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文化,或称“黄土文化”,概指产生发展于黄河流域的一种地域性文化。黄河文化存在的空间,可包括黄河流域的全部地区,即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从自然条件看,这一地区正处于中纬度,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又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及其冲积作用,形成了肥沃厚重的黄土层;加之大河提供的可资开发利用的水利资源,使黄河流域具有理想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古代中国最发达的农业经济区。这是黄河文化存在的最基本的自然地理条件。 ![]() ![]() 黄河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二阶段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这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黄河文化以先进的经济文化,不断吸收消化来自北方的游牧文化,并对南方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文化持续地输出,使黄河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地域空前辽阔、集众多民族为一体的强盛的唐皇朝。 ![]() 第三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这是黄河文化和其它地域性文化的融合时期。唐中期以后,黄河流域逐渐失去了在经济方面的领先地位,但黄河流域在政治上依然是统治中心之所在,在文化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优势,因而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依然起着主导作用。只是作为一种原来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性文化形态,已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性,最终融入了统一的中华文明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