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漆传奇2】 楚国:开创漆器时代 五彩千年韵无边 惊采绝艳耀华天 ——楚国漆器探微之二 文/张卫平 “从生活用器的角度来说,在铜器时代和瓷器时代之间,有一个漆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正是以漆器为主要生活用器的时代”。 专家学者认为,“而开创这一时代的,当属楚国无疑”。 ![]() 2000年初,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中出土了一件战国猪形酒具盒,盒里放有数件耳杯。让考古人员称奇的是,这个精雕细琢的酒具盒十分罕见,全器为两只怪兽合体,呈长椭圆形,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盖子的两端,各为一怪兽头,形状相同,浮雕猪嘴圆眼,角上盘,耳后立,头部有4个铜环捉手。为了装几个酒杯,居然又是浮雕,又是铜环捉手,颜色经过精妙涂饰,其外壁以黑漆为基础,在上面用红、黄、银灰、棕红等色绘龙纹、凤纹、云气纹以及乐舞、狩猎场景,内壁则是髹红漆,非常完美的为几个酒杯营造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氛围,是典型的“过度包装”。 ![]() 战国猪形酒具盒 荆州博物馆藏 说楚国人“过度包装”成风,不仅有出土文物佐证,还有典籍记载,最有名的当属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说是有个楚人为了将珍珠卖个好价钱,就找来名贵木兰,请手艺高超的匠人做了一个漂亮的盒子(即椟),盒盖上精雕细刻了美丽的花纹,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并用翠鸟羽毛进行装饰。然后,楚人将珍珠放进盒里,拿到市场去叫卖。华丽的包装果然很是吸引眼球,一个郑国人对这个精美的盒子爱不释手,便出高价买了下来,却把装在盒子里的珍珠还给了卖珍珠的楚人。 买椟还珠的本意,或许是嘲笑楚国人舍本逐末,但华南美术学院教授皮道坚先生则认为,“楚式的漆盒看来在当时即以其造型的新奇巧赡和装饰的美观华丽闻名遐迩”,“'买椟还珠’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楚国以生产美丽华贵的漆盒而著名这一事实”。 ![]()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楚人对包装的重视不仅仅只是工艺品和商品,其大量的生活用品甚至于兵器,都使用了奢华的包装。就连盛放衣物的箱子,也奢华的令人咋舌。比如,1978年从楚地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长方体、盖顶拱起的彩绘“二十八宿衣箱”。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用红漆书写着二十八宿名称等文字及其它花纹。盖面正中朱书一个大大的“斗”字,环绕“斗”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二十八宿名称。盖顶两端,分别绘出青龙、白虎。衣箱两端面,一面绘蟾蜍、星点纹;另一面绘大蘑菇云纹、星点纹。两侧面,一面绘两兽对峙、卷云纹、星点纹;另一面无花纹。 这件衣箱是我国迄今发现记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称、并以之与北斗和四象相配的最早的天文实物资料。特别是设计者以拱形箱盖象征圆形的苍穹,长方形箱底象征大地,当人们站在大地上仰望苍穹,则此二十八宿就成为逆时针排列。于是,这个绘有星象图的漆箱,就构成一个以盖面为天穹、四个侧面为天边,箱底为大地的一个宇宙完整的模型。 之所以如此详尽的叙述这件衣箱的种种细节,正是想说明,楚人对制作漆器的考究,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 也许有人会说,宫廷用具如此精美不足为奇,但考古发现普通楚人家里的用具也非常注重包装。比如从荆州马山1号楚墓中出土的竹笥——衣箱,使用的材料虽是普通的竹片与细篾,但编工精巧,盖顶周边及转折处,口沿的内外层均用宽竹片相夹,细篾锁口。外层经篾涂有红色油漆,纬篾涂有黑色油漆,编织成矩形和十字形花纹,内层篾素色,正中用红黑色漆篾编成十字交叉纹。 无论是“真皮箱”还是“皮革箱”,楚人都极为讲究,哪怕女人的梳妆盒,也是精心制造的奢侈品。比如,荆门包山2号楚墓中出土的彩绘漆奁(镜匣),就是在小小的盒子上,绘制了一幅由26个人物、4乘车、10匹马、5棵树、1头猪、2条狗和9只大雁组成的出行图,生动传神,色彩绚丽,奢华无比。 ![]() 出行图(局部) 厦门大学王士琼博士对楚国漆器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诠释,“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携带啸傲山林的激情与心骛八极的浪漫,楚人在漆器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灵性……楚人不仅藉此创造了一个上天入地、人神共娱的现实世界,更以此超越生死,在人生的终点以神思妙想的漆器交出了一份充满了生的热烈的灿烂答卷”。 战国楚漆器髹饰工艺的进步以大漆即生漆的精制技术为前提。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后德俊在《楚国科学技术史稿》中写道,“楚国脱水精制漆和加油精制漆的制造,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漆化学的萌芽,特别是油漆并用工艺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的涂料工业从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的进步,是古代髹饰工艺的重大发展”。 ![]() 秦汉时期,中国“漆器在各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进入了发展繁荣时期,“逐渐取代了青铜器”。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 楚国漆器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据《汉书·旧仪》记载,用金银装饰的漆器是当时“高富帅”、“白富美”的标配。那时,拥有一件精美的楚国漆器,如同如今拥有Hermes爱马仕和Chanel香奈儿一样。 其实,楚漆也只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宠儿。随着瓷器时代的到来,漆器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楚国漆器制造的许多工艺从此消失在历史烟尘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