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吃个席还有讲究,都啥门道?

 新用户6516h3hB 2022-12-28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这每到逢年过节,良辰吉日,不少朋友会为份子钱发愁。因为自古以来,红白喜事加上寿宴,都是人们最重视,最费心操办的宴席,受邀的人犯愁,因为“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得出钱呀;操办的也犯愁,因为“一丧三年紧,一婚穷十年”,讲究实在太多,比如有句俗语叫“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您知道其中有什么门道吗?

先说“寿席食九”。

古代讲究“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正是最大的阳数,特别吉祥。比如我们说过,“重阳”正是九月初九,两阳相叠,后来重阳也成了敬老的节日,另一方面,九也谐音长久的“久”,所以用“九”正是因为“九”对于人的寿数有着非常美好的祝福。

另一方面,民间老人过寿还有“过九不过十”的传统,正因为九的寓意很好,避讳“十”的谐音,所以在五十九、六十九等等按“大生日”来过。

此时寿宴上准备九道硬菜,就非常应景了,在闽南地区还有讲究叫“寿酌九大簋”,簋是古代祭祀的器皿,“九大簋”的每道菜也有固定的品类,是相当高规格的宴席。

再说“婚宴吃八”。

这个很好理解了,吉祥嘛,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八,因为八谐音“发”。

不仅如今是这样,在几千年前的上古文化中,也处处是“八”,比如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彩陶上,就有八角星纹,因为它对称又美观。

而婚宴最是讲究“一生一世一双人”,各种用品都要成双成对,所以菜品也讲究偶数,八道或者十八道,一边预示着新人成双成对,早日发家,也祝福着宾客们“婚宴吃八,家家都发”。

最后再来说“丧饭品七”。

七在古今中外都是很有灵性的数字,在我国的文化中,讲究“逢七必变”,因为囊括世间万物变化的《易经》共有六爻,六爻之后的七,就是变更之时。

而在丧葬文化中,对“七”的讲究上更多。

人去世后要过“头七”,因为民俗中认为逝者的魂魄会在头七返回家中,而头七过后的每七天,都是祭日,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人三魂七魄中的“七魄”散尽。因此白事宴席上准备七样菜品,正是对逝者的哀思。

好啦,“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的讲究我们就说道这吧,你身边还在沿用这种讲究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