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5个心理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反复生病 家长要注意!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12-31 发布于黑龙江

有那么一群儿童,常常出现高热、心慌、肚子疼痛恶心呕吐憋气以及头痛头晕等,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后并没有查出病因,由于过度关注和担心而多次就医,寻求多个方法检查和治疗,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以至于影响生活和学习,这种疾病可能跟心理行为有关,由于心理行为问题而出现躯体不适。

儿童反复生病可能是哪些心理行为问题?

1、急性焦虑发作

急性焦虑发作的特征是突然有强烈的焦虑感、濒死感,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比如震颤、不停的冒汗和心慌等。每次发作持续好几分钟,能自行缓解。

2、转换障碍

转换障碍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痉挛,昏迷跌倒,角弓反张或四肢挺直,声音嘶哑或说不出话,四肢瘫痪等,做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并没有任何异常。

3、躯体症状障碍

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比如胸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咽喉部出现哽咽感、胸部出现压抑感,就如同虫子在身上爬行一般。发病前出现过生活事件,比如和他人发生争吵、学习困难或生气以及吵架等。

4、应激性发热

儿童发热常见于炎症,因为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衣原体感染或肺炎支原体感染。应激性发热是因为过度恐惧、紧张和烦闷以及焦虑等,使得自主神经高度紧绷,从而造成自主神经紊乱。自主神经紊乱可影响下丘脑,导致下丘脑功能失调,温度调节能力减弱,从而造成发热。

5、抽动障碍

身体某部位肌肉或多个部位肌肉不受控制、快速的运动或发声,比如清嗓子和挤眼睛、憋气等,同时伴有多动、做事情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有强迫性的动作等。

温馨提示

以上5种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内心持续压力所造成的,患儿把精神以及情绪上的痛苦转移到身体,总觉得身体非常难受,无法缓解痛苦。一般不会把躯体不适跟精神和心理压力联系在一起,疾病拖到很长时间才去医院做检查,从而延误最佳治疗。这种情况下需用药物来缓解,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即使减轻患儿心理压力,防止躯体症状反反复复。给孩子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多跟他们交流,了解其心理真实的想法,教给他们该如何正确解压。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