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的企业怕问题,唯恐避之不及,太平盛世多好。有的企业天天鼓励提问题,发现问题有奖,甚至没有问题也要有意制造出问题来,想方设法考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怕问题的企业,会议上要么领导一言堂,要么下属一片赞,会场肯定是一片祥和。 鼓励提问题的企业,会议伊始会对上一次会议问题进行闭环,该批评批评,该表扬表扬;会中一定会发生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但从谏如流,大家偶尔红红脸也无妨;会后一定有一份注明了责任人、时间节点的问题清单纪要,会议整体清爽而高效。 一、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 发生型问题 指当前确实存在的问题,由于不符合某项标准而造成,是已经显现的问题。 ■ 设定型问题 指现在还未发生,但若提高认识标准就会被发现的问题。 ■ 将来型问题 指现在虽然尚未发生,但是预计日后可能会发生并被发现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结果而出现的潜在性问题。 不论是哪种问题,首先都要思考在某方面存在什么样的标准,现状如何,自然能发现问题。 一、为什么领导不爱听问题汇报? 1、首先是企业价值观问题。 这个企业组织氛围喜欢听喜不听忧,管理层没有兼听则明的胸怀。 作为企业,如果任由问题回避的负面情绪在组织中蔓延,导致组织退化和腐败,难免让人觉得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有得过且过之嫌,整个管理层尤其是一把手有极大的责任。 2、其次是领导个人本身的问题意识不够。 有的领导很敬业,废寝忘食,热衷于工作,越有能力的领导越会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全面,业务知识精湛,管理水平优秀。由自己制定组织方针和指导下属业务工作很正常,再由下属层层传达执行,不需要下属发挥和创新,压根没有意识到发动大家主动性带来的巨大好处。 领导不能真心站在对方角度、立场上认真倾听,认为执行力第一,其余其次。 3、最后是领导个人素质、品行问题。 如果说上一种是领导无意识,那么这里就是领导的有意识不愿意下属越级犯上,挑战个人权威。 领导能力强的,属于小鸡肚肠,品格不高。这样的企业由于领导能力强可以生存,但企业活力不够,比较压抑。 领导能力弱的,并不是所有的领导能力都强,靠职务权威保证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故意打压下属。 二、下属不敢说、不能说、不想说问题了。 1、吃过领导批评的苦头 一些员工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说说他发现的一些问题,想得到大家尤其是领导的关注。 由于能力有限或者信息掌握不对称,说的一些问题也许不对或者不全面,这本身很正常,应该得到上级的包容和鼓励。 但碰到没有同理心的领导,反而被一顿批评,这将严重打击讲者和听者的信心和勇气。 2、被同僚们排挤、热讽 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大环境下,大庭广众之下站出来,可能被误解成为出风头,会受到同僚的排挤与讽刺。 企业当中任何一个问题离不开上下游环节和部门的配合,谏言者所说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同僚的协助和配合,又有何用。 3、说了没用,得不到企业资源帮助 解决问题是需要资源的。面对问题,企业中会存在以下三种不好的情形: 一是领导要么糊涂,要么佛系,会上哼哼哈哈,说话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或者简单点评一下就转入下一个话题,等于把这个问题高挂起来; 二是领导也觉得这个问题有价值,但是却让谏言者直接负责处理,也不管他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合适的人。 在企业中,能在会上当一个问题说的,处理起来必然牵上联下,领导会上不调拨好资源,导致会后搞得谏言者很狼狈,问题没解决还惹得一身骚; 三是会后或下一次会议,领导也不跟踪询问,没有问题闭环概念,所以一路说问题,问题说一路,所以一年到头都在说问题。 三、企业文化和绩效考核导向已偏离方向。 那些没有建立起问题导向文化的企业里,高层领导不与一线员工沟通交流,他们通常都不了解自己的企业每天在干些什么,只是坐在办公室听一帮中层汇报来获取一些间接性的信息。 企业有问题,若不及时找出根因并处理,长期拖延下去必将回天乏术,没有问题的企业,只能维持,不会有进步。 四、企业管理者对待问题应秉持的态度 (一)不要认为自己管理的很完美 企业就是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得以提升的。如果没有问题,就意味着企业不能进步,因为竞争对手在进步。 若一家企业持续半年没有问题,则这家企业已染小恙;若持续一年没有问题,则这家企业已经重病缠身;若持续二年没有问题,则这家企业基本已属于病入膏肓,破产倒闭在即。 (二)企业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 要解决问题,企业首先要端正态度,认真去面对问题,不逃避,不自欺欺人。 “问题是机会,表明我们有发展的空间”。 1、用人方式 要建立对员工充分授权的体系,这种体系强调,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的主要力量应当是每一个员工,而不是像大多数管理体系一样,主要依赖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他们让所有人都参与解决,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2、解决问题方式 强调解决问题的时候,机制比责任更重要,过程、方法比结果更重要。 企业应该鼓励那些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打击他们,其次是要转变错误的绩效管理思想,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当警察抓出那些犯错误的人去惩罚他们,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从而提升绩效。 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有问题正视问题却不是问题。 (完)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