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璽印鑿刻方法芻議 ——以王獻唐《五燈精舍印話》為例

 印章缥缃馆 2022-12-28 发布于内蒙古

【摘  要】本文以王獻唐先生《五燈精舍印話》中關於古璽印鑿刻方法為切入點,通過現代高清放大古璽印面成像技術,深入分析印面文字線條形態、字口留痕、凹槽軌跡等內容,否定了先生關於“三刀一畫”的結論,並較為合理地推測出古人刻制金屬印的三種主要刀具種類,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篆刻線條美,這對於我們瞭解金屬印古法刊刻歷史具有很大地幫助,並對當代開拓新印材篆刻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图片

金屬印是中國古代印章中歷時最久的一種,它出現於殷商時期,直到隋唐仍盛而不衰,位居印材之首。每一方金屬印的材質、鈕式和刀法共同塑造了璽印之美。元代吾丘衍《三十五舉》曰:“漢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過寸許,朝爵印文皆鑄,蓋擇日封拜,可緩者也。軍中印文多鑿,蓋急於行令,不可緩者也。”[i]貞白先生認為鑿刻的治印方法只用於“軍中之印”。明代徐上達注意到了鑄造印文與鑿刻印文有著不同的審美意趣,在其《印法同參》中認為“摹鑄印……總貴渾成無刀跡”,“摹鑿印……須得簡易而無瑣碎意”。毋庸置疑,製作工藝的不同會對風格產生相應的影響,在鑄與鑿之間,印風會有天壤之別。然而,即使在鑿刻之間,也會因工具的不同,鑿制方法的不同,產生迥異的印面效果和印文形式。

近代,王獻唐先生精于金石,在《五燈精舍印話》中有數篇論及古印鑄造與鑿刻問題的文章。先生對古印觀察細微異於常人,非常詳盡地論述了所觀察到的古璽印的各種細節,推斷出先秦至漢魏時期的白文印十分之九皆為直接鑿刻,其中白文官印皆為鑿刻,並進一步詳細論述了鑿刻的方法為“三刀一畫”(圖 1),即指古人刻印是用三刀刻成一個筆畫,“古人刻印,筆畫粗者,用三刀成畫,細者用一刀成畫,周秦古鉨如此,漢魏官私印亦然……惟單刻直刺,以尖刃之故,筆畫皆細,如字體小,與筆畫之肥瘦相當,衹此一刀已足。若字體大,筆畫過細不配,則加粗之,其法即於畫之兩旁,各刻一刀,連前共爲三刀,而粗畫成矣……以古人刻字即寫字,初時一刀,轉折伸縮,即定格局,猶今作大字而爲細筆畫也。迨後左右二刀,皆依此中畫爲準,隨其筆勢,逼而刻之,故能三刀合一,神完力足。若刻二刀,則初畫必偏於一旁,以讓次畫,非特誖於書刻之理,而中無準則,顧彼失此,安能取勢。且有初畫居中若槽,則此左右二畫之刀刃,可斜抵其槽,推刻易於取準,迨二畫刻畢,字內之銅,亦隨之空淨。若衹刻二刀,非特無槽可抵,其兩刀相交合處,不必悉如其分,恰無餘間,其中或有剩銅,仍須再刻,轉費手續,以事理求之,必不若此也。”王獻唐先生論述的這個刻法主要是根據他自己收藏的軍假司馬印,以及未完成的龍門造像題記的某些現象做出的推論,并進一步認為六朝墓誌、漢代刻石、商周秦漢金文、陶文、甲骨文均是這一方法。誠然,先生的論斷有其一定的先導性,這種“三刀一畫”的刀法似乎為石材印章的常用刊刻技法,但它確實可以通用於諸類銘文的刊刻嗎?亦或者,僅就金屬印章,這種“三刀一畫”是不二法門,還是另有它法呢?

图片

▲ 1 王獻唐“三刀一畫”論模擬圖(以筆畫橫截面為例):“初時一刀(1),轉折伸縮,即定格局,猶今作大字而爲細筆畫也。迨後左右二刀(2、3),皆依此中畫爲準,隨其筆勢,逼而刻之,故能三刀合一,神完力足。”

金屬與石頭的物理性質不同,決定了對其鑿刻加工的工藝是不同的。用鑿刻石頭的方法去推斷鑿刻金屬的方法是不妥當的。另外,先生認為古人練習有素腕力大於今人之論,亦不可取。青銅硬度很高,古人力氣再大也不可能三刀刻出理想的寬度與深度。近現代的刻銅藝人腕力超強的人是能夠直接不加錘擊就可以拿刀具徒手刻制的,但是這種刻痕較淺,遠遠達不到古印的那種深峻的程度。如果把三刀一畫看做是先在刻筆畫中間刻一條線再從筆畫兩邊往中間刻的方法,也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樣刻一個筆畫需要數刀方可完成,費工費時,也不是明智之舉。

隨著照相技術的發展,我們得以窺見更多的古璽印的高清照片,通過長期觀察與試驗,筆者認為古人在金屬上刻劃時省力便捷為首要原則,正如漢代的王符在《潛夫論》中認為“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古璽印大多採用特製的工具鑿刻而成,即便一次刻不到理想的深度與寬度還可以復刀。這些鑿刻顯然借助了錘擊的力量,而非徒手刻制,更非王獻唐先生所認為的三刀一畫。通過觀察金屬印面文字線條形態、字口留痕、凹槽軌跡等內容,我們推測古璽印鑿刻刀具主要有三種:平口刀、V形刀、梯形刀。

1.平口刀

平口刀(圖2)起源於普通的鑿子,使用較為廣泛,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秦詔版和秦私印,西漢、東漢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都有使用,甚至甲骨文中都能看到這種刀法的使用(極少見)。其刃口是平的,鑿痕的基本形是等粗的直線,刃口的寬度等同於所刻筆劃的寬度。鑿刻時入刀處較淺,通常會從反方向補刻一刀(在本文中把這一方法稱為反向補刀,在另外兩種刀法中也存在這種方法)。這種刀磨制簡單,切削力度大,切削刃作用于筆畫底部(圖3所示白色的尖部),金屬屑從筆畫內被刻刀頂出,由於金屬的延展性,字口外翻。在刻圓弧時,刃口深入筆畫內部,位於弧線外圍的刃邊對筆畫內壁擠壓造成損傷,根據損傷的切線方向可以看出運刀的方向(圖 4)。不便表現圓轉的筆畫是平口刀的劣勢,所以這樣鑿刻出來的線條以直線為主,轉折處也多以短直線構成,呈現出特有的樸拙氣息。

图片

▲ 圖2 平口刀模擬圖      3 平口刀切削示意圖      圖4 鑿刻圓弧示意圖,刻制方向由下往上,圖中所示前後三刀的位置,可以看到左側刃口對筆畫外弧的破壞力度大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幾方金印便是這種平口刀。黃金化學性能穩定,不易腐蝕,現在可以通過這些清晰的鑿痕看出當時鑿刻的種種信息,比如鑿刻的刀法、鑿刻的先後順序等等。以“文帝行璽”(圖 5)為例,此印帶有田字界格,這是典型的秦代遺風。所有的筆畫幾乎同等粗細,印文溝槽平整,多處筆畫內均可見平行的橫向頓挫之痕,字口及筆畫兩端受力外翻,圓轉處的生拙狀態都是平口刀的典型特點。通過印內筆畫對界格線條的擠壓可以看出是先刻的界格後刻的文字;“文”(圖 6)與“帝”(圖 7)兩字的弧線部分的外邊緣線字口均受到了破壞,從破損擠壓形成的切線方向可以看出此弧形是從下往上刻製的;“文”(圖 6)字內部可以到左邊筆畫阻斷右邊筆畫,刻制順序是先右後左;“文”(圖 6)字最上端短豎也是從下往上鑿刻的,起刀處較淺,壓在了中間三角形留白處;“行璽”二字均為直線鑿刻,由於鑿刻工具的限制,使得“文帝”二字的弧形用筆圓中帶方,整方印既有方圓對比而又和諧統一。

图片

▲圖5 文帝行璽,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图片

圖6 文帝行璽之“文”字局部

图片

圖7 文帝行璽之“帝”字局部

這一用刀方式在北朝的官印中也有使用,如“臨邑縣開國公章”(圖 8),刀口較寬,因此筆畫也粗,以致於“章”字只刻了一半,此印全以直線為之,但是入刀極淺,且刀鋒偶有偏側,鈐蓋印泥後呈現出類似寫字時中鋒與側鋒轉換的趣味,粗中有細,虛實相生。“掃寇將軍印”(圖 9)雖然同樣為直線構架但表現出了不同的意味,此印用刀細勁,每根線條都很果敢肯定,通過筆畫搭接處的斷連來調節整方印的節奏。

图片

▲ 圖8 臨邑縣開國公章,故宮博物院藏

图片

▲ 圖9 掃寇將軍章,故宮博物院藏

2、V形刀

V形刀(圖 10)出現也比較早,使用範圍更加廣泛,如戰國中晚期的中山王銅器銘文,戰國時燕國的白文官印、漢代的大多數銅器銘文,東漢、魏晉南北朝時的官印大多採用這一種刻法。這種刀口的形狀為三角形,有的刀口中間也可能開了一個槽,類似於V形的木刻刀。這一鑿痕的基本形是三角形,入刀處為尖狀,兩邊的刀刃切削金屬,收刀時挑出金屬屑成方口。複雜的筆劃形態也是由這個基本形複加而來。刻出來的線條橫截面為上寬下窄的V字形。由於鑿痕是上寬下窄的形狀,刃口一般等於或大於筆畫的寬度,在直行時,左右兩邊同時切削金屬(圖 11所示白色部分),敲擊鑿子時如果刀刃有細微的起伏就會留下左右對稱的鑿痕,所以在轉彎時阻力較小,一般不會傷及字口,但是會在筆畫的外弧留下一頓一頓的鑿痕(圖 12)。正是易於表現圓轉筆畫,切削省力的原因使得這一刀法應用廣泛。如果用王獻唐先生“一畫三刀”的方法來刻的話,左右用力不同,刀痕也是不對稱的,沒有錘擊力量也不會出現一頓一頓的鑿痕。

图片

▲  圖10 v形刀模擬圖    圖11 v形刀切削示意圖     圖12 鑿刻圓弧示意圖,刻制方向由下往上,圖中所示前後三刀的位置,可以看到左側刃口對筆畫外弧的切削力度略大容易留下鑿痕

如鑒印山房藏有一枚未刻完的半成品—“魏屠各率善佰長”(圖13),只完成了一半,“率善佰長”三個字所有的橫向筆劃從左往右(從印蛻的方向來看)刻了一刀,形成左尖右方的形狀,這些長長短短的三角形就是這一刀法作用之下的基本形。

图片

▲ 圖13 魏屠各率善佰長,鑒印山房藏

图片

▲ 圖14 伏波將軍章,故宮博物院藏

图片

▲ 圖15 伏波將軍章之“將”字局部鑿刻方法示意圖:先從左往右刻兩個較長的角形橫畫,然後將印章調轉方補刻兩個較短的三角形

“伏波將軍章”(圖 14)絕大多數筆畫使用了這種一刀完成的基本形,鋒芒畢露,霸氣十足,與印鈕的風格相得益彰。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將”字右上邊的“爫”兩個橫畫的左邊有一個反方向的補刀(圖15),這兩處補刀也有細微的差別,最上邊一筆補刀的收刀處沒有超過第一刀的入刀處,露出了一個小的尖角;第二筆的補刀則正好掩蓋了入刀的尖角。縱向筆畫末端的尖角如同懸針豎一般,會給人一種更加挺拔的感覺,而橫向畫如果也全都露鋒的就會顯得單薄。這方印對於橫畫處理的手段是堵、放、收:堵就是用豎畫將橫畫的兩頭擋上,不使鋒芒外露;放就是橫畫的尖超出豎畫的束縛,給人以強烈的力量感;收就是前文提到的反向補刀,使得筆畫圓渾飽滿。這些處理手法成就了這方率意、遒勁、而又不失厚重的美感。

“安遠將軍章”(圖 16)的橫畫豎畫幾乎都有反向補刀,或露或藏,變化多端,又給人一種斬釘截鐵之感,體現了力量的釋放與束縛之間的衝突。與上文的“伏波將軍章”代表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將軍印的主要風格,兩印同樣刀痕凌厲,恣肆強悍,但細審之下又有區別。前印筆畫較粗,雖多露鋒而不顯尖刻,反有外拓雄渾之勢;此印筆畫較細,起刀處多有反向補刀,而呈內擫俊逸之美。

图片

▲ 圖16 安遠將軍章,故宮博物院藏

图片

 圖17 蠻夷侯印,湖南平江縣文物管理所藏

图片

▲ 圖18 蠻夷侯印之“蠻”字

東晉的“蠻夷侯印”(圖 17)猶如用柔軟的毛筆在生宣上作畫一般,把v形刀的豐富性展現地淋漓盡致,v形刀的所有特點都能在這方印上找到:直行筆畫中的對稱刀痕,圓轉處外弧的頓挫,筆畫兩端的反向補刀等等。長筆畫的反向補刀較為完美,小筆畫幾乎都以三角形來表現。

西晉的“鎮南將軍章”(圖 19)與“宣成公章”(圖 20)同出一地,均為龜鈕金印,兩印風格迥異主要體現在篆法的差別,其鑿刻刀法卻是基本一致的,反向補刀乾淨完美,從工藝精美的角度來說這兩方印臻於完美。

图片

▲ 圖19 鎮南將軍章,湖南安鄉縣文物管理所藏

图片

圖20 宣成公章,湖南安鄉縣文物管理所藏

3、梯形刀

梯形刀(圖 21)是在平口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由於平口刀不適宜表現圓轉的筆畫,而V型刀法刻的印章蓋出來的封泥筆畫的橫截面也是也是三角形的,既不美觀也容易破損。因此把平口刀做成上寬下窄的形狀,就成了梯形刀,它結合了兩種刀法的特點,比較適合鑿刻工穩圓轉的風格,鈐蓋出來的封泥線條厚重圓潤,因此大部分用來蓋封泥的官印以及刻制精美的秦漢私印都會採用這種刀法。與v形刀相比增加了一個類似于平口刀的橫切面(圖22),刻弧形筆畫時原理也與v形刀相似,同樣會在外弧留下頓挫的鑿痕(圖 23)。刀口上寬下窄,這樣刻出來的筆畫兩頭也是小的,為了使筆畫兩端更加方整美觀會在兩邊分別再切一刀。這種刀法鑿刻的字口也多深峻,照片較難反映出這些特點,比較有代表的是“廣陵王璽”(圖 24)。

图片

▲  圖21梯形刀示意圖    圖22梯形刀切削示意圖,側面圖與v形刀一樣,但是還增加了一個類似于平口刀的橫切面    圖23鑿刻圓弧示意圖,與v形刀原理一樣,略

图片

▲  圖24廣陵王璽,南京博物院藏

綜上所述,前文介紹的三種主要用刀具與金屬鑿刻的歷史是一以貫之的,很難判斷誰先誰後,在不同的時期各有側重,而又同時存在糾纏不清,還有一些很難界定的刀法,比如平口刀刃口磨得並不是很平就很難歸類了,對於一方印來說具體採用的哪種刀法應該是很明確的。這三種鑿刻方式都有著幾個共同的特點:每個筆畫的主體都是由一刀完成的,即便有反向補刀、復刀等現象也不會破壞那一刀的基本形。由於敲擊的作用會在筆畫底部呈現出規律性的頓挫的痕跡,在轉彎的時候外弧比內弧更容易留下鑿痕。印章的筆畫形態與用刀方式是緊密相關的,那些反向補刀正像書法的起收筆一樣是構成一個筆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以鑿代筆寫出來的一樣,這是古人使刀如筆的關鍵所在。

當今篆刻以石材為主的同時,人們也在積極地開拓其他印材,陶瓷是近年來比較成功的一個印材,而對於從古至今都在使用的青銅則開發的遠遠不夠。近年來有不少篆刻家用刻石頭的方法直接刻銅,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與刊刻石頭相比僅僅是材料的轉變,而沒有充分發揮金屬這一材質本身的意味,甚至用銅印去模仿石頭的破殘、崩裂的效果便是有點本末倒置了。人們對於秦漢璽印的認識多從字法、章法方面去分析其藝術美感,乃至引入西方形式構成的美學原理對其進行深入剖析,而從製作工藝方面來揭示其風格形成的原因也多過於籠統。筆者認為製作工藝對一方印的藝術風格起著決定性作用,對於每個筆劃的線形分析也應落實到製作工藝的層面才能更好的揭示其具體原因。每一方印所使用的用刀方式就是這方印一以貫之的“法”,如同石濤提出的“一畫”,是這方印的基因所在。

注:

[1]吾丘衍:《學古編·三十五舉》,著錄于韓天衡主編的《歷代印學論文選》,第14頁,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2]徐上達:《印法同參》,著錄于韓天衡主編的《歷代印學論文選》,第112頁,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3]王獻唐:《五燈精舍印話》,432-433頁,齊魯書社,1984年4月版。

[4]王符:《潛夫論》,第2頁,四部叢刊景述古堂景宋抄本。

(本文原载于《印学研究》第十辑)

图片

作者:管树强,别署书强,山东平阴人,号百工印坊主人,安徽大学古文字学博士,山东印社社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协会会员,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