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成事实那何不两害取其轻?谈江心坡归属缅甸的战略取舍!

 我是孤独的星星 2022-10-02 发布于江西

前言

196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来访的缅甸联邦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旨在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后简称《边界条约》)。随着《边界条约》的签订困扰两国长达半个世纪有余的边界争端得以解决。根据《边界条约》的规定,中国方面放弃对江心坡地区的领土主张,而作为“交换条件”缅甸移交自1911年起占领的片马、古浪、岗房和国民政府1941年割让出去的班洪班老地区。

以一大片土地换回区区五个乡镇的土地看似并不划算。然而深挖历史背后我们似乎能够探寻出这一交换的合理性。失与得并不能以表面的失去领土的多寡来衡量,更应纵观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研究分析!

文章图片1

江心坡示意图

一、江心坡的历史—历代云南当地吐司的世辖之地!

江心坡指的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合流处之间以北的地带, 北起西藏最南的察隅县,西含土壤肥沃,矿产天然资源丰富的葡萄县盆地,南到克钦邦野人山和云南边界尖高山以北。江心坡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该地区的归属争议源于麦克马洪线东段即所谓的中缅未定界北段,是大英帝国蚕食我国西南领土引发的划界问题。

江心坡历来是我国云南地方土司世辖的领地。1413年(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在西南设立了三宣六慰,其中江心坡属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辖区。明朝中叶,云南巡抚陈用宾在云南边境设立了铜壁关、万仞关、神护关、巨石关、铁壁关、虎踞关、天马关、汉龙关等八关。八关是“以控制关外诸土司,防缅内侵,非所以为滇缅之界也”。明八关虽然有利于抵御统一的缅甸对西南的侵扰,但却将一些原本隶属于明朝的土司划至关外,导致部分土司或土司掌控的部分地区开始受统一的缅甸王朝影响,这其中就有江心坡地区。

文章图片2

明代八关

明末清初,由于中原的朝代更替导致中央王朝对西南地方土司的控制力进一步下降,这就导致了本对云南有遐想的缅甸进一步的蚕食。1762年至1769年持续七年的清缅战争以清朝惨胜告终。经此一战清政府有效打击了缅甸北侵的势头,重新掌控了木邦、孟艮、蛮莫三司。然而可惜的是清乾隆帝依然秉持着中国传统思想,以臣服籓属为重轻土地的实际控制。因此在公元1790年乾隆帝80大寿时,喜于缅王的朝贺与请封,其一次性将收复的三司重新赋缅甸。三司的再次流失间接开启了江心坡地区分离的肇端,江心坡归属问题由此开始萌芽!

文章图片3

云南土司

二、野人山、克钦地,江心坡分离的历史!

清政府的放任令江心坡地区渐渐转为缅甸控制。不过还未待缅甸深入江心坡建立有限的统治,英国人却到来了。自1824年英国人发动第一次英缅战争开始,英国人不断蚕食缅甸领土。大英帝国的进攻令缅甸人疲于奔命,因此已无暇顾及的江心坡地区逐渐成为了由克钦族控制的独立王国。这一独立状态持续至1886年,这一年通过第三次英缅战争彻底灭亡吞并缅甸的英国人开始注意到了江心坡地区。

名义上江心坡地区实际已被乾隆帝“龙颜大悦”地“送”给了缅甸,因此作为缅甸的继承者,英国人自然享有江心坡的所有权。然而这是按照西方思维来看待的结果,按照东方人的思维,江心坡是因为缅甸这个籓属国存在而“转交”其管辖的。如今缅甸既然不存,那么清政府自然有权收回该地的管辖权。于是中英有关云南地区的划界问题由此正式产生!

谈判于英国人而言始终是次要选择,能用武力解决的问题他们自然不会多费口舌。1891年,英国借口有英国人被野人山(在迈立开江以西)的傈僳族人烧死,遂派兵进占傈僳族居住的野人山、江心坡的麻阳、垒弄等寨。1892年,英国派兵占领了江心坡以南的景颇族、傈僳族居住的昔董、马董等地。由此江心坡开始转为英国人控制!

文章图片4

我国的傈僳族人

对于英国人的强占,清政府是软弱的。例如清政府驻英国公使薛福成认为“(边界)北路在野人山之北,有瓯脱之地千八百余里,相传为明时茶山、里麻两土司故地,今亦野人居之,既不属华,亦未属缅。”这一非华夏领土认识显然为英国人提供了机会,由此江心坡之失已不可避免!

三、民国地图上的领土及江心坡的最终归宿!

虽然清末的外交官认为江心坡非华夏领土但亦并未草率签订边界条约将江心坡拱手让人。而随着清朝的覆灭,有关江心坡的领土争议转移到了民国手中。民国前期,英国人加紧入侵南部的片马、班洪、班老等更具战略价值的要地,而对江心坡地区并未有进一步的深入行动,而是以巩固已控制地区为主。

而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中国国内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爆发,英国人亦借机开始行动。1926年秋,英国人出兵完全占领江心坡,并实施软化政策,派受过英化教育的克钦族人潜入坡内宣传,谎称以此地非中国所有,中国不会出兵等语。当地克钦族人久候中国援军不至,遂在英人积极煽动蛊惑下投顺。3年后,大革命胜利的民国政府云南交涉署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称“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但英方未予理睬。面对英国人的单方面行动及事实上的控制,民国政府开始逐步在地图上扩大江心坡范围,将整个缅甸北部划入了云南地界。然而这一看似宣誓主权的行动却一没实际控制权支撑,二未照会英国方面,完全成了一出“自欺欺人”的表演!

文章图片5

民国中缅边界图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对于江心坡,中国方面没有实际控制权仅做了对内陆图上的标注,实际并未解决江心坡问题。于是江心坡的归属问题自然遗留到了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诞生后,缅甸亦实际从英属印度独立。由此困扰我国久矣的英国入侵问题不战自解。缅甸的成立意味着关于边界的任何谈判成为了两国间协商,无需依赖第三方。这给了解决江心坡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于是经多轮谈判最终中缅于1960年签订边界协议。根据这份协议,为缅甸实际控制的江心坡正式成为了缅甸领土,而作为交换原中缅争议的片马、班洪、班老等地则正式回归祖国!

文章图片6

如今的缅甸

终章:江心坡的最终归属体现的是中国人尊重事实的明智抉择!

如今重翻历史,人们总觉得江心坡的流失是一件万分可惜的事情。然而回顾过往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自清乾隆帝册封缅甸国王时西南边界线就已经开始内缩了!江心坡地区只是内缩后未曾明确归属的地区,但可以肯定的是有清一代其实是并不重视对江心坡地区的管辖的,只是西方殖民者的东侵才导致江心坡问题的凸显。从实际地理位置来看,江心坡地区位于高黎贡山西部,如占有则补给增援相对困难,但此地同时却又是云南西部的屏障,因此占与不占便与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当英国人掌控整个英属印度时,其对中国领土的垂涎是江心坡不可失的重要因素(但实际清政府却未力争);然而当英国人离开,南亚独立成为多个国家时,江心坡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实际不控制同时失去亦无战略威胁,那么以其为筹码换得边界线上更为重要的战略要点是一件“划算”的事。而且如今的江心坡实际为当地克钦族武装所控制,显然相较缅甸控制来看更无威胁,因此江心坡的舍弃是一个尊重事实的明智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