,同样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可期的未来。

所以华为和赛力斯在AITO品牌上,是典型的优势互补、能力互补。赛力斯拥有工业4.0智能工厂的工程与制造能力,也拥有出色的增程式技术,而华为则是智能汽车增量部件、生态服务与能力的赋能者。这种强强联合,是AITO品牌有如此之快发展速度的保证。

帮车企卖好车,不是只靠渠道多

华为在汽车行业,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作为技术提供者的零部件供应商模式、提供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I模式、深入全价值链打造的智选车模式。智选车模式,是华为与车企最高阶的合作模式,AITO品牌就是智选车模式的打样品牌,AITO品牌进入华为的门店渠道,也是智选车模式重要的特征之一。

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在华为全国几千家卖手机的店里,再摆上几台车吗?可真别小看了这“摆上几台车”,背后恰恰就是华为多年在消费者业务上打拼到全球第一的体系与思维,也是今天很难被车企复制的稀缺能力。

光是在极短的时间里,让一家华为门店从原本只卖消费电子,迅速通过门店硬件改造、人员的招募与培训、流程的梳理与制定,变成同时跑通卖车和卖消费电子两套独立的体系,已经足以让行业感受到华为的来势汹汹了。更令行业感到惊讶的,是在华为终端的帮助下,AITO品牌的渠道扩展速度之快,超出了绝大多数的预期。品牌成立不到一年时间里,AITO品牌的渠道数量已几乎相当于蔚小理三家的总和。

渠道的快速铺开,与爆款产品的密集落地,两者相互协同,必然会带来令行业惊讶的交付量数字。而且华为终端一贯的狼性,同样也在AITO品牌的渠道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多家门店之间的良性竞争,会不断推出一批又一批积极性高、实力强的门店,也势必让AITO品牌成为应对市场变动与竞品策略变化最快的那个。这是华为多年来在终端零售业务上,高效决策、强韧表现的一个缩影。

纵然华为头上有很多的品牌光环,也有在消费电子领域耕耘出来的销售基盘,但正是从消费电子红海中拼杀出来的经历,让华为深深明白销量是靠一单一单凿出来的。没有放下身段搏杀的战力,只是坐在店里端着品牌,是不可能把车卖好的。

所以,渠道数量多、扩张快、渗透深,远远不是华为卖车的全部,华为在渠道上最可怕的,是整个销售体系快速、高效、坚定的执行力。

当华为强韧的营销团队、AITO品牌到年底多达1000家门店数量、爆款的产品相碰撞时,华为已经向行业证明,智选车模式这种汽车行业前无古人的合作模式,能够紧抓用户真实需求,是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合作模式。

写在最后

当华为要做汽车行业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当华为的门店里开始卖车时,舆论曾有不少争议,也不知道华为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在AITO品牌上,大家逐渐明白了华为的能力、华为的体系和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合作模式,于是行业的讨论逐渐从“华为为什么要来汽车行业”变成了“华为为什么在汽车行业能这么强”。舆论态度的变化,折射出的是华为“超级供应商+超级经销商”角色的独特性、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也是华为明明手握降维优势却还如此拼命的精神。

华为跨界进入汽车行业,却表现出远超想象的战斗力,这一切都是因为华为所具备的,恰恰是汽车行业在变革道路上最缺乏的。一句话:华为改变了智能汽车的精神内核。

此时的华为,在汽车行业恰逢其时,也不会再有人低估这个曾经的“外行人”,因为华为今天已经是汽车行业的助攻手,更有可能成为行业变革的推动者。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