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鹤塘人,你的祖先从哪里来?

 高山仙人掌 2022-12-29 发布于上海

  鹤塘镇姓氏渊源概述

 
文/黄聿随

福建省考古资料显示,早在商周时期,鹤塘地区就有先民生息而地荒人稀。古代,我县境内生活着闽越峒民。早在西晋时期,中原汉族因“永嘉之乱”被迫“衣冠南渡”。隋朝,黄河一带部分先民开始南迁古田。

图片
唐天宝乙未年(公元755年),余焕从建阳迁入杉洋,三世余宥肇基西洋,八世余韶迁至路上,传至二十一世,分仁、义、礼、智四房,分居西洋、路上、后彰、思洋(苏洋)及前洋,其后裔播迁旧城、水口、樟厅、文车岭等地,这一支皆为芝山祠派系。余氏第二支、余焕第五世余诜,坐祠香林,有五子,长子余擁,五代时迁坝下“州山洋”居住,宋初移程漈肇基;三子余存(曲江族谱余从)迁居坂中(今鹤塘镇后彰村境内),五代年间迁往广东曲江。北宋四大名谏之一、尚书左丞相余靖即是余存第四代孙。余存移居曲江后,其二兄余巘六子余奭替叔父在坂中看家管业,后定居坂中,其时间在五代后期;余氏第三支杉洋蝉林祠派系、余焕第十六世余强,南宋期间由杉洋夏庄迁到鹤塘边兜村肇基。
图片

图片

唐代光启年间(公元885年),黄膺随王审知入闽。其长孙黄宾在五代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任古田县令兼长乐县事,成为古田、长乐黄氏开基始祖。黄宾生二子,长子黄昶(监察房)居黄坑(今吉巷高坑村境内),其后裔播迁螺坑、旧城射圃、杨坂以及连江、长乐、闽县、罗源等地,黄宾第十二世黄榦乃朱熹得意门生,后成为朱熹女婿;黄宾次子黄顒(少师房)居黄溪(今杉洋镇叶洋村璜溪),第三世黄僖,官授光禄大夫、上柱国,五代末解组归田。北宋初年(公元966年)卜居“蓝田东里阜山”(今鹤塘大厝东北一里地),后移至“前窝”——也就是现在的鹤塘大厝。井边黄氏乃黄宾第六世黄明之后裔,十九世黄云山从罗源五里渡迁至井边肇基。明代,黄宾十八世黄仲迁松洋后山;崇祯年间,二十一世黄启宏迁佳垅、岱源,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二十四世黄廉人开基田地。玉邑卓洋、炉下、廖厝、安里、炉山、秀峰、秋山、浣溪、吉兆、前坂与罗源、连江、南平、闽清等地黄氏皆为黄僖后裔。

宋代,黄宾第十世黄执躬(少师房),又名黄龙,十五岁寄寓罗源,二十八岁娶管柄卓氏为妻,生三子,先后进士登第。至第三代一门九进士,故有“三黄世家”之称。朱熹为《三黄家谱》作序,并题匾“三黄世家”于黄氏宗祠。

图片

图片

曾氏始祖曾慆,唐末跟随王审知入闽,第三世曾璫受封镇守洙州(今徐州),其后裔又从洙州迁入岭头、前墘、旧城。今天鹤塘镇住民中,余氏、黄氏、曾氏和尼山陈氏等,是迁居鹤塘年代久远的几个姓氏,其迁入时间都在千年以上。

图片

图片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陳氏福观从胭脂垅(本县大桥玉洋)迁入郑坑,明代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第八世陳璇从郑坑移居溪边,成为溪边陈氏开基始祖。

仙山、东漈陈氏源自宁德县洋中镇陈山下,陈山下始祖陈謏第十世陈尧,明代初迁居仙山,陈尧之侄十一世陈仲傑迁熟洋,传四代至陈世昌迁居东漈。

第三支陈姓在明代中叶自古田一保迁入松洋(松竹村)肇基,其祖籍为颍川郡胡广吉州府康田县。一保开基始祖陈子和传十四世到陈珠记,陈珠记开基松洋,至今已繁衍十五代。

厚洋陈氏远祖乃南北朝时期陈朝皇帝陈霸先。唐末,陈霸先十三世陈巗随王审知入闽(与仙山、东漈谱记载有异同,从谱),子四:长陈謏即洋中陈山下始祖,次陈說为厚洋远祖。宋绍兴十年(1140年)陈淋从罗源潘洋迁古田郑洋,后金兵作乱难以久居,移至浙江平阳。清代乾隆年间,三十八世陈吉甫复返古邑,闻郑洋当年陈淋所创基业已失,遂迁鹤塘后丽居住(鹤塘地名“后丽厝坪”有遗址),后又迁路上、漈头,其子搃生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迁居厚洋,陈吉甫为厚洋开基始祖。此为鹤塘境内第四支陈姓。

佳垅丽山(尼山自然村)居住着第五支陈姓,其先祖陈公自唐末因避乱与曾公、廖公三人一起,从河南光州固始迁至鹤塘境内,以丽山佛殿为界,曾公居洙州,廖公居廖厝,陈公居丽山。陈氏至今传至四十八世。

图片

元末,陈友谅攻陷福州,慕胡廉父子才气,欲召其輔佐不成,胡廉携家眷微服出逃,夜宿雪峰寺,得梵王托梦指路,寻至灵龟肇基。

至正十二年(1352年),卢氏由古田旧城焕文境迁往杉洋村“卢厝坪”居住,十六世祖卢永祥于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再迁鹤塘镇苏洋村定居。今杉洋村西北“真武宫”和“月爿井”乃卢氏先祖创建。


图片

图片

明代,彭、邹、宋、杨、张、叶、徐、丁、池氏陆续迁入南阳、坑头、樟洋、双洋、郑洋、上井边、路下、松洋、马坪居住。

南阳彭氏源自杉洋。杉洋彭氏始祖彭金第三世彭沐,迁居宁德玉湖(今彭家村),六世彭淮,元末明初迁南阳弯裡坪,后又迁大甲彭家岭,七世彭应珠复迁南阳,成为南阳开基鼻祖。南阳族谱记载,彭金第九世彭得英从宁德玉湖迁往灵龟,四代后又分迁南路、前坪、吉巷寮里等地,彭海留守灵龟创业。

唐末,邹氏随王审知入闽,居泰宁,南宋庆元二年,十一世邹应龙状元及第,生十三子散居各地,“八郎公”孙“文四郎”从连城四堡乡迁入古田。明代中叶,邹廷宾、邹廷宣兄弟从甲竹洋迁入坑头肇基。

洪武年间,有宋氏仲玖者,任“福州右卫前所百户”,其子宋徐苟随父征战,忠勇过人。洪武二十年,天下已定,“奉圣旨红牌事例,拔落福州府古田县四十都十一保樟洋地方顶种屯田,以赏有功”,宋徐苟为宋氏樟洋开基始祖。

永乐二年(1404年),杨氏伯初、伯珍、伯数三兄弟从浙江平阳县四十九都安民里八角井迁至鹤塘双洋开基,经数年二弟伯珍又迁“后远”,三弟伯数迁福州杨桥头,伯初为双洋开基始祖。

明代嘉靖年间,张仕麟(公元1522-1566)从平湖村头移居郑洋,为郑洋张氏开基始祖。

元代,陈友谅起兵,天下大乱。叶铠之高祖避地古田三十七都浮娄(今大甲毗源)安宅,第三代叶铠再择地“坑底园”,后移至玉井(上井边)开基立业,时间在洪武年间。

徐氏源自浙江处州府龙泉县十六都小桥头横坑,明代成化年间,迁古田十三都下楼,未几,因饥馑至臻,遂于正德五年,徐添福弃玉田而择居侯邑三十都永静乡嘉东里山东,追认祖父徐越七为始祖。明末,徐铎又从侯官山东迁至玉邑鹤塘路下开基。

丁氏远祖丁仁官,唐时任光州固始县提举。唐中宗神龙五年,随唐观察使王审知、邑令李明甫入闽(注:此中王审知入闽时间与历史不符,这里从丁氏旧手抄族谱资料),驻守闽南台沙桥。其子丁子通授都统参军。唐开元八年,同邑令李明甫迁居古田县鸣玉境。明代中叶迁居松洋。

马坪池氏始祖池杨,永乐二年从建宁槽后迁往闽侯洋里仙门,次子池远肇基闽侯池坑,十一世池长安开基佳垅村马坪,至今约230年

图片

清代,刘氏、蓝氏、雷氏分别迁入郑洋、锄坵、下坪定居。畲族是居住在鹤塘境内一个少数民族,传说广东凤凰山是畲族发祥地。族谱记载,忠勇王盘瓠西征有功,其子有三,高辛皇帝赐盘、蓝、雷姓。三十九世孙盘、蓝、雷、钟同迁广西避秦乱,隋朝,四姓分乘四船前往福建,途中遭遇风浪,盘氏船只不知去向,唯蓝、雷、钟氏到达连江。乾隆年间,蓝、雷两姓迁至鹤塘镇锄坵、下坪拓基。

明代弘治三年,刘氏日进、日怀、日添三兄弟从浙江龙泉迁至古田四十四都竹林村(大桥银场),日怀后裔宣舆、兆钱迁大桥半岭村,宣舆再迁京浙岭(京峰),为刘氏京峰开基始祖。清代(约1856年),京峰刘宣舆第九世刘春尚择鹤塘郑洋开基立业。

 明初,谢氏始祖谢德华从南京凤凰府,经福宁迁居屏南熙岭墘头。第十七世祖谢荣寿,清代道光年间进入鹤塘文车洋哈竹坑种菁,遂在文车洋定居。墘头另一支第十九世祖谢永非,隐居半溪里,后裔迁鹤塘六扇里开荒定居。

民国以来,鹤塘镇有两次较大规模人口迁徙过程: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福州沦陷,日寇在榕城烧杀抢掠,大批难民涌入鹤塘地区。日本投降后,这些难民仍滞留一部分在当地;第二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8年古田库区移民鹤塘,一些村庄安置了部分库区移民。1970年代起,多数库区移民又陆续离开鹤塘。这两次人口迁徙以及各村在此期间的姓氏流动,因落户时间短,还未形成村落,尚未收集到族谱,故未列入其中。

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战事不断,民不聊生。鹤塘境内出现一批人口外流,其主要迁徙地为南洋一带。马来亚(新加坡)、泰国居多。也有前往欧美和台湾谋生的。改革开放以后,大部分华侨回到祖国大陆寻根探亲,与家乡保持着密切联系。1980年代以后,出现一批学子与劳工前往欧美国家谋职定居。

《古田县志》记载,宋代,玉邑总人口84591人(包括屏南)。今天鹤塘镇区诸多人口中,仅有四个姓氏是从宋代之前迁到鹤塘的。一些历史遗址和传说表明,在余、黄、曾、陈氏迁入鹤塘之前,还有其它姓氏也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一千多年来,各个姓氏先后聚居鹤塘镇境内,形成现有村落布局。2021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鹤塘镇辖区户籍总人口为39390人。

| 来源:青田一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