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文豪学者 2022-12-29 发布于山东

1960年10月1日,缅甸联邦政府在我国首都北京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中缅两国针对长久以来存在的领土问题进行了重新约定。

在《边界条约》中,缅甸将片马、古浪、岗房、班洪、班老地区划归我国,我国则放弃27000平方公里的江心坡领土主张。

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将这一片领土进行交换呢?这场交换我国究竟是赔是赚呢?

文章图片1

图 1 江心坡地区

自古以来便是我国故土

江心坡是地处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和缅甸的恩梅开江之间的一片盆地,它的北方和东方都是我国领土,南方与缅甸密支那地区相连,西方则与印度以及我国藏南地区接壤。

早在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在云南地区设立了以当地土司为主的“三宣六慰”机构,其中孟养军民宣慰使中的里麻司,就是江心坡和片马地区的直接管理者。

文章图片2

图 2 永乐皇帝朱棣

明朝嘉靖年间,缅甸出了一个叫做莽瑞体的领导人,趁着明朝统治者无暇顾及缅甸的时候,不仅统一缅甸,建立东吁王朝,而且还屡屡向明朝的其他土司进攻。

莽瑞体死后,他的儿子莽应龙继承王位,先后占领孟养、孟拱等云南、泰国的城镇。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福建人陈用宾出任云南巡抚,对云南的边防建设进行了大力整顿。陈用宾仿效长城,建立了铜壁关、万仞关等八个被后人称为“明八关”的八座关隘,把继续扩张的东吁王朝抵挡在外的同时,也把一些原本应该隶属于明朝势力范围内的土司势力划在了关外。

文章图片3

图 3 三宣六慰

这些被划在关外的土司们无力与缅甸的力量抗争,被迫选择了服从。这一部分地区从此之后开始受到缅甸方面的政治、文化影响。

江心坡地区,就在这些臣服于缅甸王朝的土司之中。清兵入关之后,清廷为了追击逃往缅甸的南明势力,派吴三桂率领十万大军进军缅甸。

此时的缅甸王朝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不可一世的东吁王朝了,在吴三桂的铁骑围城威逼下,乖乖地交出了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

文章图片4

图 4 永历皇帝进缅路程

而吴三桂手中掌握重兵,早就想和清廷分庭抗礼,于是这一次入缅甸并没有提出收回失地的要求,便匆匆赶回云南。

吴三桂虽然途经江心坡地区,却错过了一次收复的大好良机。

清朝乾隆时期,已经臣服于清廷的缅甸王朝内部发生了动乱,贡榜王朝推翻了当前政权之后,屡次对清廷藩属国进行侵略,从而引得乾隆皇帝震怒,派遣大军征讨,发动了清缅战争。

文章图片5

图 5 清缅战争

被清廷追打了七年,缅甸彻底被清廷打败,不仅向清廷纳贡称臣,而且还把这些年以来征服的土司地区还给了清廷。

可是,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的时候,却又把好不容易收回的江心坡地区木邦、蛮莫、孟艮当做回礼,送给了缅王管理,并且还把象征治理权的印信授予缅王。

乾隆的这种行为,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定为是放弃了江心坡地区,这也成为清朝末期西方强盗抢夺这片土地归属的“要证”。

文章图片6

图 6 乾隆画像

被分离的历史

1886年,已经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承认英国殖民者对缅甸的占领。然而在与英国人签订的《缅甸条约》中,却并没有明确注明两国之间的分界线问题。

光绪十七年,英国殖民者用一个虚构的理由,对已经实际独立于清廷和缅甸的江心坡克钦族部落发动了进攻,用先进火炮和刺刀占领了这片原始的土地。

光绪十八年,清廷派出外交大臣薛福成与英国人进行谈判,想从英国人手中要回江心坡地区。但是清廷明显低估了强盗的无耻手段。

文章图片7

图 7 薛福成像

英国人一面与薛福成在谈判桌上虚与委蛇,另一面不紧不慢地修建了一条打通明八关的公路。

尽管薛福成强烈抗议、据理力争,但是弱国无外交,英国人根本毫不理会薛福成的抗议。

三年之后,清政府无奈之下,和英国签订了《滇缅界务》的附加条款。这款附加条款之中同样没有约定两国之间的边界。对于江心坡地区,《条款》里约定的是“将来视情况而定”。

1910年,英国人单方面撕毁签订的条款,对江心坡地区再次发动了进攻。由于当地百姓对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抵抗,让英国殖民者受到了不小的损失,最终只不过在书面上承认了片马、岗房和古浪地区的归属,实际上则是不断地用武力对江心坡地区加强武力控制。

然而此时的清政府正在忙着与孙中山的革命党做最后的挣扎,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江心坡地区,从而使这一地区实际上已经沦为英国殖民者武力占领地区。

文章图片8

图 8 孙中山

民国十五年,也就是1926年,英国再次对江心坡动用武力。在再次遭到当地的强烈抵抗之后,英国人改变了招数:用舆论攻势来麻痹百姓。

英国人在当地散布谣言,说中国已经把江心坡地区抛弃,以后不会出兵增援、不会有官员部署。由于江心坡地区已经许多年没有得到中国方面的支持,江心坡的百姓遂相信了英国人的谣言。

尽管国民政府发现异样之后,对英国方面提出抗议,并再三声明江心坡属我国领土,然而英国并没有予以理会。民国政府只能在地图上注明江心坡地区范围和归属。

文章图片9

图 9 民国时期地图

1931年,国民政府派出外交官员尹明德到中缅边界,与英国共同对滇缅南段边界进行勘探调查,最终向民国政府建议以“户拱—巴特开山线”为边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民国政府迟迟没有同意尹明德的建议。

1941年,英国人趁着中日交战的时机,向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个“建议”:英国人通过滇缅公路给国民政府运送物资,同时对被日军破坏的滇缅铁路进行修复和维护。但英国人同时也

提出了一条从卡曼到阿猛的新边界。

为了赢得英国人的支援,民国政府选择了妥协,这就是被称为“1941年线”的新“边界”。这条边界的划分,无疑是将中国一片地区划给了英属缅甸。

文章图片10

图 10 清朝与英国签订条约

英国人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是现实却没有给他们机会。英国人并没有来得及在新边界上立起界桩,便被重新拖进了欧洲战场。

这条边界线并没有给国民政府带来实际的帮助,反而给中缅边界带来了三段地区的争议,江心坡等地区也在其中。

英国军队在缅甸与日本人作战的糟糕表现,让国民政府同样十分失望,认为英方没有履行相关约定。从1942年开始,国民政府重新认定了“户拱—巴特开山线”为中缅边界,并且在所有的中国地图上都按照这条边界标注。

文章图片11

图 11 民国外交部档案会议记录

然而,国民政府同样只是在地图上标注所属,实际上并没有派官员、机构、军队进驻,导致1948年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之后,江心坡地区成为缅甸克钦邦中的一个部分。

建国初期中缅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国家站在西方霸权国家一边,并不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时期的中缅关系极其微妙,既是邻邦,又处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夹缝之中,这时候的外交政策都是以中立为基础,谋求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时任缅甸总理的吴努,对当时的缅甸外交政策做出过这样的分析:“当先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条自己的、独立的、不与任何国家集团结盟的路线。”

文章图片12

图 12 吴努和周总理

缅甸一直都在冷静地观察、分析,寻找着一条符合他们自己最大利益的路线。缅甸虽然和西方阵营保持着联系,但是却和极度亲美的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不同,缅甸没有高调宣布反华,而是在1949年12月就宣布承认新中国的地位,第二年就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缅甸,是最早一批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国家。

1950年,中国在朝鲜半岛上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较量,让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霸权国家重新认识了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

美国为了缓解朝鲜战场的压力,在暗中对逃往缅甸北部的国民党残部进行支持,鼓动这支残部对云南进行攻击。

缅甸方面及时发现了这件事,在1953年3月时,便向联合国递交了说明文件。在文件中,缅甸将国民党残部称呼为“台湾的侵略者”。

文章图片13

图 13 吴努访华相关报道

美帝的险恶用心被公之于众,化解了美帝对我国的一次阴谋。最终这支残部一大部分被遣送到了台湾,一小部分则以自由部队的身份进入到泰国。

缅甸的行动表现出了对我国极大的善意,我国也以礼相待。1954年,以周总理为首的访问团首次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

经过两天的亲切会谈,周总理消除了缅甸长期以来对中国所持有的“相当一部分恐惧感”。当年6月,中缅两国总理共同发表了让世界为之侧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至此,缅甸正式成为最早一批认同中国国际理念的国家之一,也迎来了两国建交的一个蜜月期。

文章图片14

图 14 中缅领导人会面

同年11月,缅甸总理吴努进行访华,双方不仅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交流,而且还达成了设立领事馆的共识,在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换货议定书之后,第二年又继续签下了邮电、航空等行业领域的相关协定。

领土互换,是赢是亏

从1955年10月吴努再度访华开始,中缅两国在数次互访中就曾经多次谈及边界问题,双方领导人也都到边界周边的九谷、畹町地区进行视察,参加当地的民族联欢大会,体察身处在边界的两国百姓的生活和态度。

经过多次沟通和磋商,中缅两国最终在1960年签订了重新划定两国边界的《中缅边境条约》。

在这个条约中,缅甸将英国殖民者占领的片马等三个地区归还给中国,中国则用江心坡地区进行互换。

文章图片15

图 15 相关报道

有人说,这些地方原本就是中国的,如今再用27000平方公里、盛产翡翠宝石的江心坡,换回三个地方加在一起仅仅153平方公里的地区,中国是失败的、吃亏的。

但是,如果从更加长远的利益角度去思考一下问题,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是没有吃亏的。

首先是民意。

江心坡地区从清末时期实际脱离中国政府的管理,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已经被缅甸和英国殖民统治者所改变,当地百姓从内心的归属感来说,已经不是很强烈。

即便我们可以收复江心坡地区,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管理这一片地区的百姓,从时间和精力上都会造成很大负担。

文章图片16

图 16 中缅两国总理在地图上签字

其次是国情。

新中国刚刚成立,西方霸权国家便在各个领域对新中国围堵、封锁,即便在朝鲜战场上大败联合国军,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势都不容乐观,十分迫切地需要打开外交局势。

而这时的缅甸,不仅在第一时间就承认新中国、与新中国建交,而且从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与中国开展合作,这是对新中国的极大认可。

通过这次领土互换,中国不仅拉拢了缅甸一个盟友,还把中国的胸怀向全世界展示,尼泊尔、朝鲜、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等国家陆续同中国建交,使中国更快地突破西方霸权国家的封锁。

文章图片17

图 17 乔的笑(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乔冠华大使)

1971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并且将台湾驻联合国代表驱逐。在这次投票中,仅亚洲地区就有18个国家投了赞成票,联合国全部国家76票赞成。

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就从一个白手起家的新人,到交友遍天下的熟人,这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是分不开关系的。

当然,用互换的方式解决领土,也让周边一些国家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印度就一直以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来谈论中印边境的争议地区问题,对待这样贪得无厌、痴心妄想的想法,回应他们的只有像1962年的那场“暴风雨”似的教训。

文章图片18

图 18 1962年印度投降士兵

结语

如今的江心坡地区,从1961年成立克钦武装开始,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一直到2016年以后缅甸政府才开始接管克钦武装以外的部分地区。

文章图片19

图 19 交换给我国地区如今的建设情况(卫星图)

而我国,已经用不断发展的国力摆脱了“弱国无外交”“落后挨打”的时代,在“一带一路”以及全球经济建设中凸显我国的重要地位。

我们在佩服老一辈领导人在那个特殊时期所做出高瞻远瞩的决定的同时,也要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让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绽放出华夏民族绚烂的色彩。

参考资料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王善中

《国人眼中的西南边疆—从<东方杂志>看中英滇缅界务问题研究》秦亮 邓秀华

《近代中缅边界交涉中云南民间外交与民族国家的构建》张子健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心坡”舆论风潮的社会网络分析》姚勇

编辑:叮叮

责编:zx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