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希宁:画外功夫下的少,境界就不高

 昵称40044036 2022-12-30 发布于海南

图片

于希宁  梅花

“教”和“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若从规格与自由的关系来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属于“规格”范畴,而学生的学习则应该在“自由”的天地里。

从教师角度来讲,首先要解决一个“为人师表”,也就是师德的问题。一谈起这个问题,我就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我的恩师黄宾虹、潘天寿、俞剑华、熊松泉、贺天健等先生。

图片
香岛紫荆  纸本设色  262×67cm  1997年

我经常回忆起我在年轻求学时,他们是如何对待事业、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生活的。当时这几位恩师的生活都很简朴。黄宾虹老师居室简陋,迎门置以木框大书架,地上铺了一张苇席。他看书时往往是从书架上取下,席地而坐。所以经常是许多书开函就地放置,人入室内要慢慢地插空落脚。我有一次去看望宾虹老师,一进门就看见他斜躺在苇席上睡着了,手里还拿着一本看着的书。我记得当时已是深秋季节,我立即从床上拿了条被子,轻轻地盖在恩师的身上。当时的情形太让我感动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图片

 紫英  68×68cm  1992


俞剑华老师曾同一时期在三所学校应聘教学,每月的收入才能勉强维持家庭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他把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把教学看作自己的天职。记得我们每到星期天到俞老师家,都必须带着自己的作业去求教批阅。如果忘记了带作业去,他便责问:“你今天来干什么啊?我不要你们给我带礼物来……”
图片 黄丝瓜  103×77cm  1998

这几位恩师不讲物质条件、金钱名利,也不去做急功近利的事。他们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他们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因此学生是从内心尊敬他们,感激他们。这些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影响,让我终生享用。

图片
  松鼠葡萄 68×68cm 1993
常有人说:“学画主要多画多练就行。”我认为对画道来说,多画多练固然是非常必要的,但若只片面地追求在纸面上练笔头子,而忽视理论学习和文艺修养是不行的。理论能指导实践和纠正偏差,实践能印证理论并能使其深化,两者都不能忽视。我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理论学习,是因为一般人不重视它,有的人甚至认为学理论干巴巴的没兴趣。

图片
 开芳竞艳

我认为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要知道画外功夫下的少,文艺修养就差,文思就贫乏,境界就不高,也就直接影响到创作和思维能力的深化,要想在艺术技巧上达到“升华”的境界那就困难了,何况“升华”在一生中也不只一次。

图片
云中梅  137×51cm 1997

对待学习不可盲目,也不可存有侥幸心理,不能把片面的经验当作正确的路子,一时的努力也不能一劳永逸。在一生中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画内功夫到画外功夫,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地吸收多种营养,不断地“踏石有迹”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凡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这样走过来和走出去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在事业上是盲目成功的,也没有一个人能一口吃成胖子。人的成长需要营养,而且是多方面的营养。营养要靠自己主动搜求,青菜也罢,巧克力也罢,要营养得法,要调理好自己的肠胃,才能将营养化为自己的血和肉。

图片
  兰花

图片
 牡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