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分发挥专项督导利剑作用助推教育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zhb学习阅览室 2022-12-29 发布于上海

作者:郭建国

作为法定的基本教育制度,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实行依法治教、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全面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教育督导职能与结果运用,着力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剑作用,近年来,湖南加强系统谋划,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围绕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有力助推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高位推动,精心谋划

一是领导重视有力。湖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教育重点工作落地见效。2021年11月,新一届省委的首次督查,就是“教育优先发展”专项督查,受到各方好评。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每年审定专项督导计划,经常调度督导情况。省教育厅多次召开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研究部署专项督导工作,将教育专项督导事项纳入市(州)、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改革发展职责。

二是部门协同有序。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建立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沟通联络机制,每次实地督导,组长均由成员单位厅级领导担任,部分专家从成员单位抽取,督导情况通报抄送各成员单位。省政府教育督导办还主动做好与人大监督、群众监督、纪检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等衔接,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教育督导与教育执法、纪检监察的联动和立体监督。同时,市(州)、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办充分发挥职能,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联合宣传、财政、公安、人社、消防等部门积极作为,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监督与指导并重的教育专项督导工作合力。

三是各级运转有方。省、市、县三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各司其职,抓实专项督导工作。全省建立639个督学责任区,6000多名责任督学在“双减”、中小学教师减负、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重点工作专项督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省、市开展专项督导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材料,形成了省、市、县、督学责任区同频共振、一体贯通的专项教育督导工作体系。

二、靶向督导,精准发力

一是坚持政治导向,聚焦重大决策督大事。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部署到哪里,教育督导就跟进到哪里。省政府教育督导办连续两年将“双减”作为专项督导的“一号工程”,助推全省线上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线下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4881家,压减率82.97%;义务教育学校作业时间控制全面达标,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教育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数据显示,省内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分别达到97.07%和97.23%。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利益督实事。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哪里,督导就跟进到哪里;哪里群众反映的声音大、问题多,就重点督哪里。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和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工作,是2022年全省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将其纳入专项督导重点任务。今年6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办组织专家赴14个市(州)39个县(市、区)开展实地督导,有效推动了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工作机制,推动中职学校加快改善办学条件,也为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建议。

三是坚持事业导向,聚焦教育发展督难事。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纳入专项督导任务,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中小学教师减负、校园安全等都是教育发展的难事。省政府教育督导办联合相关业务部门开展专项督导,有效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收入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目标;进校园“督、检、考”减少50%,教师负担得到减轻;今年以来全省14个市(州)校内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校外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溺水、交通事故,全省中小学生溺亡人数大幅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4.3%。

三、创新方式,精炼手段

一是“多督合一”抓整合。在集中实地督导时,做到督导内容和督导力量上科学整合。2021年将六项专项督导内容一并列入省委“教育优先发展”专项督查;2022年将四项教育重点工作的专项督导,与2021年市(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地督查同步进行,实现督导增效和基层减负的双赢。

二是“三督齐下”优方式。责任督学常督常新。对教育重点工作,要求市(州)、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办结合督学责任区常规工作,督促指导责任督学对所负责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常态督导,做到每个责任区的每位责任督学一个月至少到学校实地督导一次,发现问题并指导整改。省教育督导网络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全省责任督学通过平台上传排查问题2097个。“四不两直”督深督透。组织专家并邀请媒体记者对照问题清单或相关线索,到相关县(市、区)、学校进行暗访,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再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座谈等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将问题督深督透。2021年以来,全省开展随访督导600余次。集中督导求实求新。两年来,组织98名专家围绕教育重点工作开展2次大规模的集中实地督导,做到14个市(州)全覆盖,问题较多的县(市、区)和学校全覆盖。

三是“五个结合”求实效。即查工作落实与发现风险隐患相结合,更侧重发现风险隐患;查表面问题与查找深层次原因相结合,更侧重查找深层次原因;查共性问题与发现个性问题相结合,更侧重查共性问题;查记录看留痕与查看实际成效相结合,更侧重查看实际成效;督与导相结合,更侧重于导。

四、综合施策,精用结果

一是强化通报制度。健全督导通报机制,定期通报教育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每次实地督导结束后,向全省通报共性问题,分市(州)列出问题清单点对点交办,并下发到市(州)政府,压实地方责任。2021年以来,下发2期重点工作综合督导情况通报、5期“双减”工作情况通报、9期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情况通报,通报点人、点事、点痛点。

二是强化媒体监督。省政府教育督导办会同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针对专项督导发现的问题,制作“教育优先发展”督查专题片、校园消防安全隐患警示教育片,组织播放学习,引起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时,借助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一批不作为、慢作为、违规行为等典型案例。

三是强化督导问责。用好问责方式,发挥督导实效。研制《湖南省教育督导问责实施细则》,明确对舆情反映、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对多次通报、重点约谈、挂牌督办仍整改不力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在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督导中,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对工作落实不力的8个市(州)政府分管负责人、7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工作调度提醒。在“双减”督导中,对发现违规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在全省通报10个负面典型案例,并对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教育管理》2022年11月A版总第120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