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孝道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小到处世交友,大到婚嫁仕途 "百善孝为先" 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孝道,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孝道可以说是对于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古代孝道更是处于一个重要的的位,小到处世交友,大到婚嫁仕途,孝道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儒家经典作为古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其中也不乏对孝道的描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不的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由此也可以看出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 图片 1、 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孝道 1、 尊重父母、敬爱父母 "芦衣顺母" 的故事相信很多人有有听说过,这个故事中便体现出了孝道的一个方面,他讲述的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子骞的孝道故事。 子骞年幼丧母, 父亲另娶了继母 ,并且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常常虐待他 ,在冬天给两个儿子穿棉花做的衣服,却给子骞穿芦花做的"棉衣"。 这件事情被子骞的父亲知道后,要休了继母, 但是子骞却跪求父亲饶恕继母 ,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于是父亲便作罢,虽然子骞受到了委屈,但是却顾全了大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图片 儒家一直宣扬的就是以"仁"为核心 ,在对于父母的孝敬中也体现了"仁",子骞无论是对父亲还是继母,都做到了真正的孝道。 即使是在继母时时刁难的情况下,也没有憎恨对方,反而宽容了对方的过错,为了整个家庭的和睦,劝说父亲饶恕了继母并保护了两个弟弟,可见无论是亲父亲母还是继父继母, 孝道都是一视同仁的 。 无论何时,都要尊重父母,敬重父母,体谅父母,且不会因为父母一时的责备与不解,便抹杀父母长期以来的付出! 图片 2、 赡养父母、从身到心关心父母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在父母还康健的时候也不要往远处去,如果一定要去,那么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要去的地方。 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 每一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不能给够随随便便地出远门,让父母担心,且在父母身边也能够更好地照料自己地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到了他们需要依靠地时候,自然也要肩负起责任,儒家经典中所传扬的孝道不是口头上说的,而是需要时时刻刻践行的,需要真真正正对父母做到尽职尽责。 图片 3、 铭记父母的教诲 论语中有这样描述孝道的一段话,即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父亲去世后,要看它的行为,如果在父亲去世三年后依旧没有改变他的行事准则,那么可以说是真正的孝道。 儒家中的孝道不仅仅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这些外在的内容, 更是要对父母平时的教导都记在心里且不断践行 ,这样才能称之为孝道。 如果一个人在父亲去世多年后,也依旧不丢掉父亲交给自己的规矩,则说明这个人真正的听进去了父亲给予的教诲,当然是对父亲真正的敬重了。 图片 2、 儒家经典《孟子》中的孝道 1、 与父母关系融洽,和谐相处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和父母相处的时候要和谐融洽,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要顺着父母来,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孝道的基本践行原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矛盾,但是不能因为这些矛盾就与父母发生冲突,就不管不顾地顶撞父母,作为子女,在这种情况下 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让父母知道错误的同时也保全了父母的颜面,慢慢的,整个家庭的关系也只会越来越好! 图片 2、 规范自身的言行,不给父母抹黑 在孟子看来,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为了可以好好孝顺父母,势必要端正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规范自己, 不能因为自己行事不端,让父母蒙羞 。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这五种行为都不要做,做了便会让父母受到伤害,即为不孝,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可见,在儒家经典中对于父母的孝顺,不仅仅是让父母暖饱,关心父母的精神快乐, 更重要的是要时时规范自己 ,不给父母添麻烦,自己的品德高尚,父母也会感到欣慰,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方法! 图片 3、 为什么古人都重视孝道? 1、 孝道是立身之本 孝道文化千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极其重视这一品德, 儒家经典中也把孝道作为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指标 ,孝道在古代可以说是一个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为人"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能称之为人的,如果一个人不孝顺父母,那么这个人不仅仅会受到舆论的唾弃,而且会影响到仕途,大家会自然而然地远离这些品德败坏的人。 图片 古时候青田县有一个居民名字叫做 倪九 ,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关系很好,但是在倪九娶完妻子以后,在妻子的误导下,认为母亲出身低贱,不值得去尊重, 把老母亲当作婢女一样使唤 ,自己却什么活都不干。 这天刚收完稻谷,他便又使唤母亲去为自己杀鸡煮饭,结果突然下起了狂风暴雨,山上滚下来了一块石头,正好砸在了倪九得房屋,他们夫妇两人一起被压死,由于母亲在厨房做饭,正好安然无恙,可见 不孝敬父母,可是要受到报应的 ,像倪九这样因为不孝父母而失去性命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拍手称快,会认为不孝敬父母的人理所应当更应该要受到一些惩罚。乌鸦尚有反哺之情,父母是将我们从小养大的人,在我们长大成人后,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让父母安享晚年,那么还不如畜生,更是不配为人。 图片 2、 孝道是家庭和睦,国家安稳的重要纽带 一个在家孝敬父母的人,走出社会也一定是一个心系国家,品德高尚的人, 刘恒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之一了 ,他从小和自己的母亲薄氏在封地相依为命,当他做了皇帝后,母亲薄氏卧病了三年,这三年里,刘恒一直衣不解带地照护自己的母亲,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份尊贵就假手他人。 而 他的孝道也影响着他的言行 ,在他成为皇帝后,颁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大赦天下"而第二道圣旨就是"定振穷,养老",不仅仅对自己的母亲做到了孝顺,而且对天下人也做到了大孝,规范每一个人都去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样以来每一个家庭都稳定了整个社会也是在稳定的发展。 图片 ,也是一个至纯至孝之人,为了可以好好的侍奉母亲,毅然拒绝了朝廷对自己的召回,在他看来,孝道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自己地母亲都不能好好侍奉,又怎么能侍奉好君主呢? 孝道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也是儒家推崇的核心,不仅仅是在古代,孝道有着重要意义,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孝道对于每一个人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古人一直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孝道恰恰贯穿其中,孝顺父母,敬爱父母,有助于个人品德的完善,也 有利于家庭的和睦 。 图片 如果每个家庭都是孩子孝顺长辈,长辈慈爱孩子,那么矛盾就会大大减少,家庭关系便融洽了,那么社会也会稳定起来,若是把这种仁爱思想用到治理国家,治理天下,那么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和古代相比, 现代的孝道思想其实已经淡薄了很多 ,每个人作为子女,其实都应该学习儒家经典中所倡导的孝道,尊敬父母,敬爱父母,同时也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听从父母的教诲,在外注意言行,不能因为自己给父母抹黑, 真正地做到让父母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成为他们的依靠!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